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视域下师范生口语技能培养的实践

摘 要:“场域”能左右人的口音变化、述说能力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交流水平.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承载着未来教育的希望.人民教师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着文明,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重任,所以,师范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绝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开设了培养口语技能培养的课程,但是课程仅流于形式,单纯地从教学课时中得到的效果甚微,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论文在场域理论的视域下,尝试探索出培养师范生的口语技能的新方法,从而真正提升师范生口语技能,在成为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道路上增添一块铺路砖,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场域;师范生口语技能;培养策略

“场域”能左右人的口音变化、述说能力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交流水平.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承载着未来教育的希望.人民教师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着文明,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重任,所以师范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绝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开设了培养口语技能培养的课程,但是课程仅流于形式,本科四年中仅有50课时左右的课程,敢问培养口语能力的这一艰巨任务怎么能在50课时中得到解决?所以,单纯地从教学课时中得到的效果甚微,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本论文在场域理论的视域下,尝试探索出培养师范生的口语技能的

新方法,从而真正提升师范生口语技能,在成为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道路上增添一块铺路砖,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场域”理论

“场域”这一理论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在《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中阐述了“场域”理论.场域、惯习、资本这三个概念组成场域理论.布迪厄提出这三个概念意在辩证地分析社会实践生活.

(一)场域

“场域”是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场域与社会背景环境相类似.布迪厄把场域定义为:“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图式.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加诸于其占据者、行动者以及机构之上的决定作用都是通过其在各种权力或者资本的分布结构中的现在的与潜在的情境客观地界定的,也是通过其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统治、从属、同一等)而得到界定的.”

(二)惯习

布迪厄研究理论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惯习”的定义是有细微变化的.早期研究中,布迪厄认为惯习是“一种稳定且可以转变的性情系统,它是积淀在人的头脑中的对以往经验的累积,它指挥人的行为,并且权衡各种行动方案的预期收益”.到后期时,布迪厄认为“惯习”是:“可持续、可转换的倾向系统,倾向于使被结构的结构发挥具有结构能力的结构的功能.”这两个定义的一致性在于:“惯习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无意识的发挥作用.”

(三)资本

布迪厄对资本的定义是:“资本是积累的(以物质化的形式或‘具体化的’‘肉身化的’的形式)劳动,当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占有时,这种劳动就使得他们以物化的或活的劳动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

(四)场域、惯习与资本的关系

布迪厄在《区隔》书中,用数学关系式很好地诠释了场域、惯习与资本的关系,即实践等于惯习与资本相乘再加上场域[实践等于(惯习)(资本)+场域].

人们的实践方式有很多,但是布迪厄这一理论却能诠释任何实践活动.在这一等量关系式中,任何元素都是变量.场域与惯习的关系是,惯习由性情培育,性情只能存活于场域之中.“场域为实践提供了场所,场域是力量与具有竞争性的场域,人们在场域中要获得资本就要争取保持在场域中的特定位置.”每个人的惯习不同,实践活动改变社会,惯习也会随着场域而变化,从而得出实践可以影响惯习.

二、师范生口语技能的培养目标和师范生口语技能的现状

(一)师范生口语技能的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中对“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目标”有明确规定:“有较强的朗读、讲演和讲话能力,口语表达做到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学、教育、交谈的口语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逐步健全心理机制,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态势语的能力、听说运用能力,为实践语文教育教学搭建口语交际的必备平台.

2.阶段目标

在总体目标中“逐步”这两字体现了口语交际总体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提升完善的过程.以师范院校本科为例,四年平均分成四个阶段,并将口语交际课程总目标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入大学,很多学生来自方言区,对普通话认识不足,普通话水平低,很多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流有些困难,缺少口语交际的基础.因此,这个阶段要为学生展开口语交际基础的平台,要普及普通话及口语交际技能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要求达到发音基本标准,清楚表达语义,学会倾听交流,能够准确地理解交际对象的言语.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已经熟悉大学生活,初步形成了自己学习师范课程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在多种环境下自如的

交际.

第三阶段:经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目标解释为师范生的职业需要,培养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口语技能,以演讲、朗诵、辩论、模拟讲课等形式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语言的能力.

第四阶段:在经历过前三个阶段的逐步学习,这一阶段主要是把理论付诸实践,要进行专业的教育实践.除了模拟讲课之外,更多的是要接触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弥补口语交际的不足,从

而为未来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二)师范生口语技能的现状

1.方音浓重,普通话语音不合格

师范生多来自于方言区,或多或少地操着方言,来到大学之前都没受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所以普通话不标准且方言口音普遍浓

重.这是师范生成为教师的道路上,遇到的第一道门坎.在南北方的学生中,南方学生普通话照比北方学生普通话更难改正.南方学生多为n、l和in、ing不分,轻声、儿化音更难把握;并且在过去的生活中,除了在电视、广播等,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普通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给师范生创造听普通话、说普通话的环境.

2.口语交际不理想

师范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时间里,只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口语表达的学习和训练,更是没有机会在公共场合锻炼口语表达,从而造成了缺乏口语表达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入学自我介绍时,心里紧张、胆怯,脸红,声音小,磕磕巴巴,他们的口头表达远不如书面表达的水平,更加缺乏朗诵、演讲、辩论等知识和能力.

