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与中国广播

我和布朗相识在1980年.那年,我参加了德国艾伯特(Albert)基金会赞助的一个项目,在德国各主要电台见习、交流.看了计划,知道将在自由柏林电台待一段时间,那儿可是有一位在德国闻名遐迩的广播界权威――广播特写部主任彼得里昂哈特布朗(PeterLeonhard Braun),外国同行喜欢称他里欧,而我们国内的同行都称他布朗.我当时认识的德国同行都很赞赏他的节目,以他为荣.我的直觉就是:这个人很值得期待.

霸气十足

终于见到了他,在得知我那点可怜巴巴的德语无法交流时,他痛快地改用英语交谈.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早就盼着中国来一个同行,现在你终于来了.我想给中国广播一个推动、一个促进.”

我当时想:口气倒蛮大的!也不知道以一个人的力量推动一个国家的广播事业是否现实?从那天起一直到现在,屈指算来,已经有34个春秋了,他讲话的风格始终没变:直率、热情、一针见血、霸气十足.

第一个受到“推动”的对象就是我这个连“广播特写”这个名词都没听过的中国人.具体的做法是:听大量的节目,主要是布朗的节目.于是,《鸡》《鬣狗――为一种受鄙视的食肉动物声辩》《欧洲的钟》《不择手段》《8点15分,第三手术室,髋关节整体更换》等他的作品一个接一个在我的耳边响起.广播特写这种形式的魅力很快征服了我:它对现实生活的挖掘既是深刻的,又是艺术的,再加上立体声新技术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布朗首次在广播中创造了“音画”概念,使音响从文字的说明、陪衬、印证变成和解说对等的主体,彼此相互交融.布朗的这些作品当时就以15种语言在不同的国家广播,成为潮流的引领者和“音响解放”的经典.

但想学会广播特写的制作,在德国待一年是不够的.布朗想到了全世界广播特写工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国际广播特写会议.他说,中国可以派代表来参加.还有一个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广播电视节目比赛――柏林未来奖,包括广播特写和广播剧,中国也可以参加.广播特写我不敢说,但当时电台的广播剧制作已有多年经验,如能参赛肯定能有所借鉴,有所提高.

可是,当时我们的出国费用有限,要参加这两项活动,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一笔外汇.这点布朗也想到了.他说:“这两项活动每两年一次,一次就可以先后参加两个会,费用节省了一半.”而且他答应帮我们解决两个人会议期间的食宿问题.

我不由得被布朗的魄力和考虑问题的深入细致所折服.可见他说“推动中国广播”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随便说说的,有计划,有措施.我当时心中暗喜:电台只要细心经营,和国际接轨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在德国一年的进修结束了,和布朗漫长而多彩的友谊却刚刚开始.回国后才知道,电台领导有意让我筹建外事处.而邀请外国专家来台里讲课交流,正是外事处的一项职责.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人选,就是布朗.

不尚空谈

1985年,布朗第一次来中国讲课,我请《午间半小时》节目负责人、资深记者谢文秀安排会议组织工作,我做现场翻译.

布朗不空谈理论,喜欢结合具体节目谈特写的创作.他请与会者听广播特写《8点30分,第三手术室,髋关节整体更换》.他说他原先是想以两位病人作为采访对象,但在采访第一个病人诺瓦克(Novak)小姐时,发现这个人太优秀了,爱聊天、会聊天,语言生动、风趣,常有一些出人意外的神来之笔,比如在手术前夕上柏林的跳了一场舞,等等.他说:“有这么一个精彩的人物出现在你面前,是上帝的恩赐,千万不要错过,有她就够了.何必执著于原先的计划非去找那第二个人物呢?”以此他告诉大家:采访要有计划,但要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在漫长的采录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差错都可能是致命的.”有一次在录诺瓦克小姐讲话时,布朗听得出神,没有注意到录音带快用完了.等到发现时,机器早已自动关闭,有很长一段话没录到,偏偏这段话又特别精彩.为了弥补这个失误,布朗在以后对诺瓦克小姐的采访中,想尽办法把对方引向这个话题,指望她能回想起上次说过的话,再重复一次.可是,话的大意是讲出来了,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当初的新鲜感、和神采.精彩的东西是不可复制的,失去了就永远没有了.这一教训让布朗终身难忘!也让当时听课的中国同行牢记:要确保录音机一直有效工作,从采访活动开始前就开机,到采访活动结束后再关机.这一经验,让中国同行录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创作了不少出色的作品.这是后话.

