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的生命哲学

摘 要:《复仇(其二)》是鲁迅直接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故事而写就的一篇散文诗,它承载了鲁迅“复仇”的生命哲学,基督耶稣面对钉十字架时肉体上的痛苦导致他精神上的绝望,而精神上的绝望导致他对看客的复仇,而对看客的复仇则体现了鲁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崇.

关 键 词 : 《复仇(其二)》 复仇 生命哲学

《复仇(其二)》直接取材于《马可福音》第十五章,讲述了基督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故事.鲁迅在此宗教题材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通过精心构思创造出新的意象,并且融入了鲁迅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心灵体验,具有浓烈的个人化色彩,承载着鲁迅的生命哲学.{1}《复仇(其二)》体现了鲁迅“复仇”的生命哲学,基督耶稣面对钉十字架时肉体上的痛苦导致他精神上的绝望,而精神上的绝望导致他对看客的复仇,而对看客的复仇则体现了鲁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崇.

一、肉体上的痛苦导致精神上的绝望

在《复仇(其二)》中,不管是兵丁、路人、祭司长、文士,还是强盗,他们在耶稣受难时,组成了一个群体,共同“观看”“鉴赏”十字架上的耶稣.此时,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耶稣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感受到了三种绝望.

第一种绝望是对众人的绝望,即对以色列人的绝望.耶稣是神的儿子,他来到人间是为拯救以色列人的,是为了把他们从罗马帝国和奴隶主的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的,然而他却被众人钉上了十字架.祭司长和文士们是犹太教的当权者,他们痛恨耶稣宣讲福音,要置他于死地,但是兵士、路人以及和他一起被钉的强盗也打他的头、吐他、戏弄他、辱骂他、讥诮他,“四面都是敌意”.上帝离弃了他,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然而,以色列人却把他们的儿子―― 一个为他们谋解放、图改革的“人之子”杀害了.《复仇(其二)》是一部象征主义作品,耶稣象征着先觉者,兵丁、路人、祭司长、文士、强盗等象征着庸众,庸众钉杀了耶稣,象征着先觉者被庸众所杀.先觉者本来是想解救庸众的,但是,他却被庸众杀害了.庸众的麻木、愚昧令先觉者感到深深的绝望.第二种绝望是对启蒙的绝望.先觉者是民族中一部分具有先觉意识的知识分子代表,他们希望通过思想启蒙,使大众从沉睡、麻木中醒来,从而得到平等和自由,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强.然而,先觉者的思想启蒙并没有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民众不仅不理解、不支持先觉者,反而对先觉者进行了虐杀.民众的这种愚昧、麻木,不仅使先觉者对民众绝望,也使得他们对启蒙产生了怀疑.当先觉者的启蒙行为遭受到民众的多次虐杀之后,他们对启蒙本身也绝望了,这是一种比对大众的绝望更深层次的绝望.第三种绝望是对上帝的绝望.“上帝离弃了他,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神之子”与“人之子”的区别在于“神之子”有上帝这个强大的、无所不能的精神支柱、精神依靠,他能够让被钉死的耶稣在三天后复活;但是,“人之子”却没有这样的精神依靠,被钉死了就无法复活了.上帝离弃了耶稣,使得耶稣独自承受被钉的痛苦,因此,他对上帝感到绝望.耶稣对上帝的绝望实际上是指失去了精神上的信仰和坚信,这象征着先觉者对自身精神信仰的绝望.在强大的“无物之阵”面前,先觉者们感到了自身力量的渺小和无助.


二、精神上的绝望导致对看客的复仇

在《复仇(其二)》中,庸众对耶稣尽情的戏弄与残酷的迫害,在此过程中耶稣感到生命的悲哀与绝望,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挣扎后,他走上了精神复仇之路,以复仇来反抗所面临的绝望处境.{2}《复仇(其二)》中耶稣到人间来是为拯救以色列人的,然而却被众人钉于十字架.耶稣对于痛苦和牺牲是早有准备的,他对于钉杀他的同胞们的愚昧行径感到悲哀.他拒绝喝用没药调和的酒,要以清醒的意识来玩味庸众怎样对付他,“并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仇恨他们的现在”,“沉酣于”他们的“可悲悯”和“可诅咒”,不让这些麻木看客的无聊要求得到满足,这也即是对他们的复仇.耶稣还通过精神上的复仇,以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来傲视看客,从而摆脱被虐杀时的血污、.耶稣的这种精神复仇,是对自身启蒙意义的怀疑和颠覆,他颠覆了启蒙者解救大众的行为,大众既然如此愚昧,为何要去做这无谓的牺牲?耶稣选择向大众复仇,实际上是对自身责任的逃避和颠覆.

