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白象中学禁毒教育工作计划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纲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一、总体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三个代表"和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师德规范,师德修养,遵纪守法,依法执教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建设一支立德树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和教研机构要以《大纲》为基本依据,搞好师德教育工作,要组织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对师德规范入耳,入脑,入心,积极认同,自觉践行.努力通过指导教师学习《大纲》,践行《大纲》,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切实提高师德水平,重塑教师职业道德风范,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和美誉度.

二、教育目标

引导教师深刻认识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晰和理解新时期师德规范的内涵,自觉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强化教师法律法规意识,加强教师职业责任,规范职业行为,优化职业作风,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三、教育内容

本《大纲》教育内容包括师德规范,师德修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法规,教师沟通的艺术等五个方面,力求让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增强自己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依法执教.

(一)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

1.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努力提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环节.要求教师热爱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我市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力量.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做到立场坚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这就必须发扬奉献精神,培养起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教师行业风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


(2)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前沿,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我们要从确保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民教师首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2.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几点希望

2007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为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2016年9月1日颁发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6年修订)》的基本内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 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重新修订并颁发的.《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但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

(二)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就是指教师根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活动.师德修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括教师内在品质方面的修养,如公正,爱生,以身作则,献身教育事业,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等等,也包括外部行为方面的修养,如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涵养,包括稳重,沉着,外表端庄,语言规范,衣着整洁大方等等.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行为修养的高度统一.

1.师德修养的基本的特点

(1)历史继承性.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师德和师德修养的民族,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蔡元培,历代圣哲先贤,教育家对师德内涵和修养都提出过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并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主张,成为世人楷模.倡导师德修养,首先就需要教师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责无旁贷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2)鲜明时代性.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教育思想的转变,师德内涵不断融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内容,烙印上深刻的时代印迹.例如以人为本,平等的教育思想,就是当今社会赋予师德的时代内涵.倡导师德修养,需要我们紧扣时代脉搏,站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2.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师德修养的内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地学习,吸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教育学生要孜孜不倦,把全部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孔子又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自身不仅好学乐学,而且终生如此.后代学者,教师,大多好学不倦.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四十年几乎没有间断,表现出对学生的厚爱,对教育的执着.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极大的责任心和热情.教师对待学生,就应该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帮助其成人,成才.

以身作则,反躬自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者,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好的资源.因此,儒家经典大多强调力行,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在教育上,教育学生既有言教,也有身教.言教在于说理,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于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这体现了儒家的一贯主张.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凡事反求诸己,严于律己,时时反思,成为古代先贤修身养性的自觉行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深得老师的影响,他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天,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不就是反躬自省在当代的延伸吗

教学相长,相互尊重.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友辅仁","德不孤,必有邻".《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指出教学中要相互观摩,切磋,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韩愈则明确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在以人为本,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看来,更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己欲立而立仁,己欲达而达人".学习与进修,都要做到相互尊重与体谅,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境界.

立志乐道,甘于奉献.传统师德强调积极人世,以"出世"的精神,干一番"人世"的大事业,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在老百姓心目中,教师是与天,地,君,亲并举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以,教师一般都具有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进退,热爱本职工作,专注投入的高尚品格.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传统师德非常重视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的模范作用.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董仲舒则主张教师"治我"要严,待人要宽,"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论语·仁义法》).这样做,不仅体现了传统师德之美,而且说明教师只有成为"人之模范",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乐教善教,讲究教法.荀子提出为师的四个条件,实际就是教学道德.他说"师数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着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致士》)只有具备了上述四方面条件者方可为师.也就是说为师者不仅要乐教,还要善教,即强调实施教育要有科学合理的施教途径和方法.传统师德对教学之德的要求,具体说可分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方面.这些都是当今师德建设有益的不可多得的借鉴.

有教无类,教书育人.孔子极力倡导"有教无类",主张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他的学生中,有来自不同阶层和地 域的学生.从教育史上来说,"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师德品质.古人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三条,归根结底还是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对为师者的必然要求.教书育人,就是通过教书,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同时也是由教师的社会责任决定的.

大教无痕,相反相成.-老子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是说,真正的道理是不必大声传导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言外之意就是,大爱无痕,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事.教师应该深明管理的艺术,这样才能达到大教无痕,正如老子所说:"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里,"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等,都是老师教化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道自身包含着相反相成,终极复始的运动规律.教师应该明了这样的道理,把学生皆看作可变化之人,可塑造之人.依老子的这种观点来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逻辑上来讲就十分成立,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憧憬,期待和追求.

