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改革

摘 要:针对高校现行考试模式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笔者以《结构力学》提高课为例,介绍根据力学课程的特点,实施考试改革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情况.指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课程考试考核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文中同时提出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结构力学;考试改革;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69-02

近年来,为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提出了将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型、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但是,研究表明,固守一成不变的教材、重分数轻能力等现象在国内工科院校课程考试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禁锢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现行的高校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一、国内高校课程考试情况

课程考试是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和环节,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方式.课程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否真正发挥课程考试的功能,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沿用多年的传统考试模式与新时期高等教育目标的冲突和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

1.课程考试内容具有较大局限性.现行的一般做法是以规定的教材或讲义为基础组织考试,命题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单一.考试内容一般较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强调记忆的重要性,对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与此相对应,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式,围绕教材照本宣科,学生不需要多动脑筋,只要上课记好笔记、考前死记硬背,一般情况下就能考出较好成绩.这样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僵化保守,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考试形式单一化.目前在课程考试中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一次性考试定论多、数次考试及综合评价少的现象.由于大学课程一般是每周一至两次课,课程考核安排在学期结束前进行,教学过程延续时间比较长,部分学生即使平时没有在课程学习上投入足够精力,只要在期末考试前进行短时间集中复习,突击学习、抄作业、抄笔记,就能应付,甚至得高分,考试过后,大脑一片空白.在很多学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迫于教学指标的压力,为了保证一定的考核通过率,教师也不得不迁就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投机行为.

3.成绩评定手段和方式单一.通过对国内高校课程成绩评定的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课程成绩评定基本上采取如下三种方法:一是将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所得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唯一评定依据;二是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平时成绩比例一般占20%~30%);三是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辅之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过程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从科学性和合理性上来说,第三种方法相对好一些,因为该方法强化了对学习中间过程的评价和考核,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改善了其他成绩评定方法中存在的片面性.但是由于过程成绩的评定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很多情况下过程成绩变成了教师人为调整学生成绩的机动砝码,成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较低学生的翻身手段.上述三种主要形式都无形中受到期末考试“一考定乾坤”的影响.

4.考试信息反馈缺乏.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考试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对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很少反馈给参加考试的学生.考试(尤其是只有一次期末考试的课程)只起到了评定分数的作用,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果学生能通过考核,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出自己学习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会对下一步的学习过程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程,并对学生个体进行指导.

二、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高等学校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考试改革成为课程改革中必需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力学课程作为工科专业历史悠久的课程,其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均已形成了一些固有模式.经验和实践均表明,闭卷考试形式虽然有命题过程简单、阅卷过程客观、容易标准化等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传统考试方式所固有的通病.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力学课程考试改革难度较大,但随着教育体系、教学方式改革的深入,考试改革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针对课程特点,以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力学提高》课程为试点对象,具体作法如下.

1.考试方式的改革.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能有效地检验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前期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一些理工科院校的成功经验,《结构力学提高》课程考试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的新方式.任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将基础知识按章节进行总结归纳,在每章内容学习结束时组织一次阶段测验,测验时间为20~30分钟,注重考核大纲要求的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了保证平时测验的公平性,开课班级人数不宜过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小班开课,一般控制在50人以内.由于平时测验不能像期末考试那样监考,故我们采用了每次测验出多道考题,由学号尾数控制的方式.期末考试命题则以综合应用为主,考查学生运用理论依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突击复习的现象.平时测验以笔试为主,也可辅以提问,进行口试.

2.考试内容的改革.为适应《结构力学》课程本身的基本性质,在课程考试内容上侧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基本思想,设计平时课程考试的基本内容.平时测验的试题多为基础性题目,灵活性大,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的题目占较小比例.学生通过这样的平时课堂测验,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意识到过程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这一做法对于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十分有利.3.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为了使成绩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真实情况,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敦促学生回归课堂,扭转“期末突击复习”和“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做如下改革: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过程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构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权折算.平时成绩所占总比例为60%,包括课堂出勤情况考核(5%)、课堂表现及提问(10%)、小测验(35%)和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


4.成绩管理的改革.由于最终课程成绩中提高了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为了保证课程考核成绩公平合理,采用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成绩管理方法变得非常重要.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和授课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客观公正地给出平时成绩,并定期采用适当方式予以公布,以便接受学生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历次小测验经批改、登记后ࡡ 0;时返回学生手中并及时点评,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考试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考试改革各个环节的实施.

实践表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以上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的出勤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大多数学生感觉课堂学习很有收获,基本克服了考前突击的弊病.

三、考试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案制定环节.方案的制订在考试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方案要以学生为本,因依托的课程而定.要充分考虑到依托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体素质、学习风气、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选课学生人数等.方案制订完成后,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

2.方案实施环节.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如果实施不了或者实施起来效果不显著,方案制订得再好也没有意义.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注重收集学生的意见.考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学生受益,从而促进学风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何才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一位参与考试改革工作的教师进行深入思考.

3.课程的过程管理.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过程管理是保障考试改革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学生才能认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地回归课堂.考试改革工作必然加大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在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的今天,如何鼓励教师投入教学改革工作,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高校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考试改革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应进行更加深入地改革,应建立长效机制,以指导、规范此项工作的开展.在改革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形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型,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类似论文

《统计学》课程考试改革的与实践

摘 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章通过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目į。
更新日期:2024-4-23 浏览量:58719 点赞量:13802

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教学方法多。
更新日期:2024-3-27 浏览量:46957 点赞量: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