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文写作思维的突破

议论文是一种现实针对性较强的文体,所选论题针对性愈强,适应群体愈广泛,愈有前瞻性,便愈有对其深入论证的价值,受读者欢迎的程度也便愈高.有了好的选题,更要有好的论证,而论证的过程,说到底便是思维突破的过程.一篇好的议论文应注重内外兼修,求思之深无不在.笔者以“论”这一选题为例,拟从立论、论证、选材、语言四个角度,谈一谈议论文写作思维突破的一些粗浅实践:

就立论而言,中心论点是灵魂,中心论点统率下的分论点是文章的主体框架,因而,高明的,向来重视观点的确立与分析,在确立和分析观点时,若能做到在准确的基础上求新、求透、求趣,文章就会自成一格.“新”侧重于角度,“透”侧重于深度,“趣”侧重于可看度.角度是新颖独特的,内容是层层翻新的,涉笔成趣的议论文才会让人耳目一新.

那么,如何才能将思维集中于文题,达到观点“新”、“透”、“趣”的目的呢?

愚以为:明确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首要前提.写作不一定非要将你所能想到的或掌控的观点都展示出来,以此来证明你的博学,而在于你能否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种看法,它是关于你和读者的共同感兴趣的主题的一种全新看法,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并能立即付诸实践的东西.

所以,动笔前不妨问自己:

为什么我要进行写作?

读者怎样才能喜欢我写的东西?

哪些信息是我在写作中能提供的,而其他人可能无法提供的?

希望我的写作在读者群中起到怎样的效果?

我从何种角度或以哪个观点论述这一主题,会达到与众不同或更好的效果?

以“论”为例,我们的常规思维大多是:

“‘’的概念内涵有哪些?有哪些类型的‘’?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这些‘’为什么能够存在?有哪些原因?‘’的继续存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但这远远不够,若想要读者喜欢,达到更好的论证效果,还得要另辟蹊径,于是我们换个角度进行追问:

如何看待现象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都具备怎样的素质?

为什么他们甘心“蛰伏”、甘做“潜龙”?究竟还有何深层原因?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让这些化暗为明,光明正大做人?

如此一连串的追问,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对论题的认知升华了,自然便有话可写了.因而,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只要你能激起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并把时间还给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探究欲的表达中便可得到真正的提升.

观点做到了“新”、“透”、“趣”,但切忌精明过度,不要企图做出任何限制性的陈述,更不要企图对自己无法驾驭的重大命题发表过多看法,“蜻蜓点水”可以带来美感,“溺水而亡”就是悲剧了.例如,在《论》一文的结尾,有位同学写道:“在监督性、制度性的难题还没有被以前,我们似乎真该原谅那些可悲的错误.”至于“监督性、制度性的难题”到底有哪些,我们不必过多阐释,因为那是中学生一时半会解释不清的,反倒是这样一笔带过,却能引发有识之士的诸多联想,诸多感慨.

从论证过程来看,议论文的论证过程要求是极为严密的,无论是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还是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层次之间必须环环相扣,呈现“螺旋块状结构”的特征,而且在论据的使用上,语言要有高度概括性,一言以蔽之,议论文的逻辑特征就是规范、严正、简明,语言的使用尽可能做到充满形象性和情感性.

这就要求,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拿到文题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正面会怎样”、“反面又如何”、“最终结果呢”等问题.叩问时,可从情感层面、道德层面、价值观层面、法律层面、社会群体认知层面及自我认知层面进行深入比较,层层剖析,爬罗剔抉,萃取精要.

在行文笔法上,要避免那些套路化的写法,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固定模式.我们可以注意议论文的常规变化,掌握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然后进行正、逆向思考,或探因析果,或由果探因等.至于论据的选用,可以是事实论据和名言警句的穿插,可以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结合,可以是比喻法或归谬法的点缀等

我们还可以注意议论文的特别变化,如采用时评、杂文等形式,往往行文更为洒脱自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突破限制性思维还建立在对事实材料的积累、提炼、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写作的终极目标是思考人的生命状态和意义,将人的精神从庸常中拯救出来,因此,要让我们的作品迈向真正的创作,首先要树立对当下生活现状的思考或质疑意识.

