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音乐中的老上海情结

摘 要:作为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一生本就是一本值得读者细心品味的传奇之作,而作为上海文化宣传的做好代表,在她的众多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感受的到那个充满吴侬软语的上海情调.她是海派作家中尤为出众的一朵奇葩,她的文章也总是以参差对照的写作手法使人内心感到强烈的反差.在老上海的文化中音乐所具有的代表性就更加的生动一些,在张爱玲的诸多作品当中时常也会感受的到一阵阵扑面而来的老上海音符.

关 键 词:现代作家;上海文化;音乐

1张爱玲小说创作背景

张爱玲是风靡文坛的上海才女,她是特立独行的笔者,她是愤世疾恶苏的“怨女”,她是面对爱人无可奈何的女子.张爱玲与1920年出生于上海,是清朝末期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家庭的优越环境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幸福的生活,张爱玲的母亲自由受新式教育的影响,对于爱情和家庭都有着新式女性的做派,对于丈夫整日沉醉于大烟与青楼这样迷乱的生活,张爱玲的母亲实在无法忍受于是与张爱玲的父亲离婚留洋海外学习,就这样抛下了年幼的张爱玲和她的弟弟,张爱玲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但是整日不务正业的父亲却是喜欢张爱玲的甚至带她出入各种社交场合,虽然后来在继母的挑拨之下与父亲的关系也一度出现剑拔弩张的格局,但是我们从张爱玲的不少作品当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张爱玲的些许恋父情结.从小张爱玲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学才华,在她的早期作品当中就有很多关于家庭悲剧的描写,于此可见家庭生活的不幸福对她人生创作的影响,也显现出它卓越的文学创作才华.在母亲回国之后,张爱玲也跟随学习母亲留洋学习的一些西洋文化,由于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张爱玲对于色彩,文字以及音乐都有着不俗的接受能力,她确实是个天才,对于生活琐事她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却是无人能及的.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父亲是很不喜欢女孩子受教育的,但是在母亲的积极培养之下,张爱玲还是顺利的进入学校学习,在圣玛利亚女校学习的过程也成为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素材之一.1938年由于受继母挑拨离间,受父亲毒打之后毅然与父亲断绝联系,同一时期也正式考取英国伦敦大学,但是由于受到战争的阻碍无法前往求学,在第二面考入香港大学,开始了对于文学之路的求学过程.后来更是通过发表在杂志《紫罗兰》上的连载小说《沉香屑》而一举成名,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爱玲在才华不仅仅体现在她对于文字的造诣上,对于穿衣,音乐,时尚她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品味,当时她自己所穿的衣物就基本是自己或者好朋友炎樱设计,这些衣服无论是色彩还是款式的设计上在当时都可以用胆大二字来形容,也成为当时上海文化圈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张爱玲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在她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因家庭生活失和,而远走法国.父亲又是典型的遗少,抽烟进花柳巷,生活在旧朝习气的阴影下.小时候的张爱玲,敏感而爱幻想,凡是所有能抓到的书,她就一律不放.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所能领略到的爱就是幻想,而心理阴影在她的文章里,就是除了半生缘里写过蔓贞和许世钧的倾情相爱外,其它文章里的很多爱都是畸形的.倾城之恋虽说带恋,也只是成就的一段姻缘!她自己不曾经历爱情,她的爱情观在她的文章里却能知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毕竟是怀春少女,她也会渴求高山流水的倾心吧.

