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考

[摘 要 ]通过对《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与研究,发现《四库全书》本之底本为原藏内府之明万历十五年王元贞刻本.底本进呈之时已经过校勘加工,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在誊录过程中,均再次经过校订与复核.两相比较,文渊阁本校订颇为精细,非敷衍了事者,而文津阁本多臆改,文渊阁本优于文津阁本.

[关 键 词 ]艺文类聚 《四库全书》本 底本 校勘

[分类号]G256.2

《艺文类聚》(以下简称“《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大型官修类书,保存唐前文献资料至为丰富,备受历代学者重视,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由于种种原因,《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类聚》自问世以来,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者视野.兹用时下较易得之文渊阁本及文津阁本《类聚》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相比勘,从其底本来源及文字校勘两方面,对《四库》本《类聚》之文献价值进行探讨.

1 《四库》本《类聚》底本考

1.1 《类聚》现存版本述略

经笔者调查,《类聚》存世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南宋绍兴年间浙江地区刻本(以下简称“南宋本”);明正德十年(1515年)锡山华坚兰雪堂铜活字本(以下简称“兰雪堂本”);明嘉靖六至七年(1527―1528年)胡缵宗、陆采苏州刻本(以下简称“胡序本”);明嘉靖九年(1530年)郑氏宗文堂刻本;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知山西平阳府事张松重刻本;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王元贞南京刻本(以下简称“王元贞本”);清光绪五年(1879年)成都宏达堂刻本;《四库》本(按: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一致处,统称为“《四库》本”)等.

《类聚》经过细致校勘者有二本:一为明末冯舒曾用所借宋本细校于胡序本之上,为学者所重,以“代宋本”视之;二为今人汪绍楹先生校勘整理本(以下简称“汪校本”).其以20世纪50年代末新发现之南宋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学界公认最善之胡序本及最可靠之冯舒校本而成,目前最为通行(按:本文引文所标注页码,均从汪校本).

1.2 《四库》本之底本来源

《四库全书总目》称《类聚》底本来源为“内府藏本”.考《四库采进书目》,关于《类聚》有两条记录:①“两江第一次书目”载“进《艺文类聚》一部,十六册”;②“补遗武英殿第一次书目”载“进《艺文类聚》一部,六十册”.可知《四库》本《类聚》编纂时收罗版本仅两部,最后采用者为“内府藏本”,《四库》本《类聚》之底本应为武英殿所进之“六十册”本.然二书目均未能提供更深入的版本信息.

胡道静先生《中国古代的类书》中《类聚》条目末尾,曾略提及此本,并引清康熙时直武英殿修书何焯的一则家书,家书如下:

前日,武英殿中偶有装订《艺文类聚》一部,第九十二卷鸟类中所采《吴历》改元太元一条,阙了一“鹊”字,要我查补.我归来检所带《艺文》,并无此条,于《初学记》中始查得之.不知此书亦如《唐文粹》,有两部板不同耶抑我带者实后来板坏修补,妄有删动耶此不可不审也.

检《何义门先生家书》知,此则家书载“康熙五十七年”条下,其所云“武英殿藏本”卷92“鸟类”引《吴历》一条,经查现存各本《类聚》卷92中俱未见(按:诸本卷99“祥瑞部下”“乌”类中俱见,文字略有差异).此则《家书》可提供如下信息:①“武英殿藏本”经过详细校勘,仅阙一字,即嘱专人查补,校勘之细致可以想见;②何焯所见之本有别本所无之条目,其内容较为完备.

胡道静先生据此推论,“《类聚》有一个旧刻本,是我们迄今尚未查明是什么版本的”,“因此,这个武英殿藏本不知究系什么本子”.此“武英殿藏本”现未见各家著录,根据四库底本大多毁于光绪庚子年翰林院大火的记载,此本或已不存于人间.但作为《四库》本《类聚》之底本,武英殿所进“内府藏本”,是否即何焯所提及的“偶有装订”之本,尚待更深入之研究.

从上引何焯家书可知,武英殿藏本《类聚》曾经过校勘,当时参与校勘者应不止何焯一人.《万寿盛典初集》卷56有一则记录:

武英殿诸臣恭进翰林进士举人贡监生员等《万寿诗册》共一套,计二本.谕德臣吴廷桢旧板六臣《文选》一部,《艺文类聚》一部,《锦绣万花谷》一部,《韩文考异》一部,许氏《说文》一部,闵板《庄子》一部.

