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西美尼与中国先秦哲学气本原思想

摘 要 在中国哲学史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气本原论思想更是中国哲学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在与中国先秦时期并时的古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阿那克西美尼也创立了类似的气本原论思想.不同的社会和地理环境,东西方两种哲学思想有什么样的共同点,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 键 词 :气 阿那克西美尼 本原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先秦时期的气本原思想更是中国古代哲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的西方哲学也正处于萌芽时期,古希腊伊奥尼亚学派哲学的产生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诞生,而此学派阿那克西美尼创立的气本原论思想与中国先秦的气本原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无形

中国古代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庄子则阳》篇云:“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将“气”与“形”放在一起相对比,说明“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庄子至乐》篇云:“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气”是“形”的基础,就是说无形的气变化而产生出有形、有生的物.《知北游》中说:“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所同知也,等此众人之所同论也”.所谓“不形之形,形之不形”,也就是从无形的气产生出有形的物,再由有形的物复归到无形的气.这些都是先秦时期对于无形的气的论述.

在古希腊,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入泰勒斯把“水”看作是万物的始基.他的继承人阿那克西曼德又认为始基是“无限”.而到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米利都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这里,提出了气是万物的始基.其实,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在希腊文中的原义就是“无”、“没有”、“不是”等否定的意思,它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东西,所以它不是水、火,也不是任何一类的元素,没有边缘、无定形,无定状,是一种在种类上没有任何规定性的东西.这种特性本身就和中国气论的无形意义是相通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气本身就是无限的.水、火、土都是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边际和界限.而气却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单凭感觉,我们不能说出它的界限.所以说,实际上气也是一种“无限”,它也具有无形的特征.

在中同古代哲学中,不仅“气”和“形”比较,而且经常是“气”与“物”比较,“物”一般指有形之物,而不包含无形之气在内.更为巧合的是,在古希腊哲学中,“物”在一开始也是指“占有空间,占有厚度”,“具有较大的、固定的体积”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称阿那克西美尼的气的始基是“质料”而不是“物”.

恩格斯也曾把阿那克西美尼所谓万物的始基称为“原始物质”,他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话:“把物质当作本来就存在着的并且自身是没有形式的这个观点,是很古老的,在希腊人那里我们就碰到过,它最初是以混沌的神话形式出观,而混沌是被设想为现存世界的没有形式的基础的.”所以说,这里所谓“没有形式”的本意就是指“无形”.

二 连续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的“气”,还指一种连续的物质.《庄子知北游》中说:“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这里“一气”就是“一”,“一”就是“一气”.那么什么是“一”?孔颖达《礼记礼运疏》中说:“未分曰一”.“一气”的含义是未分而连续的气.《管子内业》篇中说:“道满天下”,《管子白心》篇云:“洒乎天下满”,这些“满”也都是连续的意思.《荀子赋》说云气“充盈大宇而不窕”,“不窕”就是无间,而云气指的是充盈无间的、连续的气.


与中国古代哲学家一样,伊奥尼亚哲学家也讲“贵一”.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根本本质是‘一’,是一个无限自然,正和阿那克西曼德的看法一样的等”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一”是“无限”,而阿那克西美尼的“一”是“气”.

辛普里丘在上印《〈物理学〉注释》中讲到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本原是气以后,是这样说的:

“它(气)通过稀散和凝聚而成为不同的实体.当它稀薄的时候,便成为火;当它浓密的时候,便成为风,成为云,更浓密时,便成为水、土和石头;别的东西都是由这些产生的.他也主张运动是永恒的,变化则由此产生.”

在伪普卢塔克的《汇编》中,他将日、月、星辰的产生也归到气的稀薄和凝聚,冷和热:

“据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气在种类上是不定的,以其所具有的性质而定.万物都由气的凝聚或稀散而产生.运动是永恒存在的.他说,当气浓缩时,最初生成的是大地,它是扁平的,因而为气所支撑.至于太阳,月亮和其他星辰,都是从地产生的.所以他认为太阳也是土,只是由于它的迅速运动才获得最大的热量.”

以上这些解释第一次说明了万物从本原产生又复归于本原的具体过程.实际上是把种种不同的万物最后都归结为气.这和前面所讲到的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一气”等的意义都是相通的.

在古代哲学家的质朴的思想中,无间和连续就是空间被充满,而没有“虚空”的存在.阿那克西美尼既然认为万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所以肯定就认为在宇宙中充满了气,这和中国哲学史上连续的气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三 聚散

《庄子知北游》中讲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若又何患?故万物一也.”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聚散”概念.《庄子则阳》篇在回答“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时也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等聚散以成.”“聚散”这一概念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它来源于物质三态的相互转化,它使“一气”产生出万物,又使万物回复到“一气”成为可以想象的.

在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中,与“聚散”概念相当的是“浓厚化”和“稀薄化”,他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空气的浓厚化或稀薄化而产生”.聚与散、浓厚与稀薄,是对于物质的“不同密度的表示”.阿那克西美尼在论述稀散和凝聚时,还说到稀散和凝聚本来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而不是一种性质上的变化.由稀散和凝聚而产生的火、水、土等等,仍旧是气,不过是具有不同量的稀的或浓的气.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他的这种解释看作是把不同事物的质的多样性还原为量的多样性.“这可能是所有物理发现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一个”,“它是被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各自独立发现的”.也就是说,在聚与散、浓厚与稀薄这种对“不同密度”的表述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量变引起质变的萌芽思想.正如罗素在论述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时所说:这种理论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使不同的实质之间的区别都转化为量的区别,完全取决于凝聚的程度如何.

而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的“化生”,则是由于“密度”的变化而发生一物向另一物的转化,如《管子内业》篇云:“凡物之精,化则为生”.这种思想与伊奥尼亚学派阿那克西美尼思想所谓“从一生出万物”,“一切都是从一物向他物的转化,是从分离到统一,并从统一到分离的转化”,是相同的.