躬行自明,身体力行.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生涯说明,为师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才能立教于天下.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也指出:"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他要求教师不仅要当教师,教学问,而且要当人师,教学生怎样做人.

3.提升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提高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1)提升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参与实践,总结经验.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根本观点,也是师德修养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所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

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这是提高教师修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2)提升师德修养的方法

学习道德榜样.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可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弘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神圣使命,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自己,才能真正的爱岗敬业,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要经常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教学表现,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思,经常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时时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使其以教师为榜样,愉快地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学会"慎独"."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慎独要求教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慎独".能够很好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锻炼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真正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三)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指全国人大和教育行正部门制定的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法律与政策.教师知晓法律法规内容是提高法规意识的前提,懂得哪些教育行为属于必为,勿为,可为的范畴,可以提高我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确保证自己不违规缺位,越权,错位,同时还能借助法律利器的作用有效推进教育工作.

1.教师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1)传播人类文明的需要.道德与法律都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结晶,都是精神文明的成果.广大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法制教育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法律知识是说服学生最有力的道理,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带头学习,宣传,运用法律教育学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教师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知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2)开展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师职业具有言传身教,行为示范的特点,教师具有良好的法治理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法治教育.只有教师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3)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法律是调整相关社会关系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本规范.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发生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单位之间的矛盾冲突.法律就是调节和处理这些关系的依据.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教师待遇问题,校园周边娱乐厅干扰问题等等时有发生,这些都只能通过依法办事,有利,有理,有节地解决和处理.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依法从教,按法律要求行事,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维护 3258;己的正当权益,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4)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教师学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一些教师还依然法律知识贫乏,法律素质不高,仍有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甚至严重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现象,有些教师法治观念不强,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和做法,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秩序,也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过程,可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5)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法律意识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对于我们班主任自觉履行依法治教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法律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通过学习,经验和不断培养的结果.知法是提高法律意识的前提,懂得哪些教育行为属于必为,勿为,可为的范畴,可以提高我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断强化法律意识,自觉在法律框架内行事,确保证自己不违规缺位,越权,错位,同时还能有效推进工作.

2.法律的特征与种类

(1)法律的特征.法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规则),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通过规定社会关系者的权利和义务来保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规范.

法律与德的关系.法治与德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法治是刚性的: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的的底线,是不允许逾越的,其推行的手段是靠外在的强制力量,德治是柔性的,它是建立在一套维护社会秩序的劝导性道德规范,其维系手段是依靠社会教育,风俗,环境熏陶,道德榜样感染,社会舆论监督以及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和内心信念来推行.前者的长处是惩恶,后者的长处是劝善.在治国中,"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人的权利只能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存在.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他也承担着对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的义务.在法律规定中,人们享有的权利有时可以放弃,但是义务绝不能推卸,必须履行.

法律效力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法规包含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都是通常说说的法律,由于制定的权力机构不同,它们之间其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如《教育法》等等)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他们之间的法律效力关系为: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也就是说:在上述位序中,上位法制约下位法,下位法决不能与上位法发生抵触.

政策制度与法律的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策是与法律不同的概念,政策和制度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目标任务而确定的行动指导原则与准则.它与法律是调控和治国互为补充的两种手段,在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自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因为它的制定没有法律法规那么严格的程序,因此,学校在管理中,政策制度效力在法律法规之下,其规定不能与法律抵触,因而政策制度规定绝不能代替法律要求.

(2)法律的种类

义务性规范:它要求人们必须做到的行为,否则即为违法.这种规范在文字表达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应该","义务","保证"等字样.例如《义务教育法》(这里均是指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这些规定就属于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它规定人们不得做某种或某些行为,若行为人做了某些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即违法.这种规范在文字表达上通常采用"禁止","不许","不准","不得"等字样.例如《义务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就属于禁止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这种规范规定人们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而不是规定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不得做出某种行为,实质上规定的是行为人可以选择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是否行使这种权利由行为人自己裁量决定.这种规范在文字表述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鼓励","支持"等形式.例如《教育法》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这些就属于授权性规范.

3.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教育法律内容介绍

教师是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宣传者和示范者,除了应该了解目前全国人大制定的,直接针对教育方面的法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七部法律和《学生以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200余部法规规章中的重要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对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等法律法规有所了解.重点理解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思想原则,重要概念,关键内容,法律用语等等,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提高我们知法的水平.

(1)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权利共有20项: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荣誉权,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民事活动权,平等对待权,隐私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休息娱乐权,生活获得照顾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名誉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着作权,监督,批评和建议权,申述,控告和检举权等.

(2)《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提出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四条立法原则.

