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摘 要:以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为立足点,结合近年来哈尔滨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积累的做法和经验,尝试提出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成、创新拓展和运行保障,并期待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 :体育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074-05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没有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缺乏稳定有效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少经费,缺乏管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知行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有高校普遍存在共性的问题,面临同样的困难,又有其自身的实际问题,也有深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改革的突破口恰恰在于为人所忽视的实践教学.

笔者基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提出超越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新的实践育人体系,尝试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拓展和运行研究,期望对于推动体育院校乃至其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能够有所裨益.

一、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

按照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内容,其实践教学形式可划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按照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外延,其实践教学形式可划分为校内实践、本地实践和省外实践;按照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性质,其实践教学形式可划分为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按照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其实践教学形式又可划分为现实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固化并普遍采用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互动性实践、以调查研究为主的自助式实践、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式实践、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参与式实践和以网络教育为主的虚拟性实践.

1.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互动性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区别于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其主要特点是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平等性和参与性.教师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授课、知识竞赛、影视观看、主题演讲、撰写论文等方式方法,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根本教学目标是强化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增强上手能力,追求思想、知识和能力的统一.而这恰恰是各类实践教学的根本诉求.

课堂教学实践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重视和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一种最为便捷的实践模式,便于学生参与,其实施不受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过程易于控制,标准易于把握,质量易于评价,成效直观明显.尤其是对学生相对散漫的体育院校而言,教师如果能够掌控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当然乐于把它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把它视为发挥教师思想才智、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2.以调查研究为主的自助式实践

调查研究是一项学生可以普遍参与并且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的实践活动形式,因而被多数体育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普遍采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分别进入农村、工厂、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围绕自己所学专业或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研,也可以在校内调研,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展社会调查.这种实践形式所受到的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最小,参与学生的覆盖面最广,因而广受欢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师给定的参考题目进行调研,据此可获得一定的课程分数或免修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产生的疑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把握和调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1]

3.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式实践

参观考察是一种直观性、体验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形式,也是目前各高校广为采用的一种实践方式,但受到资金、组织、安全、学校重视程度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实践的覆盖面宽窄不一.条件好的学校主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拓展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大型国企民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广泛地域.在参观考察地,学生身临历史沧桑巨变、直观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体验社情民情国情,使思想认知在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升华,在历史现实的事实存在中转化为自觉,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确实大有裨益.

依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参观考察性的实践具有明显的目标性、方向性,绝不是简单地游山玩水、走马观花.一是到红色资源地,开发以革命遗址为载体的红色资源,包括党史重大事件旧址、战斗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重要战役纪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深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缅怀领袖高风大义,体验先人创业维艰,感悟伟大社会变革.二是到先进企业、农村、社区等参观考察,使学生切实感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感知中国力量,胸怀中国梦想,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是寻访老、少、边、穷地区,了解风土人情和民生状况,接地气、转思维,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增强忧患意识,克服浮躁心理.[2]

4.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参与式实践

各院校积极利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学雷锋活动宣传月”、“五四青年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寓教于行,潜移默化. 此类实践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紧扣主旋律,易于见成效,因而广受欢迎.但活动的组织需要学生工作部门、团委、院系和思政课教师相配合,否则容易淡化主题,冲淡效果.因此各院校需要在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尤其要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引领作用.

5.以网络教育为主的虚拟性实践

积极开展网络实践教育,依托网络开展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同时可以拓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和内容,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相对独立的思想教育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各高校比较成熟的网络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建立专门网站.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及其他红站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因其便捷高效、资源丰富、新颖乐见等特点,愈发受到各校师生的追捧.但同时在内容监管和网站维护等方面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各校还是根据主客观条件的成熟度审慎选用.在建设和维护网站时,尤其要注意三点: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资源.要把握规律性,切实围绕大学生关心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选择社会热点,关注社会难点,既要符合主旋律要求,放大好声音,增强正能量,又要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防止千篇一面.二是有时效性地选择教育资源.要体现时代性,富有现实动感和青春气息,还要充分体现思政课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理论.三是娱乐性地选择教育资源.要富于创造性,开放性地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图片、影视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研讨热情.[3]

第二,利用网络媒介加强师生思想交流,开展网络实践教学.一是设立专门论坛,进行网络沟通.当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或者学习、生活、就业上的困难时,可以登录指定论坛发表留言,教师进行解答.这种实践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多人同时受教,从而提高了教育效率.但对论坛发表言论要及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二是通过E-mail、BBS、等信息化方式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构建网上思想交流、平等对话、心理咨询等平台,以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4]学生直接向指定的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将答案或参考意见直接返给特定的学生.三是通过MSN进行即时性沟通和个别交流.这种网络实践交流的优势在于快捷,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反馈和解答.此外,各校师生还凭借“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网络通信、网上调查、制作个人主页、开设博客、微博等,这些形式已成为师生日常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

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广泛性、灵活性等弊端,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师生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尽情交流真知、吐露思想.既拓展了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又开拓了实践教学的全新路径.[5]

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拓展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