四 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概念本来是指背阳和向阳,因为背阳就寒冷,而向阳就暖和,所以“阴阳”又表示气候的寒暖;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的作用显著,所以“阴阳”又不仅表示寒暖,而且表示寒暖二气的运动,也就是季风的运动.中国哲学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推移”,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指由季风引起的寒暖二气的变化.

令人惊奇的是,在古希腊哲学的早期,阿那克西美尼同样对气候的寒暖表示极大的关心,并赋予它哲学的含义.希波吕托《驳众异端》中说:

“它由于变得更加浓厚或稀薄,就有不同的外观.当它消解得更加稀薄时,变为火;当它变得浓厚时,就变成风,然后是可以看到的云.当它更浓厚时,就产生水;再浓厚时就成为土,最浓厚时就成为石头.结果是,产生影响最大的是热和冷这一对对立.”

“等气本身和心灵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有的热一点,有的冷一点,有的干一点,有的湿一点,有的运动得慢一点,有的运动得快一点;还有许多内在的不同,它们的气味和颜色也是很不一样的.”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曾提到干和湿,如《管子幼官》中说:在春季“治燥气”,在秋季“治湿气”.但“燥气”和“湿气”在中国气论中显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为什么阿那克西美尼除重视冷和热之外,还重视干和湿呢?这是因为希腊的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冬季多雨,夏季干燥,这也恰成一对矛盾.而中国气候的特点则是四季分明,季风作用显著,干湿在四季虽有差别,但在人们的思想中还不足以形成一对明显的、与冷热并列的矛盾.

伊奥尼亚哲学家同样也把热和冷看作宇宙运动变化的原因.如阿那克西美尼曾说:“使物质集合和凝聚的是冷,使它稀薄和松驰的则是热.”阴聚阳散,这和中国气论的思想正好符合.中国古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对自然界阴聚阳散规律的一种认识.《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是中国古代认为阴气主聚、阳气主散的明证.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的阿那克西美尼哲学与中国先秦哲学气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虽然它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但它们同时都处在人类对世界哲学的理性认识的起跑线上,开始实现了从神话向哲学的转变,开始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在希腊,阿那克西美尼思想产生之前,占统治地位的是奥尔弗斯教派的神秘主义以及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的《神谱》中所表现出来的神话世界观;在中国,先秦气论产生之前,占统治地位的是以天神崇拜为中心的殷周宗教世界观.所以,中西方最初的哲学家们在寻找世界的本原时,肯定要与宗教神学等崇拜相联系.如中国古代哲学以“气”为万物本原,这与殷周时期对“云”、“风”和“天神”的崇拜是有关系的.当然,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早期的哲学家们总是倾向于把最精细的、最流动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因为最精细的物质差异小,表现着物质的统一性形式.而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形状,将它作为构成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既适用于中国又适用于古希腊哲学的认识发展规律.

当然,还是因为处在不同的社会和地理环境当中,同样代表着哲学诞生的思想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先秦时期的气论学说本来是用来反对唯心主义的天道观的,而到了汉唐时期就主要是用来说明人的起源和形神关系了,借助于当时医学的发展,许多思想家开始用精气等范畴来说明人类的起源.总而言之,中国的气本原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古希腊阿那克西美尼在西方哲学史上并没有被后人所重视,他认为气是本原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也没有引起更多的共鸣,相反,在他以后的哲学发展中,日益增加的是对世界的进一步探究,产生了影响重大的“原子论”思想,但是阿那克西美尼的学说以及他的思想所归属的伊奥尼亚哲学学派却开创了西方哲学的先河,哲学就此产生.此外,阿那克西美尼的思想对古希腊后来哲学中的“四根说”、“种子论”、“原子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虽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世界万物不可能是由一种具体的东西(气)变来的,这些哲学家们的回答是不准确的.但就气本原论思想本身而言,不但为后人提出了问题,而且回答问题的思路也给后人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汪子嵩:《古希腊哲学史》(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3] 李存山:《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 庄子:《庄子杂篇外物》,中华书局,2009年版.

[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71年版.

[6]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类似论文

中美大学对比:中国大学“输”在哪?

学生质量、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办学理念等在这些“看得见”的分类里,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相比,究。
更新日期:2024-4-5 浏览量:12478 点赞量:4476

网络时代美剧在中国的传播

我国观众开始接触美剧可以追溯到中美正式建交后第二年,即1980年的5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更新日期:2024-11-25 浏览量:143932 点赞量:30783

斯·阿列克西耶维奇和她的战争纪实文学

“我们就这样生活了几天 村子里的一些人已经奄奄一息,有躺着的、有吊着的,我们倒不害怕,因为这些人我们都熟。
更新日期:2024-4-15 浏览量:58744 点赞量:14104

美剧在中国的成功营销与传播策略

【摘 要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抓住机遇,一改传统媒体时期美剧在中国的传播颓势,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全球范围内$。
更新日期:2024-7-25 浏览量:95935 点赞量:21383

阿列克谢耶夫后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走向

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汉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治学态度之严谨、涉猎领域之广博、洞察事物之深邃、定夺问题之斟酌,在学界堪。
更新日期:2024-3-19 浏览量:47200 点赞量:11833

美时的中国加速度

“如果你想参与全球经济发展最快速地区的成长,就必须投资新兴市场 ”被尊为“新兴市场教父”的世界顶尖基金经理。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2728 点赞量:19927

英美刑法与中国刑法之交通肇事罪的比较

摘 要本文在两大法系成文刑法体系的基础上,对英美刑法与中国刑法中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制特征、法律理念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从主。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22877 点赞量:6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