生活是作文的根,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养成关注现实、思考现实的习惯和意识.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心灵世界,拥有一种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我们应该关注人类社会的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困境,比如战争与和平、环境与资源、文化与教育、科技与经济、财富与道德等人类永恒的问题,比如贫富分化、汉语危机、改善民生、欧债危机、弱势群体、创造性思维、核试验等社会重要话题,再如双赢、读图时代、情感荒漠化等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

多读一些《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杂文选刊》等报刊,研读社会评论、文化评论等写法,了解其论述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思考才能与社会生活同步,才能发出有力而有益的见解.其实,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书籍、阅读人生、阅读社会,关注一切可以阅读的东西.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说:“阅读,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学生在阅读文本后,精神获得愉悦,思想之门与智慧之窗打开,会引发对相关生活的广泛联想,会产生新的见解以及表达自我见解的强烈冲动等

突破限制性思维还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绝不趋同,这倒不是说材料一定得是别人没见过的,还包括别人想不到的.

相关主题材料的占有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中学阶段师生都重视写作材料的占有,然而,真正能将材料用好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能活用材料.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用“感悟生活法”来代替“死背素材法”,收效显著.所谓& #8220;感悟生活法”就是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充实细节,并通过细节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化思想.培养思维、锤炼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位,从而把作文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语言上的变化也可作为重要一环加以斟酌.议论文,板滞或者灵活,也许同内容或文章有关,但这不是主要的.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表达.如,在对“”发表看法时,有同学写道:

“我也曾将‘’划归一种职业.只是三百六十行,算哪行?‘幕后英雄’,还是‘暗地杀手’?我不想给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从来都只是‘幕后工作者’.”

这段文字句式灵活,貌似褒奖,意在反讽,表意幽微曲折,含而不露,显而不泄,表达流利而富于变化,抨击的力度十分有力.在语言表达上,我们要注意:尽量把长句拆开,化为短句;句式尽量求变化,如长短交错、单复句交错、骈散交错、陈述句与疑问句交错等.

海明威强调:“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高考作文倡导“个性化的语言”.实践证明: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只能启迪,写作更多的是源于启迪.从模仿到创造,写作的根还是生活.我总是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娱乐八卦等生活的林林总总,这些原生态的素材最具生命力和时代感,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然后大胆诚恳地写出来.大脑不是别人的“跑马场”,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入思考.


求思之深无不在的写作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更是一个独特的过程.“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那些成功的先辈告诉我们一篇文章取胜靠“自我”,只有“我”,才能成为文章的魂.只要我们能反映出对生命个体命运的孜孜探求,对一个家庭命运的深深关切,对社会弊病的痛切指责以及作者真实而深刻的建议与见解;能体现当代中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人文关怀,能展现一个中学生成熟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就一定能成为一篇令欣赏者击节赞赏的妙文、奇文!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文化反哺”与中学语文教学变革研究》(编号为:B-b/2009/02/053)研究成果之一】

陈磊,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泗洪.责任编校:李凤兰

类似论文

职高生议文写作的新突破

所谓小组讨论写作,指的是根据作文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一个大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
更新日期:2024-9-7 浏览量:18512 点赞量:5434

高中议文写作思维的培养

【摘 要】高中议论文教学应该如何让学生形成一种规范且序列明晰的写作思维习惯,本文结合考纲的要求与学生作文存在。
更新日期:2024-11-17 浏览量:143903 点赞量:30901

文写作“立意”思维场技术应用

 摘 要: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以创新为目的和手段的脑力劳动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和求索过程,使文章或科研论文写作思路。
更新日期:2024-10-7 浏览量:20876 点赞量:6251

辩证思维与议文写作

摘 要: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应该运用辩证思维来指导,并通过写作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和写作。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6862 点赞量:23148

议文写作要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较多,我以为学生不肯思维、不会思维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思维的训练对于议论文的写。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4612 点赞量:5090

学生写作思维角度探究议文分点缺失的难题

说起议论文写作,很多学生都很害怕,因为他们不会发表观点,不会就某件事说一通道理,只好用故事来堆砌,敷衍了事 学生不会写议论文的原因。
更新日期:2024-10-2 浏览量:21967 点赞量: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