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摘 要]教育质量是工程硕士发展的生命力.该文介绍当前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因素,对提高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初探

工程硕士教育在所有的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1].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自1997年开始招生以来,全国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科研院校目前已发展到218所,招收专业发展到40个,到2007年已有114945人被授予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推广,教育规模迅速扩展,教育质量难免会出现质量不高、浮于形式等现象.

1工程硕士教育中的质量现状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2]是“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生通过工程硕士的学习,在专业水平、应用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3],为科学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做出重要贡献.从培养的角度来讲,工程硕士的教育成果是显著的,这也达到了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工矿企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学习、再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但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扩展,教育质量也出现局部下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生源质量

培养单位没有固定的生源渠道,其招生受到企业需求的制约.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来自同一企业或同一工程背景的工程硕士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所以学校没有什么过多的选择,部分学校为创收,对这些人往往资格审查不严,专业基础和综合考试不规范、不严格,超低分录取.

1.2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工程硕士的理论学习时间有限,理论基础学习后,也只是应付考试,做做试题,不能真正领会理论基础的观点与概念.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院校负责人、指导教师还是工程硕士本人都认为外语基础、数学基础、专业理论基础的欠缺是工程硕士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真正碰到工程中需要用科学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不能灵活运用了.而最新的科学技术都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数学基础上的,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

1.3论文水平不高

学位论文最能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工程硕士研究生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对论文写作不缺乏工程实例,因此论文选题也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自选题.但部分学生所采用的工程实例并没有采用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对于科学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其学位论文的理论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当前工程硕士论文的学术水平不被指导教师和培养单位研究生院负责人所看好,有近一半的培养单位研究生院负责人认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性不强.

2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

2.1学生因素

2.1.1工作与学习要并举.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行政管理骨干,工作压力较大.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们以前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多为较陈旧的观点与提法.他们迫切需要更新理论与专业知识.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做好繁重工作的同时,又要搞好学习,难度相当大,在时间安排上往往会有冲突.

2.1.2年龄偏大使学生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理论难度加大.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占75%,超过40岁的还有10%[4].这个年龄段的人与工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为20~30岁年龄段)比较起来,记忆力明显减退,抽象思维能力也远不及年轻人.要达到与工学硕士相当的理论水平,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2.1.3学科理论结构老化.工程硕士一般是毕业十多年的本科生,以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到现在已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如建筑工程中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计算,十多年前只需要按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按规范考虑一定的安全富余即可满足要求.而现在的规范要求按极限平衡原理和有限元法计算,这从理论上已提高了一个层次.科学技术理论水平的更新,就意味着观点与思维方式的更新,对正处事业发展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刚刚形成了固定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又要再次更新思维,引进新的思维方式,是相当困难的.

目前工程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已成家有了子女.成家立业之后,不仅在经济上需要“养家糊口”,平时还要照顾家庭,照顾子女学习等,这必将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2.2教师因素

大学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属教学研究性或研究性的.但工程硕士教育的目的是将当前发达的高科技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工程、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工程应用实践与抽象的理论基础的关系,工程硕士的教育是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高校的专职教师也需要将高科技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个导师指导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有工程硕士,还有大量的工学硕士.这就很难保证用大量的时间对硕士研究生,特别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指导.

目前工程硕士教育大部分都是采用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多为应用性的人员,缺乏对最新科学理论全面的了解,且一般校外导师都是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工作繁忙,指导时间有限.

2.3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缺乏积极性

企业在工程硕士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硕士的生命力所在,也间接影响了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企业参与工程硕士教育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其积极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首先,科研院所需要向企业证明,参与工程硕士教育能增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并得到企业的认可.

其次,部分企业负责人存在人力资源使用上的短期行为.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却忽视了科学技术只有武装到人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某些企业负责人尽管十分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运作上舍得将资金用在设备的购置上,而不愿用于人力资源的培训.甚至认为,人用完了可以再聘,无须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

再次,目前社会上人才的流动性较大,缺乏对企业培养人才、投资教育事业强有力的利益保障.

2.4培养模式

工程硕士教育属在职人员教育,采用的培养模式一般是不脱产学习.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比较少,这不便于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给工程硕士的教育与培养带来不便.

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都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不但学生与导师之间交流困难,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学习心得交流,更谈不上统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总之,目前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存在大量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不畅通、学生个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生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

3提高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工程硕士的理论水平

3.1.1加强工程硕士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工程硕士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在课程建设方面,根据工程硕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出一批质量较高的工程硕士重点建设课程及教材.着手制订并完善工程硕士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专门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选拔出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基础、较强课程教学能力和具备工程背景并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进行工程硕士课程教学和指导,并有意 识地与学历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论文研究相区分.根据工程硕士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但基础偏弱、接受新知较慢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指导.其次,对于企业的导师,目前的状况基本上是处于不要求状态,或是仅有职称等简单标准要求,今后也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定期进行审批,从工程实践经验、基础理论和指导能力及精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否则双导师制度就会流于形式.

