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与实施

摘 要: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过程,大体是由初始阶段的认识与实践,拓展到心理-道德教育领域,然后试图向生态教育哲学的高度提升.生态道德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现代生态人格,以及对促使人类道德与道德教育的飞跃和对德育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德育内容应包括尊重自然万物、珍爱生命、适度消费、践行生态美等内容.具体实施时应吸取已有生态教育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关 键 词:关心环境;生态文明;生态道德教育;宇宙观;生态人格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4-0008-08

2012年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重视生态德育是“自觉教育者的教育责任”!对其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我作了这样的概括:“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环境,理解人在生物系统中的位置.怀着感恩的心,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所有其他物种的关系,人与整个自然的关系.倡导生态美学,走出消费代替审美的怪圈.亟须关注我们生存的家园.”[1]本文对此作展开论述.

我为什么做出上述概括,需要先回顾我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过程.

一、我对生态德育的认识与实践过程

(一)初始的认识与实践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涉及生态教育问题.应江苏省吴江县吴江实验小学要求,我担任了当年国家教委“八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重点课题“理科教育中的STS研究”的子课题负责人.总课题负责人是北师大附中的朱正威教授.我负责的子课题是“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研究,参加该课题的还有南京师大的丁源教授以及郝京华、乔建中老师.

“STS”是英语“科学·技术·社会”的缩写.“四个关心”即“关心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关心学习”.这是根据1989年联合国在我国北京举行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发表的一项会议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2]提出的.报告提出学会关心的内容有:

——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

——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

——关心他人.

——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

——关心人权.

——关心其他物种.

——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

——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四个关心”是从这八个关心中抽出的.其中,报告中的第4、5、6、7项关心概括为“关心环境”.我们正是依据圆桌会议报告精神确定了课题研究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正是在这一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和吴江实小师生共同努力,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由钱一舟主编的《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实践》一书[3],集中地反映了该课题的成果.

学习会议报告,我们对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意义,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四个关心的提出,是以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人与自然关系面临若干重要问题,以及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的”.[4]“‘关心环境’同样反映了在应用科学技术过程中的利益和道德的关系;人类经济利益与环境道德的关系,人类局部利益与全球整体利益的关系,人类自身利益需要与自然界生态系统需要的关系,人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5]

在课题实验方案中,对“关心环境”的研究,做了以下一段阐述:“世界已面临非常严重的生态危机.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猛增、高度城市化、交通现代化、高消费等带来环境污染、大气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核电站放射性核素污染、土质下降、动植物物种急剧灭绝、森林遭受破坏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迫使人们不得不检讨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和生存方式.人是环境的一部分,要确立环境道德.人们要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6]今天看来,这些表述也许不很准确,但基本说清了生态危机的种种表现,它已经危害了人类的生活与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强调了确立环境道德的重要性,指出了人类应从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课题研究设计中,我们以四个关心的内容为一个维度,以关心的意识、关心的情感、关心的行为为一个维度,制定了“四个关心”实验目标体系.其中“关心环境”的目标[7]是:

实验方案是90年代初设计的,实验时间规定为1991年9月—1995年7月.从方案的目标和内容看,当时对生态教育的认识、理解是能适应时展要求的.在阐述课题背景时,指出:“本课题是STS教育的一项子课题,是根据21世纪对教育的要求,针对当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所面临的若干重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等我国教育改革也开始从唯升学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该课题是顺乎世界潮流,符合时代要求,也是面向未来,具有超前意义的.”[8]

(二)向心理-道德教育领域的拓展

1999年,我主编了《心理与道德教育读本》丛书,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1册,共6册(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0年第一次印刷).其中,初二年级分册《撑起爱的天空——学会关心》的内容正是根据1989年《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的精神确定的.该分册是黄辛隐、沈贵鹏二位老师负责编写的.全册书共16课,第16课的课题是“热爱共有的家园——关心环境”.这个主题,是我们学习圆桌会议报告后确定的.课文首先引用了文件中一段极重要的话:“我们需要尽快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创造一个生态上持续的世界.在21世纪,人们应该把他们的第一忠诚奉献给地球的生态环境.”[9]

丛书是江苏省“九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之一.丛书的初二年级分册表明,我们对生态道德教育,已由开始阶段的认识自觉地向“心理-道德教育”领域拓展了.

