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其培养

摘 要: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金融信息化正处于集成向数据管理迈进的过渡阶段,这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和探究复合型人才理论的基础上,顺应我国实际需求,提出了“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概念,并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进行了细致刻画,最后从培养层次、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全面构建.

关 键 词 :金融信息化;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60-05

一、导言

金融是一种典型的虚拟经济,其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几乎不涉及物流活动,所以金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处理活动,金融业因此也是国民经济中信息技术应用最早和最深入的行业之一.基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各类金融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金融业创新业务、 管控风险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金融信息化首次被纳入国家规划 [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了“智慧星球”的概念,并发表了《智慧星球赢在中国》的研究报告,智慧银行是六大智慧行动方案之一.

根据诺兰模型 ① , 我国金融信息化正处于集成向数据管理迈进的过渡阶段,处于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向以信息技术与业务融合为主的转折点,其特点是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高度融合.这一阶段需要的是大量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金融信息化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金融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在对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并尝试设计一种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多层次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既学习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又掌握并精通基本金融理论和业务,成为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

二、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培养分为两个体系:一是高等院校中的学历培养模式;二是作为职业技术的一种证书培训 [3]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是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人才学历教育培养的典范 ② ,该学院从本、硕、博三个层次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重点是硕士层次.根据学历背景的不同,设计了两个硕士方向:第一学历是非计算机专业, 培养目标为通才(generalist);第一学历是计算机或者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是专才(specialist).这两个方向的毕业生都可以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或者直接从事金融服务领域的技术工作.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花园大学与伊斯坦布尔交易所合作办学,采取证书教育,进行模块化教学.

我国目前的金融信息化人才主要来自于理工科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电信工程等专业,这些学生一般不懂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 适应金融信息化工作的时间较长; 还有原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院校的信息类专业,如原陕西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等.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计算机及其应用能力又明显不足,也无法完全适应金融信息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 随着金融信息化在金融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金融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国内一些重点院校开始探索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于2000年设立了金融信息工程专业,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北京大学于2005年成立了金融信息工程系;随后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相继成立金融信息工程专业(或专业方向),以学历教育的方式培养金融信息化人才.但由于受到学科的限制和制约,培养的人才虽然对金融信息化的适应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仍然无法满足金融信息化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此外, 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还有以下问题:(1)定位问题,与其他金融人才定位的混淆,知识的重复,如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等.(2)培养模式问题,应该以学历教育为主,还是以社会培训为主.(3)学科背景问题,第一学历应该是金融专业、信息技术专业还是复合型专业.(4)教师队伍问题,应该是复合型,还是多专业的组合等. 这些都是在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一)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概念

我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对应于美国的“通识教育”和“实用教育”、日本的“世界通用人才教育”.目前绝大多数的教育都是基于这种形式的培养模式, 侧重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 相同学科或者不同学科的不同领域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在很多高校也有尝试, 一般采用设置复合型专业、双学位制、第二学位制、联通培养制、主辅修制、选修课制等方式.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则以设置复合型专业为主.浙江工商大学李金昌(2011)提出全面开放实验室, 建立综合性实验中心培养经济类复合型人才. 上海金融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元如林(2011)提出适应智慧金融需求,培养金融信息化人才. 但是, 纵观已有的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文献,往往对金融信息化人才的界定不清晰,而且关于其知识和能力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张成虎(2011)提出复合型金融人才的概念,并刻画了其能力体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概念,界定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 是指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能够在金融服务与业务创新、 金融风险管理及金融数据管理等信息化工作中从事需求分析、开发、测试、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

人才成长一般经历知识的被动接受和应用、创造新知识、发展新知识三个阶段.学校教育(博士以下) 以第一阶段为主, 也就是知识的接受和应用阶段.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要求的知识结构横跨多个领域,根据知识构成及构成的比例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方向, 把所有的方向和业务领域综合,就可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各个高校推行培养方案时可以对某些学科有所偏重, 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也可以突出自己的特色,但是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 为了便于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按照接受知识的顺序和内容,可分模块进行归纳.

1. 微观金融知识 [4] .一般包括金融市场或者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流程和机构设置等金融市场运作知识;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与工具创新、价值评估、风险管理和资产组合、资本资产定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市场运作机理知识; 金融风险管理框架与计量方法等知识.

2. 宏观金融知识. 一般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利率形成与汇率形成等基础知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震荡、 货币政策及其与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 金融的制度安排与宏观政策的协调等国际国内金融制度安排知识.


3. 计算机技术知识. 一般包括计算机运行基本理论的硬件知识;主流程序语言(如C++语言、JA语言等)及其应用、管理软件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常用软件的使用等软件知识;数据库基本理论、数据库设计与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数据库知识;网络架构(建设、维护计算机物理网络)、网页制作、web程序设计等网络知识.

4. 统计计量知识. 一般包括对金融活动内容进行分类、量化、数据搜集整理以及描述、分析,反映金融活动规律性的应用统计知识; 将管理的相关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包括金融在内的各种运行系统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问题, 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的运筹知识; 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 运用数学、 统计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知识.