3.1.2加强工程硕士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是所有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现代科学发展,出现了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各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并在实际工程技术领域得到强化和放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既要学有专长,在特定领域很深入,又要广泛涉猎,熟悉相关学科知识.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任何一个受过专门教育的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扩充、拓宽知识底蕴,更新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不断增强适应能力,提高教学及指导素质.这一点在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3.1.3完善双导师制.由于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客观上造成了学员与校方导师接触较少,影响了校方导师的及时指导.加之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不够,指导起来存在困难.副导师与学员接触较密切、手头工作与学员相同或相近、工程经验丰富等优点就凸显出来.但副导师由于长期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够,指导经验相对不足,这种情况下校方导师应利用自身优势指导学员将研究引向深入,加强理论总结及提升,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双方导师在优势互补方面十分明显,可以说双导师制度是工程硕士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独有优势.调查显示,57%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认为校内导师对工程硕士培养,特别是对论文的指导发挥了很强和较强的作用;47%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认为校外导师对工程硕士的培养,特别是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发挥了很强和较强的作用[3].

3.2利用先进的通信设施,推进信息化建设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比较,最大的特点在于工程硕士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学校,不能及时与学校、校内导师进行当面沟通.采用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迫切要求学校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重要手段,突破时空限制,逐步完善各个环节,以满足工程硕士教育的需求.现代远程教学优点明显,除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外,还具有教师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化、减轻学习压力,轻松学习等特点,不失为一种快捷方便的教育方式.但远程教育需要良好的网络通信设施,对个别网络通信条件较差的地区会受到一定限制.

3.3加强产学研模式的构建

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建立生产与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学研究来源于生产实践,是对生产实践过程的本质认识与原理分析.认识是否正确,原理分析是否合理,都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去检验.工程实践的生产需要科学研究的理论去指导,这样可以使生产事半功倍.工程硕士的教育需要将最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带到工程实践的生产中去,同时又反馈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正是建立它们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加强产学研究模式的构建,首要是加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通过加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让学生毕业后能真正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理论,解决实践中的工程问题,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其次,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这是高校积极参与的动力.再次,工程硕士本身要发挥重要作用,在联系高校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着产、学界优势的互补,并使学校的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企业的生产实际,使学员的研究由实验室延伸到工程现场,从而真正达到了产、学界的双赢.

3.4加强工程硕士工作管理,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平台

由于工程硕士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学校,缺乏与教师相互沟通的平台.远程教育也不能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面对面的互动,碰到专业问题不能及时与教师联系.远程教育还缺乏教师当面授课时的互动,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的检验.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需要建立教师、科研院所、企业与学生等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定期交流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3.5制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

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重在科学技术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其培养方案、课程结构的设置也应与此相适应.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硕士研究生对科研院所制定的课程培养计划还是适应或比较适应,但也有少数研究生(抽样调查约16%)不适应现行的课程设置方案.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工程专业硕士来说,掌握必要的法律、经管、文学等公共常识也是有必要的(抽样调查约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3].同时,对于专业内部不同的研究方向,课程的设置也应有所差别.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应遵循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材、强调学科结构的系统性、重视在实践应用中的适用性等原则.

3.6结合高校资源,突出特点,创立品牌


工程硕士的教育是与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水平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研发水平是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与保证.即使在一流的综合性高等院校里,所有招收工程硕士的专业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相当不容易的.对于大部分科研院所来说,突出专业特点,创立自己的品牌工程硕士专业,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发展方向.

3.7把握工程硕士培养的生源质量关

招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入口.首先,要扩大宣传.可以借鉴高考招生的成功经验,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去,宣传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报考.其次,在扩大宣传、优化生源的基础上,严把招生关.要严格报考条件,要把那些符合报考条件的工程技术骨干招进来;要严格专业综合入学考试,强调覆盖面;要加强面试和录取工作,面试应结合具体的工程问题,着重考察其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把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学员录取进来.这样方能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3.8规范培养过程

首先,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环节.工程硕士课程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分散消化、分段学习”的方式进行授课.课程开设实践可根据学员单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但主要的课程教学环节一定要保证在校内进行.通过教学、实验、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给工程硕士学员补充知识、技术手段、检测手段等,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其次,要有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择既要注意保证水平,体现与本科生教材的不同,又要照顾工程人员的实际应用.再就是把握好进校环节,一般的课程学习在学员单位进行,这样可兼顾到学员在岗工作,但有些课程必须在校内完成,而且要严格考核环节.

3.9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工程硕士科研院所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工程硕士的培养和管理.要制定出符合工程硕士特点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以及一系列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特别要加强异地工程硕士班的管理,以规范整个培养过程.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好工程硕士的培养基地,共同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4结论与展望

4.1工程硕士的教育是促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对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也显得更为关键.

4.2工程硕士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提高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水平.教育质量抓不上去,教育浮于形式,最后极有可能出现“出钱”的现象,严重影响在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4 .3科研院所与企业双赢的结果是他们之间进一步合作的前提.让所有参与者都得到应有的权利与利益,才是工程硕士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4.4调动企业参与工程硕士教育的积极性与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抓好工程硕士教育创造了条件;教育质量提高了,能更加促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加强工程硕士质量教育等两项工作同时并举,相互促进,才能为构建良好的产学研模式创造条件.

类似论文

基于产业需求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内容提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特定的培养目的,即决定了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共性,也明确了各自&。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8128 点赞量:3574

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

长江大学自2001年获权招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以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面向全国石油大型企业,已。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10114 点赞量:4202

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摘 要 :工程硕士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专业学位教育 毫无疑问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工程。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21859 点赞量:6496

提高公共卫生硕士培养质量的与实践

摘 要: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更新日期:2024-8-5 浏览量:17368 点赞量:5490

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摘 要:工程硕士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专业学位教育 毫无疑问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将直接。
更新日期:2024-11-11 浏览量:143829 点赞量:3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