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长评价实践六大难点

60位统计局长给予了“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高度肯定,但从各自的角度特别是实践操作角度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建议,归纳起来,意见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因为对各类意见建议进行了综合、分类、归纳与分析,刊发时未一一列出每项建议提供者名字,在此一并向受访者致谢.

难点一 如何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在调查过程中,统计局局长大都认为我国县域众多,而且各自发展特点各异,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如何建构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各地县域科学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难题.部分统计局局长认为应针对不同县域发展的不同特色,分别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但大部分统计局局长仍认为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具有可比性.其代表性观点有:

有统计局长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显著成绩,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快,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小城镇规模日益壮大,基础设施状况逐年改善.但总体上看,我国县域经济起步低、基础差,经济活动单位普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建立一套全国统一标准的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无疑有助于各县域地区科学地评价本地经济的发展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统计局长指出,特色经济往往是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能源等实际情况开发、发展起来的.这些经济形式虽然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但这类经济的发展也应同时纳入县域科学发展的衡量体系之中.通过既能体现各地特色、又能统一衡量的指标,来全面、科学地衡量其发展状况.因此,在指标体系中,还是应该以统一性的指标为主.

有统计局长认为,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它贴近物质资料生产的实际,处于行政管理和政策落实的前沿,是城乡各种矛盾交汇之处,是中国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县级政府是真正的地方政府,县域经济是真正的地方经济.县域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为经济发展主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从总体上来说,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弱势经济.因此,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充分体现县域发展的独特特点,选取最具县域代表性的指标.

难点二 如何选取最具操作性的指标

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统计局长都认为对县域地区科学发展的评价,需要将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式,对各地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排序.但是在数据来源上,统计局局长的意见有所分歧.有的局长认为应该主要以各地统计局所统计的客观数据为主要来源,有的局长则认为应适当增加通过实际调研所获得的主观指标.

有统计局长强调,县域的科学发展状况,需要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而要想保证统计结果能够为大家所承认,能够更有说服力,我们就必须以客观指标为主.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客观指标都可以实实在在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体现县域发展的实际水平.而且这类指标,统计局已经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统计方法,完全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想这对于我们整个指标体系是否最终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统计结果至关重要.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估指标概念要清晰,表达方式要简单易懂,数据来源要易于采集,操作途径要切实可行.要充分考虑在日常操作中的方便程度,并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评估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只有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评估体系能真正发挥其对县域发展进行引导、评价和分析比较的功能.

有统计局长指出,我国传统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倡导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应地,我们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也大多以当地的经济建设为主要统计对象,对于社会建设、文化、政治方面的统计相对较弱.而科学发展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提倡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相应地也需要增加对县域地区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统计,这一方面对于很多地区的统计局来说,都是“短板”.大多数统计局对于此类指标的统计还缺乏相应的经验.如指标体系中的“村民自治选举率”、“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等,都是一些新增加的指标.

有统计局长认为,非常赞成县域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的相结合的做法.近年来,我们县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老百姓总是还有一些不满意,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县域的发展没有切实体现老百姓的意愿.通过“公众满意度”这一主观指标,就可以很好地反映老百姓的心声,以更好地指导县域的科学发展.

难点三 如何测量公众对县域科学发展的满意度

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统计局局长都对公众满意度指标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谈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指标的操作难度很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客观反映公众的满意程度,还可能使得评价结果失真,从而影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其代表性的观点有:


有统计局长强调,县域科学发展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系统,不是所有因素都能量化,这就要设计一些定性指标来反映,有些定性指标所含信息量的宽度和广度,要远大于定量指标.设计定性指标关键是通过相应的途径和形式给其确定分值,如通过公民评议,可以对“满意度”这一定性指标给予量化.“公众满意度”指标是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创新,此前的评价体系中都没有出现过.但是既然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人民满意与否,理应成为县域科学发展的主要衡量标杆.我认为,这个指标设置的非常好.

有统计局长指出,公众满意度,说到底是要反映老百姓的心声,但是如何真实地、客观地反映老百姓的想法,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我建议人民论坛杂志社可以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看究竟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达到真实反映群众呼声的目的.还有,各县域的老百姓肯定不可能通过一个一个采访、统计的方式来进行,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有统计局长指出,公众满意度是一个主观指标,但是在指标体系中,同样需要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指标,最终才能进行有效的统计、计算.但是如何保证这一指标测算、汇总、计算过程的公开、透明,并进而保证所获数据的科学性,可能还需要相关监督部门的介入.但是由谁来充当监督主体,是地方政府、老百姓、还是第三方机构,还是各类参与主体的结合体,这个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难点四 如何超越传统百强县的评价指标体系

各地统计局局长大多认为,面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发展理念,既有的百强县评比已经不是中国县域经济的“真实照片”.

