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内容摘 要 】写意性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的特性之一,无论其对于艺术思想还是艺术语言的表达都是相当重要的.当今工笔画正在向越来越工细精微的画风发展,却忽视了工笔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艺术特性——写意性,而这一问题正在将工笔画引向另一个极端,导致重工细、轻意象的趋势愈来愈严重,中国画的精髓“写意性”被逐渐边缘化,已成为当代绘画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 】写意性 工笔画 意象表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之分.工笔画比写意画成熟早很多,是中国古代早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远在魏晋时期,工笔画就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战国到隋唐五代,工笔画的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直至两宋达到鼎盛.后来,随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兴起,其得以提倡并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社会的主流艺术形式.而工笔画因其过于工细精微、刻板艳丽,被一些文人士大夫贬其“世俗”或“匠气”,特别是明代画坛领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将文人写意画尊为“上”,并将李昭道等画青绿山水的工笔画家贬为“匠”,这种评论导向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肆意挥洒、极具水墨韵味的文人画、写意画在中国元、明、清时期得到迅猛发展,工笔画则日渐式微.直到今天,我国经济和文化迅猛发展,伴随各种艺术思潮的冲击,中国画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的介入、现代艺术思潮的碰撞,为中国画这个古老的画种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改变着中国画以往的传统意识形态和表现技法.当今的中国画融汇东西,吸纳古今,在表现方式上出现了许多新鲜的样式和技巧,呈现色彩纷呈、耳目一新的面貌.工笔画也是空前繁盛,尤其一些全国性的展览中,工笔画的比重不断增加,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工笔画家.令人欣喜的同时,也似乎给人一种错误的导向:工细精微、形象逼真似乎成为工笔画艺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标准,这其实与我国几千年的古老的绘画理论是相违背的.一幅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应是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这种评判标准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样适用于工笔画,而这种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艺术评判标准正在一点点流逝.其实,写意精神一直贯穿于传统绘画中,工笔画虽然是属于注重工细描画的画种,但无论在精神内涵还是技法表现方面,其实都蕴含着重要的写意性.

工笔画与写意画相比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等手段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表现方式上注重工细精到,注重细节的描述;在表现方法上也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和程式.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都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宝.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这些优秀的传世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工笔画中所表现的独特的装饰性、平面性、简约性、概括性、意象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们印象中似乎已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水墨写意画才是写意的,工笔画是只注重精工刻画,没有写意性的匠人之作,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中国画中的写意思想一直贯穿在整个中国画领域.这种艺术主张的提出,在最早不是针对今天说的写意画,而是针对当时的工笔画而言,因为写意画真正发展、成熟比工笔画晚得多,写意画产生于唐代,但真正发展成熟则到宋、元才开始,特别是明、清时期,才是大写意迅猛发展的时期.中国画中的写意性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对工笔画艺术是极重要的.

工笔画的写意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象表达

意象造型是中国画写意性的本质特征.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一直注重对意象的表达和释读.意象指以意摄象,以象表意.写意指画家在艺术创作中所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在的思想情感和意趣意象,是画家的精神追求、性情品格和审美情趣,是画家以艺术形象传达出的胸中意象.画家通过目视对所要描绘的形物经过心视,即与自我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相融之后产生的内在意象,也是古今画论中常提到的“象外之象”,不但表现客观形物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精神,还表现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精神追求、审美表达和感情旨趣;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又强调主观的意志性;形意相融,主客观相依,注重对意象及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艺术观.

在中国绘画史上,“形”和“意”一直并存.“存形”是早期绘画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艺术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性格特征,对所绘对象通过观察和审视,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性情特点,以形写神.“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这个形已不是简单的形,而是通过画家的“意象”转化之后的“形”.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或作品整体意境意象中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使作品富于生命的活力,这一绘画理论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并由人物画题材扩展至花鸟、山水等其他题材领域.在绘画不断发展和成熟过程中,对于抒发思想意趣的主张从未停止过.南朝时,姚最强调“立万象与胸怀”,也是主张先立意;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中就曾提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唐、宋时期的作品更关注生活和写实风格,其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艺术史上的巅峰.这种写实也与西方的绘画写实有着本质区别,同样以“意象”为表达主体.唐代白居易在当时的画风影响下,认为画应形、意兼顾,“画无常工,以似为工,画无常师,以真为师,故其措一物,状一物,往往运思,中与神会”.文人士大夫崇尚画中的情思、意趣之风日盛.欧阳修曾批评当时之重精工描写的画风,“萧条澹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等若乃高下向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艺耳”,这对一味追求形似而忽略神似的作品可谓当头棒喝,而这些理论的提出,同样是针对工笔画而言.

类似论文

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中国油画的当代性

摘 要:本文简单的通过对油画的历史、语言形式以及“当代”的概念阐述,讨论了中国当代油画存&。
更新日期:2024-4-28 浏览量:59419 点赞量:1399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主要包括A。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18798 点赞量:5076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性

【内容摘 要】中国自古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建筑作为人类基本生活的物质载体,承载着社会文化,体现着社会文化中。
更新日期:2024-6-16 浏览量:80058 点赞量:17453

当代中国艺术的“书法性”表现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书法”(calligraphy)是东亚文化(以汉字为主的中韩日三国文字为基础)和阿拉伯文化(以阿拉伯文为。
更新日期:2024-4-28 浏览量:58801 点赞量:13687

中国性科学的现在和未来

生命的核心内涵是两个:一是获取能量,新陈代谢;二是繁衍后代,种族延续 对此,先贤孟子将其作了入木三分的阐述:&。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1250 点赞量:3673

弘扬中国传统医德的性

摘 要:弘扬中国传统医德,促进中国医德发展,是当前我国医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作出了对策性的思考:坚持“古为今用”。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69205 点赞量: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