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将德育放在首位.强调通过改进课程内容,内容设置和招生考试推进素质教育,按照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探索和改进教法,提高教育质量.强调保证落实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内容.严格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明确考核要求.

规定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政府要保证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不能分重点校与重点班.强调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强调学校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的安全.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不得聘用因为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 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以及规范学校收费的要求.

规定学校教育教学,图书定购使用方面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是针对当前学校存在的"乱招生,乱办班,乱补课,乱编资料"等现象,提出规范管理的要求.

(3)《教师法》

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各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就是说: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人员.必须是具备教师资格并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聘任关系,并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教师.学校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实验,图书等教辅人员和会计,卫生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属于学校教育工作者

教师资格条件.合格的中国公民(即: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处罚的,不能获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学历合格,受过专门训练,申请并认定教师资格,达到国家师德规范提出的要求,达到教育教学规定的身心素质,教学能力,教育学知识,普通话水平要求.

教师职业的八项权利.即: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与学业评价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管理权,参加进修培训权等.

教师的六项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对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称为未成年人.

一是强调家庭保护责任.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预防和制止吸烟,酗酒流浪等.

二是强调学校保护责任.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能排斥各种问题学生.强调: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学校对缓刑,解除收容或者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不得歧视.

三是强调社会保护责任.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任何人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地方吸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强调保护违法犯罪的成年人的隐私权.

四是对违反规定的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单位,家长,以及未成年人教唆犯罪者的处罚规定.

(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提出《办法》适用的范围,处理事故的"四条原则"原则,以及学校在预防事故方面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制度管理,及时救助等"三件事".

提出划分事故责任的三种情况:

①学校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11种情形".

②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无法律责任的"6种情形".

③发生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法律等有关规定认定的"4种情形".

强调事故发生以后必须采取及时救助,告知家长,报告上级,善后处理等四项措施.

解决事故可以采取采取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4种方式"法律方式.

强调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领导,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的方式.

4.重庆市教委近年来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家教育部文件出台的重要文件内容

(1)针对少数教师违法违规的侵权行为,重庆市教委制定的《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

①严禁侮辱,谩骂,歧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②严禁,斗殴,酗酒,

③严禁向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索要或者变相索要钱物,

④严禁违规强迫学生购买书籍资料或者其他物品,

⑤是严禁在上课时间抽烟,使用移动或者寻呼机,

⑥严禁随意停课,调课,违规补课.

(2)针对教育的乱招生,乱收费,乱补课,乱收费,乱定资料等"五乱"现象,重庆市教委制定了《关于重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九条禁令".

①严格规范收费行为.

②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

③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

④严禁节假日违规补课.

⑤严格学生用书管理.

⑥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考试.

⑦严格控制各类竞赛活动.

⑧严禁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特色班,特长班等,更不允许借办班之名乱收费.

⑨严禁层层下达升学指标.

(3)针对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任意延长和侵占学生体育锻炼与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搞题海战,疲劳战的不科学做法,重庆市教委制定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七条规定".

①城市(含县镇)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30,中学不早于8:00,学校和教师要求,学生到校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课前15分钟.

②各中小学中午不得组织学生自习或集体辅导,小学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总量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

③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

④要严格上下课时间,教师下课不得拖堂.

⑤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中学控制在1.5小时以内.

⑥小学除语文,数学可由学校组织期末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

⑦取消小学毕业片区统考.初中除语文,数学,外语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高中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四)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1.教师心理健康的的重要意义

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生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进而促进生理健康.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 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因而与其事业成就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教师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是较高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除了有与其他职业的人共有的心理健康标准外,还有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角色认同.主要是指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的要求,还要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等.

(2)人际关系和睦.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乐于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建立良好的的合作关系,具有集体生活得能力.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爱与关心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敌意,嫉妒,漠视,厌恶等负面态度.

(3)自我意识良好.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在个性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个体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则会发展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则容易导致自卑,焦虑,其潜能就很难发挥出来.自我意识良好的教师能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评价.