有统计局长指出,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评比,百强县已经成为一种品牌,测评结果已被广为引用,成为反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习惯性地作为方向性指标来指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这份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榜单被众多官员和学者誉为“把脉县域经济发展的权威依据”.正是百强县的这种“名片效应”,造成了全国各地对百强县的追捧.但是在传统百强县的33项评价指标中,共涉及了39项统计指标,其中使用频度最大,也是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的指标主要有两个: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人口总数,其中GDP直接或间接影响8项评价指标,年末人口总数直接或间接影响11项评价指标.从综合评价测算方法看,GDP、年末人口总数、地方财政收入是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最重要指标.这就使得传统百强县的评比实际上被异化为“GDP至上”的评价体系,从而忽略了其他指标的考核,这显然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有统计局长指出,如果换一套考核体系,在评比的指标中增加民生指标、生态指标及社会和谐指标的权重,今天的“先进”很可能会变成一种“落后”.分析“百强县”指标体系不难发现,影响结果的主要是GDP、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而能体现民生、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指标则是缺失的.这就使得有些百强县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可当地居民却普遍感到自己的收入与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有些地方每万人拥有病床数连年递增,可百姓觉得住院看病越来越难;有些地方统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但很多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有些地方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断创历史新高,老百姓却普遍反映消费不起等按照现有的评价体系,有许许多多的县成为地区首富,但大面积的贫困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中西部的资源开发型县域,这种现象的发生更是屡见不鲜.

难点五 如何更好地体现县域地区的动态发展

在调查过程中,各地统计局长也纷纷表示,科学的县域发展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把当前的发展要求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统计局长指出,评估指标有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之分,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测量的指标、城市竞争力指标大都采用绝对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预期寿命等,但这些指标不能反映一个时期内增长的比率,各地发展基础不同,环境条件差距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改善程度、增长程度上,所以应尽可能用相对指标来测量一个时期内县域发展状况.同时要保持各评价指标的统一性,一方面就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关系来说,同一指标的涵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都必须统一;另一方面,就评价指标与外部的关系来说,还要与其相对应的各类统计指标等具有统一性,这样才能有可比性,才能根据评估的结果在全国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和分析.

有统计局长强调,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在指标的内涵、指标的数量及体系的构成上均应保持相对稳定性,这样可以产生比较参照作用,测定可量化工作的工作业绩.这就要求在建构指标体系时应尽量选取可以按照时间序列排序的矢量指标,而对于一些由于公共部门某些临时任务而设置的考评指标则应尽量避免选入常设考评指标中,或者经由一定的改造处理后并入某项考评指标的内容中.但是缺乏比较基准的数字资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须与其过去的指标结果加以比较,才能显示出发展水平的高低.因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也应在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动态指标.

有统计局长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不仅关注现时的发展,更关注未来的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就不能仅仅考察县域经济的当前发展状况,还要考察其长期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大多集中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考察上.在这种短期评价体系下,县域的发展常常变得目光短浅,往往为了追求近期目标而损害长期利益,如盲目上马一些短期有利可图而没有前途、即将淘汰的项目,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发展后劲不足;再如投资技术含量低、能耗大的项目,造成短期经济效益较好,但资源耗费过大,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并造成环境的污染.

难点六 如何增强指标体系的引导性

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统计局局长都认为建立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县域地区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如何增强指标体系的引导性方面,大致有三类观点:第一,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主旨就在于通过对县域科学发展的评价,总结县域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县域科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来引领县域地区的科学发展;第二、该体系的重心在于引导,而不在于评价;第三,评价体系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不在于即时发展的排名.其代表性的观点有:

一些统计局长认为,科学发展,仍然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仍然是当前我国各县域地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效地提高县域地区的经济实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指标体系中仍应有体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指标.如当前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指标都能较好地反映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有统计局长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县域的发展也应始终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无论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归根结底都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该指标体系不仅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指标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专门设置了“公众满意度”指标,这一点非常好.

有统计局长强调,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是一种管理方法与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县域发展水平,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围绕县域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要为实现县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形成有利于战略目标实现的价值导向.所以,在确定县域发展评价体系的每一个单项指标时,都应考虑此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它所反映的某一特定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确定该指标的名称、涵义和口径范围.

类似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实践

摘 要:将基于项目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价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之中,在这一新模式的引导下对传统。
更新日期:2024-4-7 浏览量:13265 点赞量:4799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档案袋评价实践

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提倡教学评价重新回归于小学生在教育、课程教学中完整的表现,体现了新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理念——。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82742 点赞量:18696

职业教育商务管理类一体化课程评价实践

【摘 要】课程评价始终是商务管理类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以商务系的相关课程为例,指出现行、常用的课程。
更新日期:2024-6-4 浏览量:15780 点赞量:5435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践

财经大学财税专业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财经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6006 点赞量:12701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

【摘 要 】为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规范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门加强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要求和绩效评价管理,气象部门在近年&。
更新日期:2024-2-18 浏览量:33164 点赞量: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