为什么说是自觉地拓展?“八五”期间,我们在吴江实小“四个关心”的研究实践中已经融入了很多心理教育的内容.例如在《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实践》的“操作篇”中,专列了“五、心理素质训练操作例话”,培养学生谦虚和自尊的心理品质.在“案例篇”的“三、吴江的水环境”一节的“教学目标”中,专门列出的“爱家乡、爱自然环境”培养目标,既是环境道德素质,也是心理素质.再如案例“十一‘GMDSS’在呼叫”中,把“培养学生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顽强的毅力,艰苦的体魄,以适应艰苦条件的生活”列入教育“目的要求”的第一条;“十二、救救银杏树”则是“‘GMDSS’在呼叫系列活动二”.该书“背景篇”中“三、科学教育中的德育”一文,在阐述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各种道德品质中,也蕴含了各种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此外,该书的“经验篇”中总结了通过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良心 理素质的经验,如“七、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十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吴江实小在199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挂牌宣布为“无烟学校”;在创建“无烟学校”的实践中培养“学会关心”的各种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八、在心理转化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文中,更是把提升心理素质教育与写作能力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该文论及四个转化:1.平静心理转化为波动心理;2.自高心理转化为认真探索心理;3.消极心理转化为积极心理;4.积极心理转化为自强心理.上面所列举的这些事例,确实表明我们在吴江实小“四个关心”教育的研究实践中已融入了不少的心理教育内容,但心理教育自觉性不高.“九五”期间,我们承担的江苏省哲社课题,专门探讨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问题.基于对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实践的观察,以及对心理与道德各自特点和二者共同点的理论探讨,对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的理论探讨,逐渐形成了“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心理教育形态或道德教育形态.课题研究表明,“心理-道德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我们编写心理与道德教育读本,自觉地引进了生态教育;在我们看来,这既是生态道德教育也是生态心理教育,是生态道德教育与生态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是生态教育向“心理-道德教育”领域的拓展.既然“在21世纪,人们应该把他们的第一忠诚奉献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那么把生态教育拓展到“心理-道德教育”领域,则是教育者应有的教育自觉,或者说是自觉教育者应有的教育使命、教育责任.

在“热爱共有的家园——关心环境”一课中有三方面内容:关心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关心环境——退化、失落、濒危的家园;保护环境——建设我们的家园.[10]在这一课“心灵自助餐”一栏里,提供了5个供学生自己学习的资料.首先提供了《中国21世纪议程》(1992)产生的背景,该文件对保护环境的主要要求.提供了余葆昌著《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1986)关于“生态道德”内涵的说明,对这一概念,我们应予高度重视,充分理解!此外,还提供了佘正荣著《生态智慧论》(1996)一书中关于“自然价值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意义”的论述.全面地指出自然价值对人类具有知识价值、美学价值、道德价值.

(三)向生态教育哲学的高度提升

1.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教育的发展

上世纪30-60年代,发生了全球性“八大公害”[11],造成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和一切生命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发生危机的重要原因,除自然力,就是人为因素,与人类自己没有善待自然有关.有人基于60年代后出现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粮食危机,发起了生态学派运动,建立了国际性绿色和平组织,力求解决世界性的环境危机等问题.197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1989年,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表了《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1989年12月22日,联合国第85次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1991年6月,在北京举行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并通过了《北京宣言》.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有187个国家政府首脑或代表参加.会议制定了20余万字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在国内学界,吴国盛主编的“绿色经典文库”出版了一大批翻译的生态问题著作,如《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收录了34个世界性的环境合作文献.1985年出版了《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国内学者们有关生态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1986年余谋昌就发表了论文《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1996年又出版了专著《文化新世纪——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又如,1995年王伟主笔的《生存与发展——地球学》出版.又如,1996年佘正荣出版了专著《生态智慧论》.再如,1998年方志军等出版了《生态学》等.

