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话考试

学生都怕考试,喜欢考试的学生不多.中国人发明考试可不是走过场的.

考试二字,当从科举始.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可谓源远流长了.更早的时候,不兴“科举”,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只好“世袭”或“凭印象”,开明的君主就发明了“推荐”.这个发明权归汉武帝.他在公元前140年就下令“举贤良方正言极谏之士”,一次就从全国推荐上来100多人.在这个“举荐”之中,名留后世的有董仲舒以及与卓文君同开中国私奔风气之先的大才子司马相如等.

推荐总有局限,且有“走后门”之嫌,于是有了“科举”.这个发明权归隋文帝.这时已是公元587年了.他规定每州每年选举贡生3人,用考试的办法选取进士.这样,平头百姓有了晋升之阶,出头之机.完善这个科举制度的是唐太宗.考试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算、明书、一史、三史等.进士,顾名思义是从地方“进”到的“士”.进士科自然很红火,事实上,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身.

到了明清,这个科举考试就更不得了了.先要学试,相当于现在的学校考试,中者为秀才,秀才分三等:廪生、增生、附生.第一名称案首.然后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这一下要分考: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三年一次,在省城考,相当于现在的全省统考,一般是秋天举行,又称“大比”“秋闱”,取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相当于现在的全国统考,又称“春闱”,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第三关是殿试――就是皇帝亲自考.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这一次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过去说“连中三元”,就是连中解元、会元、状元.有资料说,获此殊荣的,历史上有13人:唐朝张又新、崔元翰;宋朝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孟宗献;元朝王崇哲;明朝商辂;清朝钱檠和陈继昌.

都考些什么呢?例如学试,考八股一篇,试贴诗一首和五言六韵.又如学试中的院试,考八股二、试贴诗一和五言六韵.黎明入场,日晡交卷,终日不离位.这就是说要考一整天!尿急了,放心,桌下备有溺盆;如要大便,就发一个恭签,但不得再归.比现在的高考严格多了.遗憾的是这样考出来的人才,真本事的并不多.上述连中三元者,都不怎么出名,也无多建树――这和当初发明科举的初衷,已相去甚远.


然而,我觉得这千里赶考,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妙处.第一,起码少一点“走后门”,天下学子,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更重要的是,那时没有汽车火车飞机,最多只能骑骑马,从全国,特别是从边疆到京城,要走上几个月甚至半年,这意外的“行万里路”,得到书斋里学不到的知识和见识,真是远胜于“读万卷书”哩.

最最重要的是赶考路上的各种机遇奇遇.《聊斋》里的故事发生在赶考的书生身上,就是佐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也发生在赶考的书生身上.《西厢记》的张生不也因赶考引出了那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儒林外史》写这些儒生学子的故事就更多了.在众多的传之千古的戏剧中,在经典的“三言”“二拍”中,那些哀怨的缠绵的感人至深的悲喜剧中,主角多是那些或落魄或腾达或多情或无情的书生.

这些文学都是科举的派生物.没有科举就没有这些“赶考生文学”.它较之今天的“留学生文学”,有更多的中国味,有更多的中国传统,有更为久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类似论文

统一会计电算化考试内容的

摘 要:本文调研了全国31个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标准以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情况 结合。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7269 点赞量:2995

美国明星中学的作文考试

亨特中学是美国众多中学中的明星学校 在美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小学生毕业后报考亨特中学 然而,亨特中学初中部每年的录取率仅6%左右,。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2407 点赞量:2016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培训策略探寻

摘 要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次试金石的测试,是一次全面检查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它不仅可。
更新日期:2024-3-11 浏览量:44318 点赞量:10718

古今食疗话蜂密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蜂蜜疗小恙的方法 如:当您咽喉肿痛时,可以用蜂蜜外敷在喉部,能够明显地减轻疼痛和肿胀 或是。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8039 点赞量: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