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通识教育

中国人不仅要创新,更要继承,经典正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精品.

现在,很客观地讲,不光是中国人,整个世界都已经不可能离开中国的崛起来讨论全球化的问题,这是一个实际的现象.

然而,中国教育现在急切需要回答好四个关键问题: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维持精英教育水准;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做到课程少而精;在高度功利化商品化的工商业社会中,如何使大学保持安静、相对不功利,远离商业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兼顾坚持中国文明的主体性.而通识教育之道,全人教育也好,人格教育也好,价值教育也好,不管怎么阐释,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这里面有一个观念问题.通识教育不是以往意义上的精英教育,它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情况下对全校学生的共同教育,所以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和一般的选修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区分.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也就是最中心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全球化的问题,二是中国崛起的问题.

清华上通识教育课,人们发现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低得惊人.学生很浮躁,热衷于包括社团在内的许多活动,就是不爱读书,处于不思考的状态.这和中国大学庞杂的课程设置有关.一个学生一学期要选12门课,而美国学生一学期就4门课.他们的课程对学习质量要求都很明确,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才可以通过,所以学一门是一门,而中国的要求低、阅读量小.这里的通选课是在原有专业课不动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课,而这些课无论老师、学生、学校或许都认为可有可无,只不过多点课外知识即可.


通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共同核心课的设置.而评价通识课程的好坏,在于是否提升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两个,一个是阅读量,一个是小班讨论.一学期讲半部《孟子》,比讲一部哲学史的效果还好.比如中山大学的通识课中,有一门是“中国古代史”.这门300人的大课,只有60人来自历史系本系的学生,其余学生都来自非本专业,他们得到的训练与历史系学生毫无差别.这门课要求读50篇研究文献,配12个博士生做助教,分成十四五个小班参与讨论.考试分数由期末考试30%、作业50%、小班讨论20%组成.

通识课程有两大中心,一是突出全球化问题,二是中国文明问题.经典的选择不应该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只要以学术为本,都可以相互碰撞.因此,经典阅读要包括中外经典.我主张中西并举,西方经典与中国经典并举.我们现在进入中国的传统经典,都不是从中国的脉络进入的,而是从西方文明的角度来看的,所以不了解西方,实际上也不能真正了解中国,只有在真正进入了西方以后,了解得越深,才能够从西方文明中解脱出来,进入对中国文明的理解.

(摘自《凤凰网》)

类似论文

关于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认识和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北大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复旦学院,浙大竺可。
更新日期:2024-5-25 浏览量:70755 点赞量:16123

国外通识教育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

摘 要: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于清末民初,受到西方教育体制。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11326 点赞量:4224

地方综合大学开展美术通识教育之意义

【内容摘 要】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知识分子的责任,什么是知识分子?宋代大儒张载在《近思录拾遗》中的思想是。
更新日期:2024-10-16 浏览量:132167 点赞量:28910

普通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策略

摘 要:高等院校“育人”要务和当今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催热通识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更新日期:2024-12-10 浏览量:154208 点赞量:3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