此外,国内也有学者开始了环境教育实践,如南京师大环境科学研究所在80年代初就开展了环境教育调查,编写了《环境教育概论》和高中选修教材《环境保护》;90年代初南京师大进行了专项课题研究,编著了一套环境科学教育丛书,建成了多个教学型实验室.

2.道德教育者应重视生态德育

以上简要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有关生态危机问题和力图解决好生态危机所作的努力.但是生态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没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普遍的、应有的重视.我随机查阅了高校教材“德育原理”(德育学)或有关著作共27册.其中80年代出版的3册,90年代出版的13册,2000年代出版的11册.其中大多数教材(或著作)论及德育内容时,都没有列入生态教育,包括本人主编的《现代德育论》(1996年版)仅提及培养“环境意识”一词,2001年第二版,关于培养现代思想与道德也仅提到“生态德育”一词,没有对其作阐释.其他的教材或著作,多数未涉及环境教育,少数的也只是提到“保护环境”,或“保护环境和资源”“爱护环境教育”.当然,有的学者做得很好,如刘秋梅编著1997年出版的《学校德育论》,对“环境道德教育也叫生态品行教育”作了专门的论述,虽然简要些,但毕竟将其作为了一项独立的德育内容.刘济良编著1993年出版的《德育论教程》,对“环境道德教育”单独作了更详细的论述.尤其值得提出的,高德胜2008年出版的著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对“生态危机”作了专题论述.此外更值得提出的是,李太平1999年出版的博士论文《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多处论及环境教育、生态教育,且注意其与科技发展、科技教育的关系.而李太平2002年出版的《全球问题与德育》,更是一部从全球视野全面地、系统地阐明全球生态环境与道德问题的专著.

以上简要概况表明:有的教育学者充分地关注了生态道德教育,或在德育教材中列入相关内容,或在自己的著作中作了专门论述,更值得提出的是有生态教育的专著面世.这些是令人高兴的!但就其总体情况而言,生态道德教育没有得到普遍的、应有的重视.这是我们应予高度关注的大事!

生态问题有多重要,生态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就有多重要!

3.生态道德教育需要宇宙观统领

作为道德教育者,应当提升自己的教育自觉,充分理解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们不仅需要充分地、高度地重视生态问题与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必须提升到生态教育哲学的高度,用科学的宇宙观来统领生态建设和生态道德教育建设.多年来,由于对生态问题的研究,生态教育的开展,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村”的人,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对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性、紧迫性已经有所认识.整个地球就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直 5509;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这已成为“地球村”人们的共识.与此相关,人们也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决不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国家,而是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幸福的问题.因此,生态文明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生态道德的客观要求,是时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人类生命继续存在、发展的要求!

当下我们说的世界是指全球人类世界,我们已经具有了全球意识,有了世界视野,我们的德育目标要求“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12].如何理解我们已具有的“全球意识”和“世界视野”呢?“我们依据全球化现状来设计培养目标,就够了吗?有了全球意识、世界眼光就够了吗?‘小小环球’不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吗?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进化与生长、发展,就不受到其他星球的影响吗?我们通常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就不是科学的宇宙观吗?整个的地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和背景,整个宇宙就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和背景吗?”[13]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生命本性的不断翻新,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对生态教育的认识有必要再提升.“地球村”已经太狭小了,人类已经到达开通天路的时代,到达从“地球村”到“宇宙乡”的时代了.我这样说,并非虚幻的浪漫的想象.《光明日报》2013年9月14日报道,美国1977年9月5日发射“旅行者1号”探测器,共花费36年时间到达距地球116亿英里(约187亿公里)的星际空间.这不是事实吗?不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生命素质发展,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的提升,都依赖于教育;而教育应当走在时展、社会发展的前面,走在人的发展的前面.

