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功能对等与英汉小翻译

摘 要 :“动态功能对等”是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在本文中,笔者由动态功能对等这一翻译理论为主线,对黄源深(1994)和宋兆霖(1995)所译的《简爱》译本的语言效果作出评论和分析,并对其中的误译做一探析,来说明“动态功能对等”对译者把握译文的指导作用和做为评价译文是否与原文达到对等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动态功能对等;《简爱》;译文对比

一、动态功能对等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动态功能对等是奈达在翻译《圣经》时提出的(1964).他指出:“在翻译中,从一个语言向另一个语言转换,不需要一定对两种语言做到完全的对等.其目的要将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行为习惯及文化相联系(Nida 1964:159).换句话说,动态对等的译文要求在分析,转换和重组三方面向目的语接近(Nida & Taber 1969/1982:200).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语读者的反应相同”.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能够总结出这一理论的核心:既原文中的信息要转换为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的信息,并取得如原读者一样的反应.因此,译者所追求的是转换中原语信息的再现、语言的通顺和真实性以及译语读者的反应.对于两种语言微观上的差异,不做过分的强调,在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中,要对原文做以充分的再现.

在中国,翻译批评家和译者对文学翻译的方法所做的阐述基本上受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相关的是对语言的要求,原文的理解和审美的体现.最基本的原则是语言忠实,流利和对原文风格的再现,译者在译文中追求形式和内容上的对等.这样看来,我们遵循的原则与动态功能对等有着一致性.

关于译文的评论茅盾指出:要从译文本质的问题、从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从译本传达原作的精粹、风格的正确性、译本语言的运用、以及译者劳动态度和语言修养上来做全面深入的批评 (茅盾,1954:131).这一观点中的“全面深入”包含了译文评论的所有要求.

朱振武(2006)认为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它本身审美特质,译者要抓住原文的特点,在译文中转换出主题.因此在实践中译者应把美的主题付诸于实施,努力提升原文和译文的相似性.获得译文和原文的对等.

邵宏志(2005)认为,最基本的是再现原文时保持语言的通顺.达到完美,优雅和形象的标准,在目的语中能有同样的风格,至少在目的语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内容.也包括合理的句子结构,如果所有的翻译因素考虑在内的话,目的语可以说是完美的,并且达到了原语潜在的美.

从以上中国翻译界的权威人士对翻译批评中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翻译评论中,对译文要做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语言,审美,语言效果诸方面与原文取得相同的效果,以及这些都是对语言的具体要求,与动态对等的译文要求在分析,转换和重组三方面向目的语接近的要求一致.

二、黄源深和宋兆霖的《简爱》译文评析

小说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部分,因此,对相关译文的评论以文学翻译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黄源深和宋兆霖所译的《简爱》在中国的市场颇受欢迎,在学术界,对于《简爱》的译本评论很多,但是查阅相关资料,这两位译者的译文对比还是空缺.

(一)黄源深和宋兆霖的《简爱》译文特点

黄源深的《简爱》译文特点: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呈现的痕迹,其语言特点是以成语、四字格、短句和谚语来再现原文的故事情节.读者阅读时是在一种很庄严和宏伟的语言宫殿中感觉小说情节的美.

宋兆霖的《简爱》译文特点:具有中国文化的痕迹,但其语言的特点流利,通顺,容易理解,贴近现实生活.他在翻译中注重原文的语言和风格,有时候用成语来保障译文的形象和贴切.他的译法与原文写作风格很符合,读来轻松,愉悦.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读者为中心,再现中国文化,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下表述故事情节”.在具体的细节方面又有所不同.宋给读者一个现代环境下与新生活能相融的一种生活,能感受到现实中的真情,读者可从自已经历中理解它;黄的译文有一种苛刻追求文化再现的蕴味,整个文本中都是体现四字词,成语和俗语的痕迹.正如动态对等所要求的那样,目的语读者的反映与原语读者的反映相同(Nida, 1964),这两个译本都把读者的反应放在第一位,利用目的语的优势,成功的再现了原作者的写作和语言风格.