是书为庆贺康熙帝六十大寿而编纂,康熙五十二年始编,人《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吴廷桢时任“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其作为寿礼进呈之《类聚》,或即为《四库全书》编纂时所采用之“内府藏本”.上引何焯家书在康熙五十七年,彼时校勘细致,或为康熙帝寿诞进贡之需要.

1.3 《四库》本之底本依据

《四库》本之底本既出自内府,其所据究竟为何种版本笔者近年通校《艺文类聚》现存诸版本,发现《四库》本与王元贞本最为接近,其最显著特点有三:

其一,就格式而言,王元贞本改小字密排为逐条单列引文,删去绝大部分小字注文,《四库》本完全继承这种格式,且王元贞本所删去之注文,《四库》本均无;王元贞本所保留者则有之.

其二,王元贞本对《类聚》一些散乱条目做过归并整理工作,为此前版本所未见,《四库》本俱从之.如卷88"桑”类有五条《山海经》引文,南宋本分见于四处,兰雪堂本、胡序本等俱同,唯王元贞本以“又日”为标识,将其归并为一条.仅“桑”类中相同归并情况还有多例,如南宋本引《毛诗》共十条,散见于三处;引《列女传》共三条,散见于两处;引《礼记》共四条,散见于三处,诸明本皆沿讹不变,唯王元贞本调整归并,使之次序井然,《四库》本皆承之.

其三,王元贞本变《类聚》之摘录体例,为求文字之全备而补人大量文字,这些补入文字为《类聚》此前版本所未见.《四库》本俱从之.甚或卷42“乐府”类引“隋卢思道《夜闻邻妓诗》”条下,王元贞本或据《初学记》卷15“杂乐”类补入隋弘执恭《和平凉公观赵郡王妓》诗一条,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俱从.又如:

卷2“雨”类引梁刘孝威《望雨诗》条“乱荇散余香”句(29页)下,王元贞本还有“璃绡挂绣幕,象簟列华床,侍童拂羽扇,厨人奉滥凉”四句,当据《文苑英华》卷153补入,《四库》本同.

卷3“冬”类引晋张华《杂诗》条(55页)末,王元贞本还有“伏枕终遥昔,寤言莫予应;永思虑崇昔(按:当作“替”),慨然独抚膺”四句,当据《文选》卷29补人,《四库》本同.

卷4“七月七日”类引宋南平王刘铄《七夕咏牛女诗》条“龙驾凌霄发”句(76页)下,王元贞本还有“谁云长河遥,颇觉促筵悦”两句,当据《玉台新咏》卷3补人,《四库》本同.

卷9“井”类引梁范云《悲故井诗》条“短绠将安设”句(178页)下,王元贞本还有“已获丁氏利,方见管公绁”两句,或据《初学记》卷7“井”类《悲废井》篇补入,《四库》本同.

由于类书以便于检索使用之性质,王元贞本改小 字为大字,并逐条单例引文,形式上方便使用检索;又因其归并散乱条目,补足摘引文字,内容上完整实用,虽备受“臆改”、“疏陋”之诟病,然在《类聚》版本流传中实际影响最大,直至清末,仍有宏达堂翻刻本.结合上述实例,笔者以为,《四库》本所依据之底本,就是当时流传颇广之王元贞本.

1.4 《四库》本之底本校勘

就内容而言,笔者发现很多《类聚》其他版本一致之处,《四库》本作了改动,且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完全一致,应参校过相关典籍.这些改动内容,明显优于王元贞本及《类聚》其他版本,或于底本进呈前即已完成.兹举数例:

卷6“地”类引《孔子家语》条“丘陵为牝,溪谷为牡”句(100页),《类聚》各版本均同,《四库》本作“丘陵为牡,溪谷为牝”.《孔子家语》原文为“丘陵为牡,溪谷为牝”,《大戴礼记》、《淮南子》均有此语,与《四库》本全同.《淮南子》此句下有注云“丘陵高敞,阳也,故为牡;溪谷污下,阴也,故为牝”.

卷21“性命”类引晋袁准《才性论》条,宋本“曲者中钩,者绳”句(386页)有脱漏,《四库》本作“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当据《庄子》校补.

卷30“别下”类引李陵《重报书》条“吟啸成群,听之不觉泪下.与子别后,边声四起,晨坐益复无聊”句(533页),《类聚》各版本均同,《四库》本作“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与子别后,益复无聊”,《文选》卷41同.