5. 金融信息化复合知识. 一般包括网络金融的理论与实务知识;由金融业内部信息系统、金融业之间的信息系统(FEDWIRE、BOJ-NET、CHIPS、SWIFT等)、金融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系统构成的金融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知识;金融数据仓库的建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金融数据挖掘和联机事务处理的知识;数据仓库+联机事务处理+数据挖掘的金融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

(三)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能力要求

本文根据我国金融信息化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要求,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金融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传导关系图.一般来说,我国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应具备如下几点能力:

1. 基于服务创新、 产品创新的金融业务流程再造的开发和应用能力. 创新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前金融业绝大多数的创新依赖信息技术.而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简称CME)正是由于其Globex电子交易系统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交易服务和流动性提供商, 树立了在全球所有金融和商品期货期权产品领域电子化交易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成功收购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简称CBOT).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金融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能不断开发出低转换成本的、既便利又安全的、与时俱进的基于金融信息技术的金融产品, 金融企业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具备基于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的金融业务流程再造的开发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可以帮助金融企业做到这一点.

2. 基于信息技术的决策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传统的以经验为手段的决策因欠缺精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辅助进行决策. 因此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基于信息技术的决策能力,针对决策的相应过程,包括获取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正确、恰当地描述数据的能力,简单分析数据的能力,应用各种决策方法和技术分析数据的能力,深层挖掘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以上决策过程的能力 [5] .

3. 防范信息技术风险的能力. 风险管理是金融管理的核心,在不少金融机构中,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 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完备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应该占据重要地位.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防范信息技术风险的能力, 掌握软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信息技术设施各类不安全的因素.

4. 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不管是信息技术还是经济金融,都是更替很快的行业.美国的商业银行电子化经历了50年历史,其中每10年左右,信息技术就会在高层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游戏规则进行重构. 西方的一些“标杆”银行运用信息技术来探索和实施先进的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总是能领先竞争对手两到三年时间.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不断关注技术动态和金融发展前沿, 对市场中需要的或者同行新出现的业务做出迅捷的反应,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开发和应用,尽快抢占市场.


四、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一)培养的层次

根据金融信息化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既可以在理工科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电信工程等相关专业培养, 也可以在财经类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

理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专才”;财经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通才”.

由于知识体系的交叉,涉及经济、金融、统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所以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硕士培养层次为主, 以面向应用的专业硕士为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基层、本科、博士等层次开展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详见图2.

1. 基层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操作人才. 采取社会培训或者单位技能培训的方式, 对金融业从业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能力的培训, 使其可以基本掌握金融业所涉及的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和主要功能.

2. 本科层次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应用型人才.采取学历教育的方式, 通过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通识教育(侧重微观金融)和金融信息化相关课程的传授,使其基本掌握金融信息技术, 能从事金融信息化的系统开发、维护、管理、升级工作,少部分可以从事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测试等工作.

3. 硕士层次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高级应用型人才.采用学历教育的方式,根据学生学科背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 本科已经具备复合型金融信息化知识的学生, 硕士培养阶段应该侧重于宏观金融知识、 经济计量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与应用实践;本科是非信息类专业,硕士阶段应该以培养金融信息化管理型人才或者具备信息知识的业务人才为主;本科是信息类专业,硕士培养阶段应该加强宏、微观金融的教学,使其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备敏锐感知力, 以培养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人才为主.

4. 博士层次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研究型人才.通过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教育,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博士阶段应该以培养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能够在金融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做出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其中,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能驾驭(洞察)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产品、控制风险等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该采取以学历教育为主,社会培训和单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培养过程中注重金融实务与计算机应用的实践.

2. 要构建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复合性和创新性,而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创新性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构建完整、连续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从学生入校到中期实践, 再到最后的毕业实践等相配套的考核制度;其次,要搭建学科交叉、复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最后,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统一.


3. 要设置更多的复合型课程, 使复合型专业从“交叉”走向“融合”,最后走向“渗透”.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复合型的教材和课程, 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4. 要注重“案例式、项目式”教学在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 在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努力收集金融信息技术案例,开发设计新的金融信息技术实验项目, 并体现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三)师资队伍建设

复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没有一支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有丰富的计算机应用经验,又具备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基本知识,能在教学环节把计算机和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人才的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可以通过业务培训、 深入金融信息系统开发和测试等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等方法,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金融信息技能的培养.

五、结论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是应用复合型人才理论结合我国金融信息化人才要求提出来的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相互融合和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文中采用了模块化、分层次的构建方法.

2. 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学历教育的硕士层次为主, 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金融信息化人才. 各个高等院校在设置该专业时可以突出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金融信息化人才结构.

3. 在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一支具备复合型金融信息化知识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复合型的实验平台和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则是重要保障.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我国复合型人才、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当然,本文尚有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如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的能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样就可以把知识、能力、需求之间进行完整架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及其软硬件保障设施的建设等问题也需进一步研究.

类似论文

金融基础人才的培养与输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民族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是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民族。
更新日期:2024-3-8 浏览量:10136 点赞量:3570

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在现代金融市场中,金融工程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 结合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借鉴美。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2317 点赞量: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