2精致的上海生活文化

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当中不但时时充斥着令人惊叹的文学才华,对于上海生活的细致描写更是这位海派作家的另一别致的标签,她从那海上走来,自然处处都带有那精致的上海生活中的文化.上海的沦陷不可避免的引入了大量的外国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尤其是海外音乐的传入,对上海人生活产生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诗歌”这个词语中本身就包含了“音乐”,所以这个提法是不是可以修正一下?或者可以说:“诗歌中诗与乐的关系”,或者直接说:“诗与乐的关系”.我个人则习惯于分为两句来说,一句是:“歌唱中‘文’与‘乐’的关系”――歌唱,就是“文”与“乐”的结合;再一句是:“韵文与音乐的关系”――虽然任何韵文(甚至散文)都可以付诸歌唱,但是在现实中,是有一些韵文体裁及作品并不为歌唱而写作.音乐界,也有研究“乐”与“文”的关系的,但主要是在今天创作歌曲时“音乐形象”与“歌词意境”或“旋律”与“语音”的关系之类;很少进入到像文界研究“文、乐关系”的广度和深度,至少没有充分展开我国民族音乐与传统韵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艺术家生活、成长的地理环境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非同寻常.而上海的殖民统治时期正是张爱玲最好的导师和最重要的灵感泉源之一.与许多当时上海作家不同的是,张爱玲特别喜欢以阴郁迷离的音乐的形式来烘托人物以及当时的环境.他的许多文学作品当中,以极其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上海街景灯红酒绿的景色.而在这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又有几人受的了的诱惑,有其是作为当时的女性,怎样在这喧哗的都市求得自身的一席之地,唯有放弃所谓的自尊了吧.张爱玲文学创作似乎只小小的比喻,略有点通感的意味,但是却于其中又蕴涵深幽绵远的暗示,这种暗示似无却有,把作者想说又不必说出、把读者能懂但又看不到的话不知不觉地说了出来,好象是张爱玲的不经意的一个眼神过来,就让读者随即体会了她在此细微的感觉,完成了作者与读者之间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的交流.这个穿着旗袍的民国女子以她早慧的天才声誉响彻了“五四”之后的文坛,她以爱憎分明的态度书写了善与恶之间的二元对立.在她的笔下,痛恨能征服那些罕见的隐性话语,成为那个时代民间的最强音.

3 迷离的音乐之味

老上海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最理想的序曲.对这片土地深刻的眷恋之情,为张爱玲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源泉.我们在此已无须用更多的语言来形容老上海给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的精神启迪了.当一个艺术家以不可抑制的陶醉在那夜夜歌声的景色中时,无论他采用文字还是音乐来表达这种美,他总是以最自然的方式成为无可争议的艺术家.从这一意义上讲,张爱玲以非凡的艺术才华,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即使对于当代读者的我们来说也还是能够通过她的文字感受的到老上海那片颇有味道的靡靡之音.