卷95'‘鼠”类引《广志》条“黄鼠在田野间为群,害谷麦,凡善走,把不得,唯鼠狼能得之”句(1658页),《四库》本作“黄鼠在田野间为群,害谷麦,善走,凡狗不得,唯鼠狼能得之”,《太平御览》卷911同.


这些校例或可说明,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所采用之底本相同,且底本经过细致校勘,这些校勘工作,可能在底本进呈之前已经完成.

 2 《四库》本《类聚》之校勘考

2.1 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之行款校改

《四库全书》共抄成七份,其中文渊阁本于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六日(按:《四库全书》成书时间,从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最先抄成;文津阁本是第四份抄成者,完成于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目前,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均可见到清晰影印本.《类聚》篇幅巨大,抄录者不仅一人,如文渊阁本誊录者为28人,文津阁本誊录者为29人,各人字体笔迹不同,但文字皆端正工整,字距疏密适宜.《四库》本的抄录格式,为每半页8行,每行21字.笔者发现,有两处现象值得注意:

其一,文字有明显改动痕迹.如每行虽定为21字,却有少至19字、多至24字等情况.且凡遇每行字数不同于21字者,本行内容必有增删之文字,增删之字字体大小与原抄文字不同,往往以三四字挤入两字空位,或将两字拉长,占三字空位.此类增删文字,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又不尽相同.如:

卷20“贤”类引《尹文子》条“王日:国悉不肖,孰理王朝”句(363页),文渊阁本据《太平御览》卷402作“王日:‘国悉不肖,可乎’尹文子日:‘国悉不肖,孰理王朝’”,增十字,文津阁本无增字.本条两本均占四行,文渊阁本增字后,三行均为23字.

卷21“德”类引晋左九嫔《德柔颂》条“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句(377页),文渊阁本删“神以”、“智以”四字,两行均为19字,文津阁本不变.

卷23“鉴诫”类引宋颜延之《庭诰》条有“苟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由”句(42l页),文渊阁本“苟”字下增“非”字,文津阁本“苟”字下增“具”字,行字数均为22字.

卷55“经典”类引《释名》条“八索,玉法”句(983页),文渊阁本作“八索,着素王之法”,当据《释名》校改,本行竞达24字之多;文津阁本仅改“玉”字为“2E"字,行字数不变.

据笔者统计,此类现象文渊阁本中约有百余处;文津阁本略少,且以增字为多,删字为少.《四库》本抄录之前,似已计算好每页每行之字数,抄录时遇到需要调整之文字,仅能通过调整字体大小来增删文字,而不能改变行格分页.可以看出,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在抄录中,亦有过校勘工作,且随校随改.

其二,除了文字增删,《四库》本中还有在原字上校改之痕迹.或添改笔画,或增改偏旁,似为抄录完成后复核时所为.以文渊阁本为例:卷48'‘中书令”类引《晋中兴书》条“卿既以令望中允之怀”句(873页),改“中”字为“忠”字;卷50“太守”类引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条(906页),改“成”字为“城”字;卷63“城”类引梁吴筠《吴城赋》条“千悲忆恨”句(1139页),改“忆”字为“亿”字;卷88"榆”类引《庄子》条“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句(1525页),改“义”字为“蚁”字;卷97“蝉”类引晋郭璞《蝉赞》条“潜蜕弃岁”句(1681页),改“岁”字为“秽”字.

由文渊阁本及文津阁本《类聚》与该书其他版本之比勘可以发现,《四库》本之底本进呈前即经校勘,抄本每行字数有变动,抄成后又经馆臣校勘复核,其校订工作颇为细致,值得肯定.

2.2 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之内容校改

2.2.1 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之校改差异《四库》本《类聚》抄录成书,文渊阁本在前,文津阁本在后,两本内容存在差异之处.原稿难以读通之文句,两本抄录中皆有改动.细究两本所作改动,不难发现校改水平之差异.如:

卷21“友悌”类引《列女传》条叙《列女传》录季儿兄季宗与延寿争事致死事(388页),宋本末句为“延寿惭,自经”,兰雪堂本、王元贞本作“延寿惭,自缢”,文津阁本同;文渊阁本作“延寿惭.季儿遂自缢”.核文意,应为季儿自缢.