(二)对《简爱》译文的评析

《简爱》是一个爱情故事,中国读者是因汉语译本的优美语言而喜欢它,译本极致的表现了一个追求爱情平等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感人的爱情故事.在黄源深和宋兆霖的译本中,他们极尽所能表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在生活中追求平等、在爱情中充满热情、对亲情充满真挚之情的一个可人的女性.尽管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译本却很受中国读者的青睐,因此,两位大家的译本达到了原文蕴含的语言效果.

夏洛特.勃朗特所著的原小说为38章,记述了简爱生活的两个时期:童年和恋爱经历.第一部分包括孤儿的童年,在里德府遭受的,约翰和舅妈对他的歧视.第二部分是女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爱情的萌芽和幻灭出走以及在漠尔山庄的经历,直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结局.

黄源深和宋兆霖的两部译本最明显的区别是译者对原文两个部分结构的安排.黄源深把38章内容分为3个部分,前15章为第一部分,中间11章为第二部分,最后12章为第三部分.但是宋兆霖把整个故事从头到尾安排为38章,没有分开,什么原因是他们在安排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为什么出现不同呢?

1.特殊句子表现译本的不同

(1)Bluntly disregarded her wishes, not infrequently tore and spoiled her silk attire, and he was still: “her own darling.”

黄译:尽管他蛮横地与母亲作对,经常撕毁她的丝绸衣服,却依然是“她的宝贝蛋”

宋译:对她的话全然不听,不止一次撕破和弄坏她的绸衣服,可他仍然是她的“心肝宝贝”.

(2)Mrs. Reed soon rallied her spirits, she shook me most soundly, she boxed both my ears, and then left me without a word.(P23)

黄译:里德太太很快便振作起来,狠命推搡我,扇我耳光,随后二话没说扔下我就走.

宋译:里德太太很快就回过神来,她抓住我死命摇晃着,左右开弓狠打我的耳光,然后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3) Miss Eyre Don’t trouble yourself to answer---I see you laugh rarely, but you can laugh very merrily, (p136)

黄译:爱小姐?你不必费心来回答了----到知道你难得一笑.可是你可以笑得很欢.(P157)

宋译:爱小姐?你不必费神来回答了----我看得出你很少笑.但是你能笑得很开心.(P138)

(4) Mrs. Reed was blind and deaf on the subject: she never saw him strike or heard him abuse me.

黄译:里德夫人则装聋作哑, 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

宋译:里德太太对此则完全装聋作哑, 她从来看不见他打我,也从来听不见他骂我.

分析: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得出,两个译者都采用了四字词,使句子有节奏,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了他们语言的风格.对于二者译句的不同,读者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说话风格也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译文,这与“动态功能对等”的内容又是一致的.

2.误译对译文的影响

虽然两个译者的译文各有千秋,但是通过阅读和对比,笔者发现,在黄源深的译文中存在一些瑕点.现将其做一分析:

(1) “Now,” thought I,“I can perhaps get her to talk.” I sat down by her on the floor. “What is your name beside Burns”Helen. (P50)

黄译:“现在”,我想,“我也许能使她开口了吧.” 我一屁股坐在她旁边的地板上.“除了彭斯,你还叫什么?”“海伦.”(P57)

宋译:“这一下,”我心里想,“我也许能引她开口说话了.”我在她旁边的地板上坐了下来.“你姓彭斯,名字叫什么呢?”“海伦.”(P50)

试译:“这一下”,我想,“也许我能让她开口了吧.” 我在她旁边的地板上坐了下来.“你姓彭斯,名字叫什么呢?”“海伦.”

在译句中,“sat down” and “what is your name beside Burns”被黄误译,从上下文判断,坐下只表示简爱坐下的动作,没有一屁股坐下去的意思.彭斯是姓,但黄把它理解成是名.事实上,宋的理解是对的.

(2) “Is your name Eyre, miss” “Yes”. “Person here waiting for you.” (P91)

黄译:“你的名字叫爱吗?”小姐?“是的.” “这儿有人在等你.” (p91)

宋译:“你姓爱吗?”小姐?“是的.” “有人在等你.” (p103)

试译:“你姓爱吗?”小姐?“是的.”“有人在这儿等你.”