《复仇(其二)》中鲁迅借耶稣被钉十字架这一事件写出了鲁迅对群众虐杀先觉者的悲哀、愤怒,以至复仇,表达了对庸众的批判.他还在《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中说:“豫言者,即先觉,每为故国所不容,也每受同时人的迫害,大人物也时常这样.”{3}他还说:“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害排挤倾陷放逐杀戮.中国又格外凶.”{4}在《药》中鲁迅写出了先觉者夏瑜的悲剧,他为了解救群众,反而被群众所杀害,最后连他的血都被愚昧的群众拿去当药.正如“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却往往反为这‘所为’而灭亡”{5}.先觉者和庸众之间有着严重的隔阂,庸众不理解先觉者的行为,甚至对先觉者进行了残酷的虐杀.鲁迅在《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中对先觉者的处境进行了说明,他说:“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义,改革者为了许多不幸者们,‘将一生最宝贵的去做牺牲’,‘为了共同事业跑到死里去’,只剩了一个绥惠略夫了.而绥惠略夫也只是偷活在追蹑里,包围过来的便是灭亡;这苦楚,不但与幸福者全不相通,便是与所谓‘不幸者们’也全不相通,他们反帮了追蹑者来加迫害,欣幸他的死亡,而‘在另一方面,也正如幸福者一般的糟蹋生活”{6}.

三、对看客的复仇最终体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崇

《复仇(其二)》中鲁迅让耶稣向庸众复仇,这种复仇精神,突出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彰显了个体生命价值独特的魅力,体现了鲁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崇,{7}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文化一贯主张人们为了国家、民族大义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和生命,这是中国文化中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反映.从古至今,中国人谆谆教诲后代子孙要重视社会、民族、国家利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以公灭私”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这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也导致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忽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个体价值常被遮掩起来,鲁迅以“复仇”“抗争”精神彰显出个体价值的独特魅力.{8}鲁迅的这种“复仇”方式明显具有以恶抗恶的特点,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鲁迅希望通过这种激烈的复仇行为和方式,使人们能够从麻木、愚昧中觉醒,打破“铁屋子”走出来.同时,鲁迅不相信那些“悲悯”“同情”“怜悯”等感情,他认为那些感情会影响人们复仇的行为,“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9}因此,在《复仇(其二)》中,当鲁迅写到耶稣面对钉杀他的罪人的时候,笔调会如此愤激.“看哪,他们打他的头,吐他,拜他等”,“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另外,耶稣的复仇在表现对个体价值尊崇的同时,也体现了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可通约性.{10}耶稣是先觉者的象征,他本来就想解救大众,使整个社会的群众得到解放,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里,个体生命的价值服从于整个社会价值的实现.但是,极具讽刺意义的是,一心想解救大众于水生火热之中的先觉者最后反而被群众所虐杀,不仅社会价值得不到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也在大众的虐杀中消解了.

鲁迅在《复仇(其二)》中通过对“耶稣受难”故事的重新演绎,诠释了他“复仇”的生命哲学,表达了他对看客的批判,体现了鲁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崇.鲁迅这种“复仇”的生命哲学实际上体现了中西两种不同的复仇观在他身上的交织.西方人认为复仇是受到谴责的,应该通过赎罪以获得救赎;而中国主要是侠文化的复仇观,是一种快意恩仇型的复仇观,应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鲁迅既受到西方复仇观的影响,选择了《圣经》中“耶稣受难”这个故事进行改写,“耶稣受难”故事中的耶稣身上就体现了西方人的那种希望通过赎罪以获得救赎的复仇观,同时,鲁迅也受到中国那种侠文化的复仇观的影响,因而耶稣选择了向看客进行复仇.

{1} 杨柳:《钉十字架的“他”:试析鲁迅〈复仇(其二)〉对耶稣形象的重塑》,《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2011年第11期.

{2} 赵磊:《拯救与复仇――“耶稣受难”故事在鲁迅〈复仇(其二)〉中的变异》,《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3} 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页.

{4}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寸铁》,《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5}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

{6} 鲁迅:《译文序跋集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7}{8}{10} 王本朝:《救赎与复仇――〈复仇(其二)〉与鲁迅对宗教终极价值的消解》,《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10期.

{9}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0页.

作 者:何文文,西南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

类似论文

体育的生命哲学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体育生命哲学解读,反思了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体育理解的差异,从而进一步阐述了体育在人类生。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0964 点赞量:17440

用生命哲学照亮教师:教师是什么

摘 要:教师是什么?运用生命哲学照亮教师,我们发现:教师是一个本能冲动的存在;是一个环境共生௚。
更新日期:2024-9-10 浏览量:118284 点赞量:25810

生命哲学语境下的陈凯歌电影美学

[摘 要] 陈凯歌哲人与诗人双重的艺术高度成就他对于生命存在与生命价值的艰难、执著探索,从《黄土地。
更新日期:2024-10-22 浏览量:132427 点赞量:28791

语文教材中的生命哲学

摘 要:对生活的轻视,使语文与生活膈膜,对生命的漠视,导致语文生命价值丢失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教材中的生命哲学,注重利用文本。
更新日期:2024-12-10 浏览量:153684 点赞量:32557

生命哲学的东方艺术

“生命体验”是当代绘画艺术的一大主题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以来,在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的引导下,德国、法国兴起了生命。
更新日期:2024-9-8 浏览量:16392 点赞量:4502

中小学体育的生命哲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然而近年来,。
更新日期:2024-9-2 浏览量:16078 点赞量:4563

道教生命哲学的真一之气

摘 要 : 气的思想是一涉及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甚至已经渗透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本文在考察了气的思想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进。
更新日期:2024-9-14 浏览量:117723 点赞量:2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