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点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其特点:以加强人文修养为根本,坚守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以社会需求为尺度,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读”、“写”、“说”为表征,强化应用性课程,促使学生形成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关 键 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求与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81―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相互影响及促进关系.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思路转变的重要方向之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的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是指能将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传统的高校教育由于注重学科性和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必然偏重于理论知识及其深入研究,从而忽视了人才培养与现实社会需求的合理结合.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使传统的“宽口径、厚基础”理论型人才在走向社会时,难免出现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窘况,因此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是文科中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承担着多方向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为中学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为科研院所输送研究人才,还要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行政管理、公关文秘等人才.这些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不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知识激增的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时代摆在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求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上,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加强人文修养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尺度,以“读”、“写”、“说”为表征,强化应用性课程.

一、以加强人文修养为根本,坚守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汉语言文学在高校教育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传承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逻辑学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提高人文修养,夯实专业基础,这些基础课程是实行专业拓展,开发新知识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课程在该学科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了解和掌握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并能够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有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地在该领域中探索新知识.


二、以社会需求为尺度,构建学生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难题.人才市场上的竞争是残酷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要想能够在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不仅要靠我们的智慧和运气,更要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照应,按照社会需求安排课程结构和内容,增加实践课程环节,让毕业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熟悉本专业的技能掌握要求,在专业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就业指导体制,帮助学生制订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一年级是就业指导的萌芽期,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向学生介绍职业规划的思想,引入就业的相关理念和基本常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二年级为储备期,就业教育可进行第二步的深化,帮助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制订并完善四年的总体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打好基础.大三是就业意向的分化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就业意向选择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别指导.大四,是考研与就业的分流阶段,对于考研的学生重点放在对其进行学科的纵深教育上,对准备就业的学生重点是学习就业相关知识及参加社会技能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学有所成.

三、以“读”、“写”、“说”为表征,强化应用性课程,促使学生形成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现代“读”、“写”、“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要对专业技能课程进行系统的设置与强化.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对于应用性课程的设置相对来说较少,且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围绕“读”、“写”、“说”这三个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能力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对于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对于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以及信息调研能力.我们要通过设置合理的、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来保证学生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写作能力是最能表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优势的素质之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讲授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应该注重适当安排写作实践训练环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学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教学过程中写作训练的部分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是空喊口号,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视和提高.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必须调整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已有课程为基础,增加一些写作类的实践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写作实践训练,力求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首先,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其中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是重要的基本素质,因此,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其次,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素质教育的本质需求.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各院校广泛开展,现在正是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应用性,就是要将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成为具有推动性作用的理论体系,这正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梦.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研究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1(08).

[2]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3]刘聪颖.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2008(11).

[4]丁晓原.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6).

[5]梅红霞.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类似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但是目前根据高考学生报考情况来看,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的热门专业逐。
更新日期:2024-4-18 浏览量:58474 点赞量:13863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摘 要: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对学术研究性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少,相反更愿意接受应用型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历史。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20673 点赞量:6093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摘 要 : 根据装备制造业对高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探索机械类专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
更新日期:2024-4-15 浏览量:58815 点赞量:14144

统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培养统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8777 点赞量: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