从字面意思来看,“Eyre” 应被译成 “名字”,但实际上应是“姓爱”,译者应从上下文来翻译,从逻辑上取得一致和连,人人都知道简爱,简是名,爱是姓.译者要忠实的把原语转换到目的语,这里黄有点死译的感觉.误导了读者.

3.黄源深译文的疑点

在对两个译文进行对比时,笔者发现黄译本中有一些不通顺和不能理解的地方,现将它们列举出来做一分析.

(1) By dying young, I shall escape great sufferings. I had not qualities or talents to make my way very well in the world: I should he been continually at fault. (P77)

译:“我那么年纪轻轻就死去,可以逃脱大苦大难.我没有会使自己在世上发迹的气质和才能.要是我活着,我会一直错下去.”(p78)

疑点:这是小简爱10岁时和在劳渥德孤儿院和比她稍微大一些的海伦之间的对话,她们如何懂得用气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个小女孩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吗?

(2)Mrs. Reed: Jane, I don’t like cilers or questioners(P1)


译:我不喜欢吹毛求疵或者刨根究底的人(p1).

疑点:里德夫人是乡村的富户人家的家庭主妇,即使她富有也不可能用这种口气给一个十岁的孩子说话,全是成语.简爱能懂得“吹毛求疵”和“刨根究底”的含义吗?

(3) I undressed hastily, tugging at knots and strings as I best might, and sought shelter from cold and darkness in my crib. (P24)

译:我便急急忙忙,拿出吃奶的劲来,宽衣解带,钻进小床,躲避寒冷与黑暗.(P29)

疑点: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宽衣解带”与句子中的I undressed hastily不一致,宽衣解带应为轻松,悠闲的动作小简爱寄宿在别人家里,哪有这份“闲情”?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原文本安排为38章.因为译者在翻译中占主导地位,再加之黄源深用中国特有的故事开端、发展和结局的方式安排译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从盖茨海德,桑菲尔德到莫尔山庄的过程做了精心的布置.所以他将译本安排为三个部分.在译文中,以自己的语言特点为主再现故事情节,再现了原文的美.既便在童年时代的译文中,小孩子说话大量使用成语,这让人读译文时有点不可信,可是后来,在桑菲尔德和莫尔山庄,由于简所受的教育和年龄的增长,用成语交谈无可厚非,这样翻译适合环境的变化、符合他们的身份、社会地位,对原故事的翻译可信.而宋兆霖对其却是以原作为主,对形式和内容的更改不多.语句很随和,符合说话的习惯,读来轻松.但是二位译者的文章整体被读者接受,能够给中国读者传达英语原小说的本质内含,中国读者确实从中了解异域文化思想,价值观.从一定程度来说,在译本中,达到了动态功能对等的效果.

类似论文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在经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以及经贸英语的文体特点,作者从经贸英语的词汇翻译到句子翻译详细论述了。
更新日期:2024-6-24 浏览量:84993 点赞量:19600

英汉隐喻翻译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隐喻翻译研究状况及主要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译论家及翻译家、教师等对比喻手段的处&。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19094 点赞量:4754

翻译实例看英汉对比翻译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并不是字对字及词对词的简单转换,而是会受很多因素,诸如。
更新日期:2024-12-25 浏览量:155823 点赞量:33080

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增词法

摘 要:增词法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经常用到,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概括总结,如在制定禁止或防范某种罪行或不法行为的法。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9622 点赞量:3377

英汉法律翻译中几个误译简析

【摘 要】“翻译是信息的传播或交际活动,即munication,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或交际活动 ”文章通过遇到。
更新日期:2024-7-15 浏览量:94010 点赞量:20785

功能对等理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摘 要:商务英语翻译的复杂性和多向性决定了其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功能对等理论原则 其中包括语义信息的对等、文化背景。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3941 点赞量:4841

英汉对比翻译策略

[摘 要]英汉语言的对比对于翻译之中的语言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五个方面比较了英语与汉。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0333 点赞量: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