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对人类未来情境的估计,对教育的期望,并非虚妄的幻想,而是符合人的生命本性的,是符合人的生命需要的.梁漱溟先生说:“生命本性可以说就是莫知其所以然的无止境的向上奋进,不断翻新.”“须知生命本性等争取其活动能力扩大,再扩大,灵活再灵活,自由再自由等”[14]

思想无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人的思想更宽广、更无边无际的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伟大诗人雨果的格言:

世界上最浩瀚的

是海洋

比海洋更浩瀚的

是天空

比天空还要浩瀚的

是人的心灵

还有什么比人的心灵更浩瀚的呢?!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早在1961年,钱学森就为中国科技大开设《星际航行概论》课了.这不就是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吗?

当下,我们就应当超越“小小寰球”,我们要无止境地向上奋进,我们要飞跃到新的宇宙观.具有了这样的宇宙观,我们的生态道德教育就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的生态德育就能做到位!

二、生态德育对生态建设和德育自身的重大意义

生态德育的重大意义是由生态建设的独特性及其重大意义、由生态道德的独特性及其重大意义决定的.以下从生态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建设方面作一些具体说明.

(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德育本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居核心地位和发挥导向作用的组成部分.生态德育意义重大,因为生态建设问题关系到全球人类命运问题,关系到宇宙中一切生命非生命存在物的尊严问题,关系到人们应确立什么样的宇宙观,应具有什么样的生态人格的重大问题.

生态道德教育是极具显著时代精神的教育.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生态建设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写进了报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生态建设在五位一体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功能,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生态道德教育应当与未来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


(二)对培育现代生态人格的意义

人是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主体;仅就生态建设而言,人是生态建设主体.生态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现代生态人格,促进生态建设.具有现代生态人格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宇宙观,具有科学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观念以及生态道德行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的生态发展宇宙观和生态道德观,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对自然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即培养生态人格的过程.在生态德育中,教育者依据生态德育目标要求,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启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确立生态保护意识,确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和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促使人类道德与道德教育的飞跃

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促成了人类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一次飞跃.生态德育培养人的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是关于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在新宇宙观统领下的生态道德对象从人扩展到人之外的一切存在物,包括一切生物的与非生物的,或者说包括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存在物.以往人类以人的利益为道德标准,而生态道德以尊重、维护包括所有生物、非生物的整个自然界存在物的生态系统为标准.这也就是说人类有了一个新的善恶标准,即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善恶标准,这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飞跃.这就是说,原先的人-人道德,扩展到人-自然系统的道德.这是人类道德的重大突破,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飞跃!

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飞跃,把这样的生态道德纳入道德教育,从而使整个道德教育更凸显了现代德育的时代精神.也就是说,把生态道德纳入道德教育,其重大意义不止于德育内容量的增加,而且是使道德教育有质的提升,即实现道德教育的一次飞跃!(四)对德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生态德育因其能促进生态思想发展,从而具有了促进德育学科发展的价值.生态德育是一种社会文化遗传方式,做好生态德育,能使我国古代生态思想、生态道德智慧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生态理论表现出了独特的东方智慧,是人类生态智慧的重要部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就主张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合一.儒家的天道观把宇宙看成一个生命体,人也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要热爱大自然.老子哲学由“道”推衍出的宇宙观,认为天、地、人等万物是一个整体,崇尚万物和谐.

理论来自实践.丰富的生态德育实践,必然促进德育学科思想理论的发展,即必然促进德育学科建设.把生态德育作为德育学科对象,是现代德育理论建设的创新.德育学科将以新的宇宙观为统领,探讨生态道德教育的思想与理论,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教育阶段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这是新宇宙观统领下德育学科建设的重大进展,形成包括现代生态道德与生态道德教育的现代德育学科,从而实现德育学科发展的飞跃!

三、生态德育的内容与实施

(一) 对生态德育内容的建议

生态德育的目标,应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确保世界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这是确定生态德育内容的直接依据.李太平总结出环境道德的“四条主要规范: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学会欣赏自然、美化自然”[15],这也是我们确定生态德育内容应考虑的重要依据.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生态德育内容提出以下建议,供作参考.