3.缺乏职业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这个职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除了语音标准之外,言语用词、逻辑表达都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再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为教学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如今师范生在职业口语能力欠缺& #30340;方面有:(1)教学词汇匮乏,教学语言缺少感情.师范生缺少教学经验,在训练的过程中所用语言多为生活语言,白话居多,在课堂上不影响交流,但是教学过程不规范.(2)缺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表达不清.有些师范生看似滔滔不绝,实际上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表述不清.(3)课堂语言存在语病.(4)课堂教学中语速不当.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时设计40分钟的教学,但实际讲课时,不是超时就是时间不够,这都与语速过慢和过快有关.

三、“场域”理论下师范生口语技能创新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多种“场域”,提供学习环境

过去的学习生活里,师范生接触教师的机会多、时间长,但是只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观察教师,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师的冰山一角,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教师这一职业.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成为课堂中的教师,只有在实习或平时的微格课中才有少量机会,师范生发现自身问题、改正缺点、提升能力的机会少.因此,师范院校要为师范生模拟多种教学“场域”,提供学习环境.

1.创设普通话的“场域”,提高普通话水平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主要在发音、语调等方面,师范院校要通过创设普通话的场域,通过场域内的力量相互“争夺”,把师范生原有的方言发音向普通话发音趋向,最终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首先,教师要根据个人说话发音特点,指出其发音缺陷,或是按地区指出这一地区人说话与普通话的差别,同时给予示范;其次,要创造师范生说普通话的“场域”,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发音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也可鼓励学生之间在生活中相互纠错.最后,经常组织学生辩论、演讲等形式的比赛,在实际操作中习惯说普通话.

2.创设口语表达“场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过程中,应该侧重训练口语表达,鼓励学生多参加朗诵、演讲、辩论等活动,这种活动可以事先有所准备,也可让学生即兴发挥.

3.创设课堂教学“场域”,掌握课堂教学语言

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的第三年时,开设微格课程,以创设课堂教学的“场域”,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以语文课为例,课堂教师语言分为:导入语、讲授语、应变语、提问语、结束语.虽说这些语言没有固定的方式,但是教师应对师范生的这些语言进行指导,或是观看教学视频分析教师的语言.

(二)根治恶质“惯习”,完善教师技能

“惯习”通过一定的行为意识改变,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师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长期训练及系统的学习,可以消除恶质惯习,完善教师技能.

1.锁定恶质惯习

以教师职业的口语交际要求为标准,并根据师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找出二者的差距,锁定恶质惯习.在前文中已叙述师范生的口语交际现状,如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方音浓重,缺乏教师职业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些都列为恶质惯习的行列.在锁定恶质惯习之后,制定详细计划,逐一改正.

2.遵循“惯习”的形成规律

“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这表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培养师范生口语交际惯习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有规律的信息刺激,记忆效果就会很好.但只有一次或间隔时间很长的刺激,惯习不会达到预期效果.消除恶质惯习,要把相对应的优质惯习信息对人进行有规律地刺激,信息在头脑中的印象加深,直至形成惯习,形成自然而然的反应.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现在学术界中认可的记忆理论有很多,比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但是这个研究是以人类共性为研究前提,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学识、阅历及生理特点不同,每个个体的记忆曲线会有细微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作为基数参考,根据自身记忆规律,找出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三)丰富师范生“资本”,提升内在底蕴

提升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是要多头并进的,但是内在底蕴缺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师职业语言不是空口无凭,要靠长期的语言积累,阅读积累.俗话说,“厚积薄发”,没有积累的“厚”,哪能得来师范生教师职业语言的“薄发”呢!


1.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给予引导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师范生学习教师技能的初期,学校给师范生列出一些教师必读书目,以便学生学习,并在每段时间内开座谈会,谈谈读过这些书的体会,相互交流学习.

2.丰富师范生口语礼仪,提升交际素养

“学无止境,行为师表”是师范院校的校训,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一课.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口语交际达到态度真诚、表达准确、文明语言,教师要为学生做到这些树立榜样.如果教师为学生树立了不规范的言行,就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要丰富师范生口语礼仪,提升交际素养.

类似论文

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是祁阳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品牌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 结合我校学前教育师范生。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1261 点赞量:6422

模拟教学实践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摘 要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和教学能力 文中论述了模拟教学实践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和必。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21429 点赞量:6325

师范生班主任工作技能培养的实践

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培养是当前师范教育必须重视的教育内容 由于班级管理教育的长期性和特殊性,致使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独立操作和体验班主。
更新日期:2024-2-13 浏览量:32997 点赞量:8602

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新探

摘 要:优化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加强与中学教育实习基地的合作培养,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反思能力和教研能力,促进胜任。
更新日期:2024-10-25 浏览量:132002 点赞量:28469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策略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是研究幼儿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
更新日期:2024-1-8 浏览量:10100 点赞量:4272

观察文学场域

一、出版事业作为文学场域的重要机构 文学是社会的综合组成部分 如果以此作为。
更新日期:2024-11-28 浏览量:141979 点赞量: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