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之危与中国之机

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尽管引发欧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正如大多数人所认同的那样,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欧元区“统一货币”和“分散财政”的矛盾.由于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资金相对匮乏的小国可以搭德国、法国等资金充裕国家的便车,坐享欧元区统一低利率所带来的好处.同时,由于财政分散决策,各国政府在本国财政政策选择上有充分的自主权.为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实力偏弱的国家有很强的利用低利率融资(而不是高税收)来维持其高财政开支的动机.较低的利率环境和较高的公共开支又会刺激私人部门扩大借贷规模.这样一来,这些国家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债务就会长期处于超量扩张状态,结果必然导致其国内工资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而工资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会严重损害这些国家产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出口减少,国际收支恶化,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政府税基萎缩.当上述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的解决之道

从短期看,欧元区国家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办法只有一个: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但需强调的是,短期办法只适用于一些体量较小的经济体,如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

从中期看,欧元区国家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策略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税收来偿还债务;二是通过大规模出售国有资产(包括国有土地)来偿还债务;三是通过大幅削减公共开支来压缩赤字.上述三种中期策略通常适用于那些尚处在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边缘的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需要同时采用三种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当然,对于货币和财政均保持独立的国家而言,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中期策略还可考虑第四种方案:对外通过本币贬值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对内通过实施通货膨胀政策来消化国内财政赤字.

从长期看,欧元区国家解决主权债务问题的出路只有一条:在区内实现货币、财政双统一.但是,在欧洲尚未实现政治一体化之前,强行推进财政一体化显然不现实.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可置信的财政契约来约束各国政府的赤字规模.例如,可根据经济体量的大小,由区内各国出资创立一个财政互助基金,区内各国政府发生赤字时可通过直接向该基金发债融资.但是,如果一旦发现某国财政赤字超标,那么其相应的基金份额将被扣减,扣减部分按出资比例划转至其他成员国的出资额中,与此同时,限制该国政府向互助基金发债融资.因为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奖惩机制,才能使区内财政纪律成为可置信的政府承诺,从而规避各国政府过度负债的道德风险.

欧元区国家1997年6月签署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能超过3%和60%,并为此约定了具体的惩罚条款.但是,由于缺乏硬性约束机制,即使在经济景气时期,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也都超出了《稳约》所规定的法定上限.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在内,几乎所有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都突破了3%和60%的上限.由此可看出,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欧元区国家为统一财政而做的努力是失败的.

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全球及中国传导的渠道主要包括:(1)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部分将因欧洲主权债的下跌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缩水.(2)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因持有欧洲国家主权债、欧洲银行债以及其它欧元资产而面临资产缩水的风险.(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银行遭受巨大损失,欧洲银行为此将大幅收缩海外业务,即通过出售海外资产而实现压缩全球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因此很可能从北美、亚洲和南美市场大量撤资,从而对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2011年下半年,由于欧洲银行在香港市场大量抛售人民币资产,导致人民币出现了短期贬值倾向.(4)欧元区各国政府将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期内大幅缩减财政开支,从而可能导致欧洲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进而严重影响未来几年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对欧出口以及对全球的出口,拖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见表1).

目前看来,由于亚洲国家和银行持有的欧洲主权债、欧洲银行债以及其它欧元资产的直接敞口相对较少,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商业银行持有的欧洲主权债和银行债规模,远不及本国债券.欧洲债务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向亚洲银行业传导的可能性较小,亚洲银行业(包括中国商业银行系统和日本商业银行系统)因此遭受的损失基本可忽略不计.尽管欧洲商业银行为求自保,最近几年可能会收缩其在亚洲的业务,即通过在亚洲金融市场大量抛售金融资产回收资金,并将资金撤回欧洲总部,从而对亚洲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而且其影响也会被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见图1) .

真正可能对亚洲和中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亚洲国家因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较大,各国政府将因此遭受欧元储备资产大幅缩水的损失;二是欧洲作为亚洲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亚洲和中国经济将因欧洲经济的长期低迷而长期受到拖累.

根据IMF的统计数据,2011年,在全球总外汇储备中,欧元储备仅占26.3%,同时考虑到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法国的主权债务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因此,各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损失预计不大(欧债危机并非欧元危机).

由此看来,真正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造成长期损害的是欧洲经济长期减速的影响.它不但会直接影响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而且会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和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出口.自2005年起,中国对欧盟出口就已全面超过对美国出口,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11年,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为3560.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8.8%(2010年占20%).据估算,欧盟经济增速每降低1个百分点,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将因此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中国对欧盟出口减速,导致美国自2012年2月起再次超越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中国如何应对

不论欧债危机是否再次恶化,欧洲经济长期陷入浅度衰退基本是确定性事件.由于美国、日本和欧洲有很大联动性,如果欧洲陷入衰退,美国和日本经济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如果欧洲经济今后几年还能保持1%左右的增长,我国经济在没有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维持8%左右的经济增速应该问题不大;但如果欧洲经济陷入深度衰退(GDP增速变成负的2%~3%),并且拖累美国和日本经济也陷入衰退(负的1%),那么中国只有在大规模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情况下,经济才有可能维持在8%上下.如果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那么我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掉到8%以下(比如6%~7%左右的水平).未来几年,我国受欧债危机冲击最大的将是出口.据测算,如果欧洲GDP增速下降3%,美国经济下降1%,那么中国的出口将因此下降12%.对此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针对目前的欧债危机,政府应首先把维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当然,为避免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国可在一定限度内针对欧元区债务问题进行救助.首先,应在IMF和EF(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欧洲稳定机制)的制度框架内,在一定附加条件下对欧元区国家进行整体救助.在购买EF/E债券方面要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不到万不得已(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债券即将出现大量违约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出手购买.其次,可考虑通过购买欧元区国家私有化过程中提供的便宜国有资产的方式来向欧元区提供救助.目前意大利、西班牙政府持有大量国有资产,两国政府在危机时刻很可能会通过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筹集资金,支付到期债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政府可支持央企发起对这些国家的国有资产的收购活动.第三,欧洲银行体系即将面临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银行会倒闭,而一些大银行的非核心资产将会被出售,这为我国银行业的跨国购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国有控股大银行要为此做出相应预案和准备,及时把握一些稍纵即逝的购并机会.

类似论文

中国山寨机占领法国

在欧洲这个堪称全球最排外的市场里,华为和中兴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正为如何处理自己的“中国身份”头。
更新日期:2024-3-4 浏览量:8288 点赞量:2815

欧债危机下金融交易税的进展与影响

金融交易税的由来关于征收金融交易税的议题由来已久 金融交易税(FTT)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694年,英国政府对在伦敦证券交易所。
更新日期:2024-4-9 浏览量:12917 点赞量:4579

欧债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

作者简介:冯小艺(1987—),女,汉族,四川遂宁市人,经济学硕士,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更新日期:2024-1-9 浏览量:7577 点赞量:3007

欧债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会计问题

【摘 要】历史总是不断的重演,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必定引起一阵并购浪潮 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
更新日期:2024-4-10 浏览量:56942 点赞量: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