卷39“封禅”类引《宋书》条“江夏王义恭表云:气于宫树珍露味于林”句(718页),文渊阁本作“江夏王义恭表云:佳气降氛于宫榭,珍露呈味于禁林”,文津阁本臆改此句作“江夏王义恭表:云气布于树,珍露昧于林”.《宋书》作“雕气降雾于宫榭,珍露呈味于禁林”.

卷63“楼”类引梁沈约《登玄畅楼诗》条“涯岸每增减,湍平互浅深”句(1131页)之“涯岸”,王元贞本、文津阁本作“险岸”,文渊阁本作“岸险”.《文苑英华》卷311作“崖险”,《初学记》卷24“楼”类引同.

复核上述差异可见,文渊阁本很多条目的改动,明显优于文津阁本及《类聚》其他版本.文渊阁本之校改多有依据,文津阁本或沿底本之讹,或出臆改,不及文渊阁本细致可靠.究其原因,《四库》本《类聚》之抄校成于众手,各人学养参差不齐,又如《类聚》卷87至89数卷文本本身已不完整,抄校者或惧于责其抄校不力,亦可能臆改原文.文渊阁本之抄校较佳,或由于其是七阁中最先抄成者,故抄写校订,都最用心.

2.2.2 文渊阁本《类聚》特有之校改在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之对比中,亦有文渊阁本不同于文津阁本及《类聚》其他各版本者,更可见文渊阁本修订抄录时之 细致用心.略举数例:

卷2“雪”类引《孟子》条“《孟子》日: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句(22页),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国策》日:魏惠王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今本《孟子》无其文,《战国策》有之,仅文字稍有出入,“《孟子》”当为“《战国策》”之误.

卷7“总载山”类引周庾信《梁行雨山铭》条“开年寒尽,正月春游”句(129页)之“春游”,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游春”.《文苑英华》卷787作“游春”.“春”字与“尘”、“人”、“神”押韵.宋本二字倒,失韵.

卷17"胆”类引《魏志》条“程昱守甄城”旬(323页)之“甄城”,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鄄城”.《三国志》卷1作“鄄城”.

卷44“琴”类引晋成公绥《琴赋》条“伯牙弹而驷马仰秣,子野挥而玄鹤鸣”句(784页),他本均同,文渊阁本“鸣”下有“翔”字,《初学记》卷16"琴”类引同.《文选》卷16江淹《别赋》“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句李善注引此句作“伯牙弹而驷马仰,子野挥而玄鹤鸣”,宋本上句有“秣”字,则下旬当从《初学记》增“翔”字.

卷84"铜”类引《汉书》条“盗铸钱,以故土赋而国用饶”句(1443页)之“土”字,他本均同,文渊阁本作“无”,《汉书》同.恐“土”字为“无”字之讹.3结语

综上所述,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类聚》,系以内府所藏之同一进呈本为底本,该底本即为王元贞本,但进呈前已经过较为细致之校订.其余各阁本《类聚》抄录过程中,又经再次校订修正.以目前所见之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相比较,文渊阁本在底本基础上做过认真校勘整理工作,刊正了一些前代传本之讹误;而文津阁本照录底本,且不乏臆改之处.两相比较,文渊阁本之价值较高.

检阅《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可发现,四库馆臣当年的工作重点,主要在检查各省进呈书籍的内容是否“违碍”、应否禁毁.因其属于官修,成于众手,故疏于细致校勘,漏抄错抄,比比皆是,因而学界对《四库》本评价较低,少有关注者.但《四库》本《类聚》是个例外,尤其文渊阁本,因系第一份抄成者,校订细致,并非敷衍了事者,笔者以为值得重新认识与评价,其中有价值之校勘成果,尤其值得给予关注.

类似论文

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为哪般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从1773年开始,历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藏。
更新日期:2024-1-9 浏览量:8310 点赞量:3341

《四库全书》的底本与稿本

摘 要  《四库》底本,即四库馆臣据以校办并抄入《四库》的四库馆书,其主要特点有:盖翰林院印、书内有删。
更新日期:2024-9-9 浏览量:17657 点赞量:509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山诗话》小考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 要: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端后,司马光所作《温公续诗话》。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21681 点赞量:6451

《内经博议》考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内经博议》的作者罗美的生平,并对《内经博议》的版本情况、基本框架和内容作简要。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4989 点赞量:1974

《实用临床医学全书》

《实用临床医学全书》邀请函尊贵的阁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的医学知识、理论、技术、方法。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9276 点赞量: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