就是这样,布朗深入浅出地谈了很多创作心得,回答了现场提出的许多问题.与会者获益匪浅,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了电台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军人物.

善于观察

布朗的中国之行,我全程陪同.朝夕相处,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到北京后住在燕京饭店,早上自己步行来电台,我在电台门口等他.就在这短短20分钟里,他已经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了:

北京郊区向市中心运送大白菜的车队正在浩浩荡荡地行进,从高处往下看,白菜堆积如山,场面颇为壮观.

附近有一个建筑工地,有10多个工人在干活,另有约20人在袖手旁观.

人行道上,一男一女发生了争执,男的推着一辆自行车,女的用手按住车把不让他走.男的毫无办法.

布朗一句中文不懂,仅凭两眼,就能在不到半小时的路途中观察到这么多细节.这是一个好记者必备的品质.

有一次在广东佛山参观,广东电台派车送我们回东方宾馆.刚离开佛山才十几分钟,布朗就说:“不坐车了,我们走回去.我知道怎么走就能回东方宾馆!这样走到头,再往右拐!”我知道回广州路还远着呢!心想先走一段试试,如果走不动再叫出租车.但对他画出的路线图,我心存疑虑,他第一次来广州,就能找到东方宾馆的方位?我不相信.

在跋涉了近两个小时后,我们居然像布朗说的那样,来到了东方宾馆的正门!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方向感!这是一个到非洲采访过的人,是一个懂得在危急情况下求生存的记者.不要轻易把他说的话当成是吹牛. 亲力亲为

布朗爱说这样一句话:“要想干活就先把你的袖子卷起来,不要怕弄脏了你的手.”这就是他的作风.

他当年的部下鲍恩(Bowen)曾告诉我一段趣事:“有一次,我想做一个关于取款机的特写,当时的取款机可以支取马克纸币和硬币,在操作时叮当作响,音响方面很有特点.但取款机一般都安置在银行里面,或者在银行门口的大街上,不太容易录到比较清晰的音响.我跟布朗一提,他劲头来了,立刻与有关方面打交道,办了种种复杂的手续,终于成功地租到了一台取款机,把它直接搬到录音棚里,拆开,用了几天的工夫录下种种音响,包括节目中需要的和备用的.我还记得是最后把取款机,发出了天崩地裂、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这是布朗建议录的,后来也成了这个特写节目的.”当然,“卷起袖子”的布朗自始至终在场.

培育新生代

建立国际人脉,是开展外事工作的前提之一.布朗德高望重,在全球广播界认识很多人,在这方面帮了我很多忙.至于对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和柏林未来奖的参与,牵涉到电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以及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和业务紧密相连的外事项目,必须抓好.现在回头去看,参加这两项活动确实给了我们踏踏实实打基础的机会,使我们逐步熟悉了广播特写这种陌生的形式,同时也开阔了我们广播剧制作的视野,对我们后来参加亚广联奖等国际广播节目比赛并多次获奖,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布朗非常关心参加柏林未来奖和国际广播特写会议的代表组成,每次都看有没有新面孔出现?老的代表是否带来了新的同事?新老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应及早谋划,促成新生代的健康成长,保证交替顺利进行.