(4)情绪体验积极.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且情绪反应适时,适度,情绪自控力强,能承受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

(5)适应教育环境.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对教育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能接受教育事业的各种新事物,能适应教育变革,发展的要求,并能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

3.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自我维护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看来,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简单地用8小时来衡量.教师每天的工作很繁重,除了上课以外,还包括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家访,不断处理学生问题,还有各种教研会,行政会,以及专业进修等,教师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很少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教师的压力引起挫折感.这种来自工作方面的焦虑,对教师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社会因素.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也较差等,在教师心理都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力.同时,面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教师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他们一方面想要了解社会的变化,一方面又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形成心理矛盾.另外,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等都应归罪于教师,这直接或间接减少了社会对教师的物质支助和精神支持,由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也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混乱的价值观念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

(3)教师的人格.相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健康而稳定的心态,这是其人格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的中小学教师本人是独生子女的已达10%以上,过去多在父母过多关爱下成长,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者是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求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如教师角色模糊,工作量负荷增大,自己的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另外,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被教师关注,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易为老师所控制,这也对教师构成心理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中小学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常使教师有厌倦感,致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复杂的因素影响,但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

(1)调整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是不合理认知有:①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②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③错误的人才观.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便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变.

(2)正视自ð 49;,调节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和自己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人对自我的认识能自觉地调节心理需求和相应的行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个体心理保持正常状态,增进心理健康,反之,则会引起心理和行为失常.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必须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对来自参照系的各种客观现实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纵向,横向的比较,承认,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社会和时代需要,塑造出理想的自我,完善个性,有效地控制自我的心理和行为,排除内心干扰,自觉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不断超越自我,淡化名利,不怕失败,严己宽人,善于自我调节,变通进取,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统一起来,在积极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3)调理情志,增强心理耐力.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要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主动自觉调控情绪,增强心理耐力.要善用理智控制法,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艺术升华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安慰法等方法,调适不良情绪,保持幽默,笑口常开,常以欢乐促健康,正确对待并战胜挫折,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产生挫折的主客观原因,采用积极的自我防卫方式和心理调控方法,减轻挫折感,尽快摆脱挫折情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持心理健康.

(4)善于交往,改进教育人际关系.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人群而独立生存.与人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人际交往具有心理感染,满足精神需要,维护心理健康之功能.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交往风度,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竭诚相见.尊重,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善于沟通感情,交流信息,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

(5)科学用脑,调适生活节律.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要根据四时气候之变化安排生活作息,按照生物钟或生活节律妥善安排生活,合理组织教学,讲究工作方法,选择最佳工作心境,使工作,学习,生活紧张而有秩序,规律而有节奏.教师必须科学用脑,自觉讲究用脑卫生和用脑艺术,有效地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特别要注意用脑避免过度疲劳,一定时间后要有短暂的休息,动静结合,劳逸相间,让大脑的工作,休息符合生理规律.用脑避免过分单调,在学习,工作时采取"转换法",变换学习或工作内容,让大脑细胞在工作进程中"轮休".

(6)修身养性,追求人生价值.教师要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就要正视客观现实,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把塑造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作为心理保健的核心内容.要正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看待生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冲突,正确对待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走出"自我"的封闭圈,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努力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自身感到自豪自重,生活富有活力,即使生活中出现挫折也能正确对待并战胜之,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心理的平衡,而不至于产生过度的消极感情,影响心理健康.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五)教师沟通艺术

沟通意指借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而与人建立共识.接纳,喜欢,爱是沟通的前提,欣赏而非评判是赞美的技巧,论事而非评论品性是沟通的有效原则,嘲讽,说教与藐视是沟通的敌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艺术,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育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学生沟通的原则

——尊重学生.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真诚对待学生.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2)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师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能容忍他们有不同 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学生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而不是指责他们.

——善用表扬和批评.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表扬或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在师生双情绪冲动等情况时不宜采用.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性质,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运用网络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沟通成为师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尊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监护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要尊重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事实,尊重家长在教养孩子上的成就,尊重家长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特别要尊重每一位家长的人格.教师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学会倾听.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会倾听,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加强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做好家长沟通的前期工作.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是尽可能多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在与家长交流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对每一位学生个好,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的了解和把握,能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留下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有助于家长从情感上与学校迅速交流与合作.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示教师的育人能力.中小学教师都受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并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产生失望情绪,从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给家长的建议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易懂,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

——善于发现闪光点,真实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见面一般都要抓住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肯定学生的长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缺点所在.

——畅通联系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家校沟通.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周(月),开放班级课堂等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到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去.

3.教师与同事的沟通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教师与同事彼此沟通具有"心理支持,思维创新,合作示范,集体智慧,减负增效,鞭策激励,变革动力"等重要作用.

