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辅导员的社会压力也逐渐增大,而其承担的责任还在无限制的加大,众多问题交织,使得辅导员心理产生迷茫和困惑,工作效率下滑已经成为必然.因此,了解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认真分析导致这些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维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心里健康问题对策一、前言

从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思想政治辅导员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在这60年当中,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管理者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为创造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呕心沥血,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废寝忘食,在过去的60年中成绩卓著.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辅导员的社会压力也逐渐增大,而其承担的责任还在无限制的加大,众多问题交织,使得辅导员心理产生迷茫和困惑,工作效率下滑已经成为必然.因此,了解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认真分析导致这些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维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传统问题表现及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四处萌发,高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求辅导员个人要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完善的知识结构、出色的工作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其次还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家庭环境和生活作息等方面信息及时掌握.然而在辅导员工作范围逐步扩大的同时,辅导员的一些应得利益,如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社会地位等方面,却不能得以相应提高,因此,辅导员普遍感受到心理失衡,甚至有“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综合当前辅导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不厌其“繁”的工作造成职业枯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不断上台阶,学生工作的内涵建设不断加砝码.辅导员既要抓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抓学生党团建设、学生干部建设,解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还要参与各类评奖评优、技能比赛、行政会议等事务,琐碎的工作事务、单一的工作流程容易使辅导员感到疲劳、厌烦,精神始终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难以得到有效缓解,致使一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降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最终诱发工作心理疲劳,随之产生职业枯竭现象.

2.多重角色的冲突引发职业困惑

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相比,角色需求是多方面的.他们往往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知心朋友等多重角色.当辅导员要将不同的角色随工作需要而转变时,常常会产生角色间的冲突.如辅导员既要树立教育者的权威,又要显示管理者的严肃,还要营造知心朋友的亲和,辅导员往往为了成功地扮演多重角色不得以在面对学生时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必然引起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职业困惑.

3.边缘地位导致对前途的迷茫

各高校在辅导员的聘用上严格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拔的都是具备较强的思想教育、组织能力、沟通合作、文字表达等能力的毕业生,他们对自身发展的空间和高度有着较为理想的期望值.但事实表明,辅导员队伍存在一个地位低、待遇低、出口窄的怪圈.辅导员工作职责要求更多地强调奉献与责任,却忽略了他们作为平凡人的多元化需要.高校辅导员普遍学历偏低,而且做本专业以外的工作,再加上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重岗前培训、轻在职培训,平时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甚至通过一些政策限制辅导员自身创造的学习深造条件,自身专业技能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现实状况与期望值反差较大,往往容易造成他们的失落和自卑,心理压力极大,时常为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

(二)新时期,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1.年龄较大,家庭负担重

自从1999年我国研究生开始扩招以后,截止2012年,13年间全国高校共招收各类全日制研究生484.49万人,1999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为 23万人;2012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数达到近170万人,增长了7.39倍,在校研究生在数量上实现了惊人的跨越.

但是,在惊人的跨越背后却隐藏着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巨大变革.13年间,各高校招聘辅导员的基本条件基本完成从本科学历跨向研究生学历的转变,新入职辅导员的平均年龄较10年前至少增长3岁,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近三年新入职的辅导员19人,平均年龄已经达到27.2岁,家庭方面的负担渐重,结婚生子、照顾父母已经成为生活的首要问题,对工作的节奏造成负面影响.

2.跨专业就业,浪费教育资源、专业技能需再培养

辅导员队伍是一个特殊群体,我国正规的国办高校已经将入门条件确定为硕士以上学位,党员,学生干部等.而没有将所学专业放在入门条件的首位,大量的本校毕业生因为熟悉环境等原因走向辅导员工作岗位,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近三年新入职的辅导员均为体育相关专业研究生,没有参加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入职后还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理论、摸索经验,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体育相关专业知识基本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结果不仅浪费教育资源造,而且成大多数辅导员理论能力不强、专业技能匮乏的状况,对年轻辅导员的成长、成熟造成诸多不便,职业困惑加剧.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

对于跨专业就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而言,专业学习和培训是辅导员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无论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理论,还是教育学理论,都是辅导员工作中不可或缺专业知识积累.高校应该进一步将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贯彻到辅导员工作中去,使辅导员真正成为高校育人的排头兵.

(二)明确工作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早已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生活、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高校应该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将“辅导员是整个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独木桥”的现状适当改变,把辅导员应有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还给他们.

(三)提高待遇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工队伍第一线,精神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状态,难以得到及时缓解,加之待遇于任课教师差距过大,会增加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高校应保证责任应与待遇相吻合,使辅导员能够安心做工作,久之,便能打造一支专业性强、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辅导员队伍.


类似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

摘 要: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更新日期:2024-11-5 浏览量:22340 点赞量:685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教育途径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既有理论又有实效的工作方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2933 点赞量: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