近百年来,西洋音乐全面覆盖了我国;再一个是我们的音乐界对“我们自家民族韵文与音乐的关系”、“歌唱中之文与乐关系”的关心不够,我们乐界学“文”的热情远不如文界的学“乐”.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但很难指出为什么和什么时候文学的资源开始影响键盘音乐作曲家的.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那些曲目都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有些题材也许是出自16世纪末期歌剧和清唱剧.而在当时,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流派的发展更加的异彩纷呈,偶然音乐、概率音乐、具体音乐、简约音乐等,各种难以归为某一流派的音乐大量涌现.而这些音乐可说与西方现代文学根本就是同根而生的.在东方,音乐与文学则更是不可分割.从我国的古代到近现代,音乐与诗歌从来都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诗经》、汉乐府、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莫不如此.在当时的文学领域来说,文学工作者对于音乐这一创作元素还不是很重视,在很多时候也只是在作品当中起到烘托氛围的效果,读一个人的文字,也似进入这个人的世界,无论一篇小说,亦或一则散文.也许文字只是具象作者的冰山一角,但却可以清透的看到这个人的影子.生活在她的世界很难,因为太过哀伤,且具悲剧性,所有一切放在心上,发现不知所谓.她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一支奇葩,1944年5月,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最重要的评论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同年,张爱玲相继出版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而她的身世本身亦是一部苍凉哀婉,深邃动人的女性传奇.文字有时很琐碎,有时很晦涩,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懂,有时很残酷,因为太过本质,有时又似从断垣残墟中找寻民族元素,繁华中的苍凉,温婉中的哀怨,很多也不在描述女性的悲剧,而是一份穿透世间的犀利笔调.读着,会让人心痛的文字.这个三十年代的旧上海的悲惨爱情故事,是哀弦急管的惨痛,造化弄人的悲哀,而我更起联想的却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那一段爱情.思想丰富,文笔犀利如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的那一段情缘终结后竞只是廖廖数语---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我也不致于寻短见,但也不会再爱上别的男人,我只是萎谢了.而这三十字左右的话,也成了她今生今世的谶语.情殇上海后,她辗转于香港,美国.虽然也曾伴美国作家,戏剧家赖雅走过一程,但已是才思枯竭,情怀困顿,勉为其成的长篇小说PinkTears和改了又改的怨女连出版者都找不到,编的剧本虽然受欢迎,却已在她个人的凌厉与傲视之外,不复本我!而在赖雅死后,她更是深居简出,除了必须的日用生活,她是不出门的,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她孤寂地死在她在美国的公寓.被人发现已是半个月以后的事,看到她遗体的人被吓得魂飞魄散,新闻披露之后,茶余饭后的众生为她天才而孤僻的一生划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无论文学,还是音乐,新的时代还远未到来,如果说旧秩序已经成为众矢之的,那么对于新秩序,我们恐怕正各怀鬼胎.你“不得不和小丑和烈士走在同一条道路上”,创造者的身边,是文化商人、自我辩护的弱智、官员、既得利益者、知识-权力的控制者、泰斗、“伪民间”、娱乐工业精英、学术游戏专家、江郎才尽的风格派、赶时髦者、口号人、国际混子、不甘寂寞的棚虫、偶像、大师综合症患者、冒充流氓的道学家等没有人要求你表态,除了你的内心.在张爱玲的文章当中,我们总是能够感受的到音乐般的语言,宛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我的心湖,涟漪久久不散.那时,我便固执地认为,我要像她那样用心灵看世界,让灵魂歌唱.仿佛一只久在樊笼里的小小鸟,第一次意识到大自然的伟大,我的心也开始飞了.张爱玲书中的上海是一部伟大的书,只要用心读通了这部书,他在世界上寂寞时,便有所慰抚;困顿时有所希望;苦恼时有所慰籍;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一个由诗、音乐、花朵、鸟声、梦、云等人间一切美好东西混合的所在.有人说历史是一部长卷,再怎么博大精深也追究要翻过去,幸有的存留,不过是发了黄的老照片.而大自然不会,它诠释着永恒.文人用笔感悟人生,音乐家用歌声体会心情.而浓缩了两者的精华,会是怎样一种境界?张爱玲文字所阐释的凄冽,命运的激昂.有时也有那哀而不伤的文字诉说的种种心境和一个个远离喧嚣的故事.音乐,成了我感悟心情的载体;而文学,成了我表现心情的一种介质吧.

结论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里,在月升月落的感喟中,心中有了它们,有了张爱玲文字谱写的上海生活也就够了,因为它们改变了那是上海的月色.犹记得改编自张爱玲短篇小说《色戒》中,汤唯浅浅的吟唱那首《天涯歌女》凄美的眼神,这便是上海女性与时代最好的写照,是悲哀的,是无可奈何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张爱玲把音乐的节奏,流畅感和优美带进了她的文字.而文学的厚重,沉稳和深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其中的深沉的力量.文学能给我们带来比音乐更重的份量,我们也愿意带着一些重量生活,那样反而自在.文学本身比音乐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音乐可能让我们很舒坦,文学却让我们很真实.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当中我们又得以目睹一场音乐、文学的精彩共舞:

类似论文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女作家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自我风格,我们在她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味到较为强烈的女性意。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81933 点赞量:18291

传奇·张爱玲

摘 要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的出现是上海沦陷时期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R。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1615 点赞量:9299

张爱玲小中的女性服饰美学观

摘 要在张爱玲的笔下服饰是有灵性和生命的,特定环境中的服饰所指的韵味是深长迥然的,她反对服饰是空洞。
更新日期:2024-5-24 浏览量:70463 点赞量:15985

张爱玲写作的文化背景

【摘 要】张爱玲是繁花锦簇的十里洋场中具有独创性的现代作家,她敏锐地感受现代都市的社会情态与驳杂错综&。
更新日期:2024-8-6 浏览量:15294 点赞量:4391

张爱玲和《大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胡兰成因汉奸罪被通缉,匿名东窜西突,四处逃亡 留在上海的张爱玲遭到口诛笔伐 尽管她。
更新日期:2024-8-25 浏览量:105619 点赞量:22576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1995年9月8日在上听到张爱玲去世的消息后,不出两三天即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赶写了一篇文章《超人才华,绝世凄凉。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1904 点赞量:2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