专业实习实践在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有其固定的时间安排、相应的实践经费,实习实践地点较为集中,这就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广泛开展带来极大便利,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现成平台.实习包括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各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专业实践包括各专业教学计划专门安排的社会实践,也包括学校定期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无论专业实习还是专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在根本方向和要求上都是完全一致的,甚至个别情况下可以相互替代(例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理论要求上,学校组织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一方面是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好业务准备.另一方面,其根本目的无不是强化学生素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走向社会奠定思想素质基础.这也正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从实际操作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既共享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不足、经费有限、条件受限等问题.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学校内部的组织领导和相互配合的问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各院系和实习实践单位的充分重视与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学部门应做好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统筹安排、通力合作,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做好思政课实践方案的设计和贯彻,及时依据专业实习实践的内容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主题和活动任务,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习实践全过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环境熏陶和文化影响力,它潜移默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择业观等的影响均不容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有着无法割舍的密切联系.他们在内容上互联互补、在形式上相近相似、在目标上高度一致.在任何学校内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都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双方的界限是相对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共生共建、相辅相成.二者科学地有机结合,既给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环境,又为促进校园文化功能的健全、机制的完善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6]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和依托,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空前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例如,举办主题演讲会、座谈会、主题晚会,组织校园大型活动图片展和红歌会等等.这些活动既可以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开展,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依托学生社团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活动、实施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邀请高水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等,助力校园文化活动层次的提升.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活动月(周)、体育竞赛月(周)、田径运动会、冰上运动会、趣味比赛、辩论会、演讲比赛、歌咏大会、献爱心活动、卫生评比、植树节等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都能置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的平台,真正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三全育人的目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志愿精神的概念并大力推广志愿服务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在中国落地开花.在近些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广州亚运会、哈尔滨大冬会等重大赛会事件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可以说,在当代中国,提倡志愿精神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仁爱”思想的继承,也是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奉献精神在新时期的弘扬,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不仅会开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更能够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切近社会生活,有声有色,掷地有声.

多年来,各体育院校已经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以我校为例,在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共有187名学生参加了大冬会志愿服务工作,10人获得了突出贡献奖.哈尔滨体育学院也获得了最佳组织单位的荣誉称号.但举目全国体育院校,能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然是“两张皮”,彼此不能互通共融.

因此,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教师要引起充分重视,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志愿服务发展历程,把握志愿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一致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化为思想和行为自觉.同时,思政课教师完全可以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活动前的动员培训,帮助做好活动后的学习总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通路,弥补思政课教学的“短板”.[7]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运动竞赛相结合

体育大学生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下的“特殊群体”,有其个性特质.他们在学期间多数时间是在运动训练和竞技场上度过的,是在增长实践技能、突破运动成绩的磨砺中度过的,这是我们展开思政实践教育必须要面对的实际.他们在成长经历、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及心理特征等方面都与非体育类院校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文化素质偏低,政治理论文化学习滞后,但在体育专业技术的学习上灵快准,喜动不喜静,经常被形容为“运动场上是条龙,理论课上是条虫”.但在长期的体育专业训练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行为特征,那就是富有超越进取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参与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品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看到并且要正确引导、大力激发的可贵精神品质,也就决定了竞训领域应当并且能够成为我们展开思政实践教育的主战场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开拓的全新领域.尤其是在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主动与教练沟通,指定其中优秀的学生做好其他参赛学生的思想指导、心理调适,帮助其确立正确的竞赛观、胜败观.既要激发斗志,又要强化心理素质,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还要让学生参与赛会策划、组织、裁判、跟队服务和调研等各项实践活动,最后必须作出实践总结.

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体育文化传承相结合

体育文化的本质是内含的体育人文精神,例如女排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等,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发掘弘扬.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关注优秀运动员的心路历程”、“探寻中国体育成败之路”、“设计自我体育人生”等主题活动,大力激发学生专业梦想,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开拓未来.


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和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涉及全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更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保障机制,否则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就会被轻易地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多年来,体育院校和其他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运行的新思路、新办法,也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总体来说仍然存在诸如开展随意性较大、学生参与广泛性不足、组织缺乏规范性、活动缺乏长效性和实践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和保障机制.

1.深化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地位的认识,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前提条件

这一点在对思政课教学本身重视程度就不高的体育院校显得更为至关重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单纯依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和思政课教师本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学校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8]唯此方能获得实践教学运行的经济条件,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运行、长效运行,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2.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协调机构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必要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涉及学校多个部门,它们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因此实施难度较大.为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各种资源,确保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应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的实践教学管理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组织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统一部署、安排和协调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这样就能够在计划制订、基地建设、资源利用、政策落实、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形成党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竞训处和财务处等职能机构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从而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9]

3.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经费保障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重要条件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队伍,少则几百上千,多则上万,要组织这么多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果没有相当的经费投入,其效果可想而知.虽然教育部早已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状况都是捉襟见肘,甚至债台高筑,压力沉重,这样实践教学资金保障的问题就一直悬而未决.[10]相比之下,体育院校的实践教学资金保障状况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基本上就是“零保障”.因此,贯彻国家政策要求,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4.建立并实施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制度是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制瓶颈直接而有效的手段

即便是限于客观条件在经费保障等方面一时无法落实,也不等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无法推进,更不能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思政课教师观望等待、无所作为的借口.建立并实施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兼任制度不失为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制瓶颈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办法和手段.

总体来看,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既是同向的,又是一致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且“工作期间应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同时,辅导员更加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具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还可以自主选择将学生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竞训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建构共用平台.可以说,辅导员是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生实践活动合二为一的不二之选.

因此,各校完全可以让具备条件的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或担任助教,或者让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并且形成长效机制.利用辅导员身份的“天然”优势,打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局面,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运行和完善,大力提高“三全育人”的效果和水平.

类似论文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体系的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门经过系统规划与检验的课程,长期的科学分析和实践帮助我们树立了思想政治理。
更新日期:2024-8-25 浏览量:108796 点赞量:2417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模式的

【摘 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分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更新日期:2024-9-24 浏览量:121111 点赞量:26717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和。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8108 点赞量:1357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
更新日期:2024-8-20 浏览量:108536 点赞量:24229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05新方案”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学时、学分和实践学时、学分做了具体规定,各高校进行了相应的。
更新日期:2024-2-14 浏览量:33357 点赞量:8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