(1)与同事沟通的原则

——坦诚相见,赞美欣赏.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不要过多地和同事争抢荣誉,伤害他人.以大度和谦让之心帮助同事获得荣誉,更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当同事倾诉时,要成为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作为同事,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千万别情绪化.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珍惜情谊,利莫当头.教师集体当中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与人的情谊和每个人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2)与同事沟通的艺术

——谦虚为怀,自知之明.每位教师首先要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骄.所谓谦虚为怀,是要有一种时时谦虚的胸怀,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对待问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有自知之明.如果教师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知已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既有利于搞好沟通协作,又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严以律已,以诚待人.教师要做到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必须严以律已,以诚待人.严以律已指的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对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忠诚积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在与人交往中常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矛盾.这时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诚待人,化干戈为玉帛,变"敌人"为朋友,以谅解,宽容的态度,多为别人着想,以心换心,换位考虑,笃信一个"诚"字,开诚布公,以诚相见,以诚立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诚待人.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从教师之间相互关系角度提出的要求,是团结协作这一总要求 的中心一环.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提倡同行相亲,同行相助,追求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要反对"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和"文人相轻"的错误观念,反对有些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对其他教师搞资料封锁,搞专题保密,自私保守,固步自封的不良倾向.

——学习先进,共同提高.教师群体中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是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教育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宝贵的经验,将这些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集体的共同财富.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向身边的一般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先进,优秀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广泛团结同事,虚心学习大家的优点和长处.学校群体中,还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领导,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教师要做到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做好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重要基础.

四、考核评价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重在实践,重在行动.各区县在中小学教师在接受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后,要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依据本《大纲》的相关内容,考核教师的从教行为,表扬先进,惩戒违规,使导向和践行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考核对象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的对象为全市中小学教师.考核工作每学年开展一次.

考核原则

1.性原则.对教师的考核要注意充分听取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意见.

2.公正性原则.考核中要坚持公开公正,不偏听偏信,不弄虚作假.

3.发展性原则.考核要以促进教师师德的提高为目的.

考核内容

2007年11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开始在全市试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这是重庆市教委加强师德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其与时俱进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考核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八个方面:

(1)依法执教.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守学校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忠于职守,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工作职责.做到教学"五认真"(即: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进行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效果明显.无随意调课,停课,缺课及迟到早退等现象.

(3)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坚持正面教育,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无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团结,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和易引起思想混乱的言行.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严谨笃学.崇尚科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发扬优良学风.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自学参加继续教育,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勤于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和教育科研,提升理论修养.

(5)关爱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关心每位学生全面成长,无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公布学生考试名次的现象.耐心细致教育后进生,无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随意将学生赶出教室,停课,强迫或变相强迫转学,退学的现象.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6)尊重家长.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全面,如实反馈学生在校情况,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家长,无厚此薄彼,训斥,指责和刁难家长的现象.

(7)为人师表.修身正己,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注重身教,为学生做表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举目文明有礼,衣着大方得体,语言规范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正当维护教师应有的威信.

(8)廉洁从教.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誉观,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无利用学生家长关系谋私利,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接受贵重赠品等不良现象.无向学生推销商品,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教辅资料,乱收学生费用等现象.无违规补课,家教现象,无损害本职工作的兼课现象.

考核方法

教师师德考核主要以两种方式完成.

1.等级评定

采取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校级考评等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自评方法为:教师针对自己的情况写出师德践行情况的自我总结.根据自我总结同事间进行相互评议.等级评定结果最后交由学校领导审核.

2.书面考试

(1)考试组织

考试试题由市教委组织人员统一命题,在市教委统一部署下由各学校实施考试,初步定于6月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对考试进行巡视,各校要认真组织好职业道德教育考试.

(2)考试方式

本次考试在重庆教师教育网上进行试题解答,没有网络的学校按照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到有网络的学校进行考试.教师独立回答试题,不相互议论.

(3)考试题型

题型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客观题为选择题,主观题包括辨析题(判断正确与否,并简述原由)和案例分析题(说明道理,原因和所受到的启发).采用100分制记分.

考核结果的使用

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档案,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晋级提薪,培训学习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综合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未达到优秀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不得申评各类先进,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只能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两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校长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

48

类似论文

中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艺术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
更新日期:2024-4-12 浏览量:56253 点赞量:12975

当前中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方法的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5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01-01反思,是推动德育工作前进、发展的一种动。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21380 点赞量:6342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刍议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0350 点赞量:5428

转变教育观念做好中学政治教学工作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
更新日期:2024-4-17 浏览量:58219 点赞量:13779

英语新课改文中学,中学英语研训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校本化案例探究以班班通环境下的希沃(Seewo)交互智能平板教学为例刘鹏飞1,2(1 甘肃省酒泉中学,酒泉73。
更新日期:2024-7-14 浏览量:95655 点赞量:21656

中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

摘 要:当今教育思路不断发生转变,教育改革不断进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依存性愈来愈强,对人才的。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4953 点赞量:3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