1.尊重自然万物.学会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和发展的权利;学会感恩自然,履行对自然的责任.尊严是最高的价值.“宇宙全体,还有其中的万物都有尊严性.它是这种意义上的存在.就是说,自然界的无生物和无机物也都有尊严性.大地、空气、水、岩石、泉、河流、海,这一切都有尊严性.如果人侵犯了它的尊严性,就等于侵犯了我们本身的尊严性.”[16]而尊重自然万物,关键是尊重生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珍爱生命.尊重自然万物,就必须尊重生命.池田大作说:“必须把生命的尊严看作为最高价值,并作为普遍的价值基准.”[17]“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18]又说“我认为爱的产生,除了深刻理解自己的生命,理解宇宙的生命外,没有别的办法.有了对自己生命的深刻理解,才能产生对其他生命的理解和尊重”.[19]

3.适度消费.生态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合理的、适度的消费应是生态道德的另一个方面.必须纠正“地球资源无限”的认识误区,变革消费观念.“物质上的适度消费,就是在注重消费的经济效益和消费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保证基本的物质需要”.[20]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生活方式.人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科学合理的简朴生活有利于健康和幸福;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下的过度消费导致富贵病.美国的爱琳·詹姆斯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俭朴的物质和单纯的心灵中享受返璞归真的生活乐趣[21].在俭朴生活中自我修养,形成、巩固绿色生态理念和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

4.践行生态美.践行生态美与适度消费精神是一致的,如本文开头所说,我们应“倡导生态美学,走出消费代替审美的怪圈”,“生态美是充沛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的形式”.[22]生态美是生命与环境在共同进化过程中生成的.生态美包括自然生态美和人工生态美.“在自然美中众多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与和谐形式,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美.等生态美的另一个领域就是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人工自然)的美.”[23]生态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体验、享受生态美,学习践行生态美.人对生态美的审美体验不同于对艺术的审美体验,对生态美的深刻感知不能止于外在的颜色、形态等直观形式,而是要遵循生态规律、美的法则直接参与到生态系统中去.“生态美是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大美,也是人与环境和睦相处之大美.人对这种大美的体验,必须由主体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及和谐的情景中去,和生命整体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24]践行生态美与适度消费精神是一致的,生态道德教育要引导、帮助学生践行生态美,融入宇宙万物生命总体,不断追寻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二)生态德育的实施方式

1.生态德育实施应遵循的要求

生态德育的实施,首先要求学校领导重视.这是做好生态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保证.如成都锦西小学的孩子们为校园内一只死去的小鸟伤心,李其玉校长便召集全校师生为小鸟举行葬礼,并确定“以生命为本”作为办学理念.孩子们对死去的蚕,不忍心随意丢弃,就用一只火柴盒,放一片桑叶当被子,小心翼翼地把蚕放进火柴盒,最后他们把蚕宝宝葬到校园的一个角落里.深圳市滨海小学李唯校长,在“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办学理念指导下,布置生态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在校园内自由开展种植活动.

普通教育学和教学论所提出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也适用于生态德育.但是生态德育自身的性质特点,生态德育目标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应当还有更切合自身性质特点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方志军等著的《生态学》提出了三项生态教育原则[25]:以维护人类利益为主旨,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三者体现了生态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特点,可用于指导生态德育的实施.

我们在具体实施生态教育时,还应当高度重视思想提升与具体行为统一,宏观指导与微观践行相结合.

2.吸取已有生态教育经验,采用多种形式方法

(1)“学会关心”

20世纪90年代初,吴江实小的学会关心教育在“关心环境”方面有丰富的内容;其教育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例如,一二年级通过环城郊游,进行“我的家乡有多美”教育,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儿歌、字画、美工作品比赛.三年级进行吴江公园地形小考察,征集活动纪实摄影作品.五年级到无锡游太空城,为孩子们打开探索宇宙奥秘的窗口.六年级教室设有绿化角,通过管理绿化角,亲近自然,爱护生命.该校仅6亩地大,除建筑用地外,所余无几,但都得到充分利用.校园边角空地设有“百鸟林”“猴山”“种植园”,墙壁设有养鱼缸,地底下开挖“沼气池”,屋顶上建有风力发电和太阳能装置等.(2)乐活教育

