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

摘 要:作为国际贸易体制三大基本制度的《TRIPS协议》改变了国际竞争的格局,我国广大的农业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要大量的知识产权人才.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当着重培养具备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前沿动态,具有适应面广、适应性强等优点的农业知识产权复合型普通人才;应当采取选择本校优势学科,依托农林经济管理或者法学专业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的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模式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关 键 词: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双专业双学位设想

1.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正式成为WTO组织世界贸易体制的三大制度之一,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积极对自己的国际竞争战略做出调整,纷纷把知识产权提升到振兴和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高度.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战略目标.

在此宏观背景下,国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现实需要以及应对未来竞争的人才储备需要还相去甚远,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人才层次不够合理: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多,应用型人才少.这是因为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校远多于招收知识产权本科生和双学士学位生的学校.二是知识产权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法律知识厚,专业知识薄.三是知识产权人才分布不合理:在国家机关、公检法部门或大型企业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才多,到基层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工作的人才少.为此,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已有部分理工类、医药类或化工类院校开始设置依托学科专业或知识产权专业的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使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依托农科专业背景的双专业、双学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却实属罕见.随着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与农业有关的知识产权人才更加稀缺.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专项任务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商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第23条),完善理标志保护制度(第32条).因此,贯彻《纲要》精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大量基层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一项长期任务,必将需要大量既懂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又懂知识产权的人才.农林院校通常是以农业和生物为优势学科,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知识产权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因此,在农林院校中面向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是大批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农业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捷径,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是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2.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2.1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人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据此可以认为,知识产权的外延至少应当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专业,涉及到法律、科技、经济、管理、文化等多学科内容的专业.农林院校在进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时,应当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依托,重点培养具有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因此,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是,具备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前沿动态,具有适应面广、适应性强等优点的农业知识产权复合型普通人才.

2.2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定位

当前多数学者认为,知识产权应当是法学和管理学两个门类的集合.知识产权专业的知识结构应当依托法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构.当然,前提条件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理、工、农、医专业背景.由此可以推断: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知识结构应当是:动植物科学与技术(或相关学科)+法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知识产权核心知识.


2.3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模式定位

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当选择本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依托农林经济管理或者法学专业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的双专业、双学位教育.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的双专业(双专业)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二是从学制上讲,在本科阶段高年级同步进行双专业、双学位教育能够缩短学制,容易为广大的学生所接受.

3.农林院校开展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上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和模式的定位,笔者所在学校在开展知识产权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时主要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3.1专业分类

将全校14个学院的学生按照课程的相关程度划分为: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化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科与传媒三个专业大类,但重点是第一大类.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置相应课程,强化专业特色.如为植物科学与技术类学生增设的5个学分对应的课程是:植物品种保护法、地理标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具体如表1:

3.2学分要求

辅修农林经济管理(知识产权方向)的学生必须修满70学分.理论学时45学分,实践环节为25学分.其中,必修课32学分,选修课13学分.学生毕业时必须撰写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产权方向)的学位论文,经答辩合格后,可以获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产权方向)的学位.

3.3课程模块

根据农林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定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设定法学基础模块、知识产权核心模块和管理学模块三大模块.

3.4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

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设民法总论、诉讼法、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学原理4门课程,合计11.5学分,每学分按16学时计算.具体分配为,民法总论3学分,诉讼法3.5学分(共计56个学时,理论课46学时,实践课10学时),农业知识产权2学分,管理学原理3学分.专业课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应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专业英语、生物多样性公约、植物品种保护法,合计20.5学分.上述课程,除专业英语为3学分,生物多样性公约1.5学分,之外,其他各门课程均为2学分.

专业选修课包括:经济法、知识产权国际许可与转让、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与国际保护、合同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等,要求学生选满13个学分.

同时,我们在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还遵循了“1231”教学管理原则:一是突出一个特色:农业知识产权特色;二是强化两级管理:校教务处和学院;三是抓好三个环节:课堂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成绩考核、实践教学;四是实现一个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类似论文

农林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之

【摘 要】本文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理论,结合农林院校的特点,探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教学改革 改。
更新日期:2024-10-24 浏览量:132565 点赞量:28791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通过对目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
更新日期:2024-6-20 浏览量:83412 点赞量:18957

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要使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
更新日期:2024-3-11 浏览量:44626 点赞量:10843

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在现代金融市场中,金融工程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 结合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借鉴美。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2357 点赞量:6391

民办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 要】文章对民办高校“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了介绍 文章在创新人才培养。
更新日期:2024-10-21 浏览量:133731 点赞量:29483

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民院校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前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
更新日期:2024-9-10 浏览量:117902 点赞量:2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