布朗的这一要求使每年的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和柏林未来奖、欧洲奖的比赛,常能看到年轻的新面孔,听到新鲜的观点.更让人高兴的是国际广播界在布朗的悉心培育下出现了一批批出色的新人,有的已经成为他们所在国家广播界的领军人物.年轻的德国广播特写作家岩斯亚里许(Jens Jarish)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K街》等广播特写摘得了多项国际大奖.2011年,布朗推荐他来华讲学,大获成功.现在,岩斯暂时放弃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在布朗原先领导过的柏林广播电台特写部当编辑.和布朗当年一样,岩斯已经成为德国广播的一个领军人物.

一辈子的朋友

2009年,我接到布朗发来的电子邮件,他邀请我去柏林参加11月份他的80岁生日宴会.事后我才知道,他一共邀请了10个朋友,除了德国的,还有爱尔兰、比利时、英国、瑞士、法国等和我这个中国同行.布朗说:“炳琦是我一辈子的朋友!”为了和这个朋友共庆他的80大寿,我一定要去.

在超过10个小时的航程中,我不由得回想起30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我时说的话:“我要给中国广播一个推动!”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口气有点大的愿望没有成为空谈.我离开工作岗位十多年了,布朗依然像当年帮助我一样帮助我的继任,关注每一位去参加国际广播特写会议的中国同行,关注中国参加国际广播节目比赛的作品和业绩,为我们提供最新获得欧洲奖的节目和最新的广播发展信息.的确,比起30多年前,电台有了明显的变化.对多数记者、编辑来说,广播特写已是一种常用的节目形式.他们听过许多精彩的外国广播特写,受到了很深的感染.他们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观察自己采访到的人物和故事,产生了创作冲动.经过反复的酝酿、修改,终于瓜熟蒂落,一批批虽然还有些稚嫩却锋芒毕露的特写节目问世了,它们和广播剧一起,斩获了许多国际比赛的大奖,或者得到特别推荐.2011年,岩斯亚里许在北京讲课时,听了大家对节目的讨论后说:“其实你们不需要请国外的同行来讲课,你们知道怎么做特写,知道怎么样才能把节目做好.现在只要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去做就行了.”

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对中国年轻同行的客观评价.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广播的巨大变化.这其中也有布朗的一份贡献.

(作者系人民广播电台外事处前负责人)

(本专栏与电台广播学会合办,

栏目主持:李宏 栏目编辑:莫玉玲)

类似论文

布朗与中国广播

我和布朗相识在1980年 那年,我参加了德国艾伯特(Albert)基金会赞助的一个项目,在德国各主要电台见习、交流 看了计划,知道将在自由。
更新日期:2024-7-18 浏览量:91863 点赞量:19614

布朗:勇敢者的游戏

1966年大学毕业的布朗没想到他将为BP服务终生,截至2008年,他将在这家公司度过42个春秋 1984年,刚刚出任BP集财务总监,他就把BP从财务。
更新日期:2024-3-19 浏览量:43267 点赞量:9880

写文多少钱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外国语系2016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安排组别指导教师学生论文题目第一组刘彤13325199339samueliut@sina 王肖肖旅游对环境问题。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7308 点赞量:3139

致敬!布朗先生

缘起由欧洲奖组委会发起、欧广联支持,旨在探索数字时代广播特写创作与发展对策的《国际思想库:数字时代的广播特。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18672 点赞量:4663

卡罗尔·布朗

LorettabrokemyheartinaletterShetoldmeshewasleingandherlifewouldbebetterJoanbrokeitoffoverthephoneAfterthetone,sheleftmealoneJensai。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3543 点赞量:32020

詹姆斯·布朗的狄更斯批评

摘 要: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斯布朗将狄更斯置于文学市场来狄更斯的现实主义,从经济和社会历史的角度研究狄更斯Ö。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1281 点赞量:7862

广州文发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广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服务指南一、认定依据: 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
更新日期:2024-2-19 浏览量:32731 点赞量: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