2008年,南京市龙江小学开始引进“乐活”理念为办学的核心思想.该校承担的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城市小学环境教育EIC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做得很好,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际生态学校”.2008年开始的乐活教育其核心思想与EIC环境教育模式精神是一致的,是环境教育课题的继续和提升.乐活教育在内涵方面包括了环境教育的要求,而在外延方面却大大地拓展了.乐活龙江的十大主张中包含有:快乐阳光强健身体——每天运动,均衡饮食;亲近自然生活简约——热爱自然,崇尚节约,倡导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养成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龙江小学有四大生态园,即“春华、夏韵、秋实、冬沁”.不仅种植了适应四季的植物,让学生四季都生活在花园、乐园中;更于不经意的品红赏绿间教给学生春天的展望、夏天的耕耘、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坚持.四季皆有风景在,快乐健康每一天!学校体育馆上的一大块平台上,专门辟出一块“乐活体验园”,供各年级的孩子进行蔬菜种植.

《我的乐活宣言》大部分内容都是关注生态道德的,如:少让爸爸妈妈开车外出,减少废气污染;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一水多用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在电脑、电视等电器不使用时关闭电源;夏天尽量开窗,减少使用空调;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推荐有益环境的有机产品;随身携带环保筷、环保购物袋、手帕;会节约粮食,尽量喝完每一瓶已打开的矿泉水等.

(3)“地球村”实践基地

针对当今孩子们(其实是所有现代人)日益疏离自然的现状,不少学校便拓展课程,构建开放式实践教育.江苏海门东洲小学在1998年底,筹建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新世纪“地球村”.有土地15亩,池塘15亩,同时充分利用附近的水厂养殖、大棚蔬菜基地、民兵训练基地 等资源.全校师生轮流到“地球村”学环保、学种植、学养殖、做航模、受军训、钓鱼、野炊、举行篝火晚会等等.“地球村”设立的“夏令营”“冬令营”“三日营”“星期营”“二日营”等丰富多彩的营地生活,深受广大学生和老师的喜爱.因为他们在这里,能尽情地自由呼吸.

(4)“亲子俱乐部”生态文化

南通市的心理咨询师王年平等,建立了校际“欣欣然亲子俱乐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微环保”系列活动,如社区环保活动“青草行动”等.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让亲子家庭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南通剑山开辟了“欣欣然梦想种植园”,开展“种植梦想,呵护生命”活动,种植园活动跟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运作,让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四季的变化.他们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创造“欣欣然亲子文化”,根据二十四个节气,设计并制作了24张明信片,每张明信片有不同季节的美图和有关节气的简介.

(5)校园节庆文化

很多学校设有独特的校园节日,例如爱鸟节、植树节等,形成了校园节庆文化.江苏省无锡市荣巷中心小学七彩节日文化活动很出色.该校全年设置了12个校节,其中的废品艺术节、野外求生节、护鸟节、小鬼当家节、节水节等,就是直接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其他的如风筝节、书香节、小儿科技节、友谊节、音乐节也都可以作为不同形式的生态道德教育.而依据12个校节制作的“七彩节日”年历,受到师生家长的喜爱,从中学习生态道德,享受生态美.

学校实践中有着丰富的、生动活泼的、富有诗意的生态道德教育方式,以上仅就我曾有所见,选其若干作一些简略介绍.当然,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教育自觉,把生态教育做得更好!

类似论文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消解

【摘 要】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生态道德意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共识。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6295 点赞量:33535

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摘 要介绍小学美术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重点讨论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同时提出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
更新日期:2024-11-11 浏览量:143297 点赞量:30980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综述

【摘 要】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国外学者着重从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方面开启了生态道德教育研究的先河 我国学者在国外研。
更新日期:2024-3-15 浏览量:44015 点赞量:10390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成因

[摘 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培养人才的。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9478 点赞量:5496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摘 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建设是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道德建设进展缓慢,原因在于。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8426 点赞量:2782

宏观生态道德教育系统

摘 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基础 近年由于人们生态道德意识不足,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į。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10066 点赞量:3346

生态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党、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对。
更新日期:2024-5-12 浏览量:67868 点赞量: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