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理念的重塑

摘 要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教育中出现的许多科学知识、实用知识是这一时代特征的具体映射.当人们在高呼"科学至上"时,人文理念、道德情感似乎被不经意地遗忘.科学教育在历史上也有它的好的一面.当走到今天时,其弊端日益突显,因此,就很有必要寻求、重塑人们似乎早已遗忘的人文教育,从而使学校培养出心智健全的和谐发展的人.

关 键 词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教育世界;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10-02

人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等先哲们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真善美为目标,关注人的和谐均衡的发展.当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文明从农业时代步入工业时代,工具理性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标尺,人文教育逐渐地被科学教育取代,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科学主义时代,科学主义折射到教育中就是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忽视人的精神世界,转而关注与生产力发展相关的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获得.于是,在倡导个性完善和谐发展的今天,重塑人文教育理念是应该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1.教育理念的转轨:从人文主义到科学主义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光辉的教育思想尤以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即美德"从理念上指引了古代教育的发展趋向,无论是官学、私学还是家庭教育都非常注重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倡导以自然主义原则率性发展,这可认为是人文教育的源头.卢梭将自然主义原则推崇到了极致,他积极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的归宿点.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儿童不仅能获得足够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能力,而且能塑造起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情感和高尚道德的人.由此可推出,人文教育是在和谐、轻松的情境中,每个个体都能被平等地对待,从而得到充分完善的发展的生命化的教育.然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发展到工业社会边成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加工厂.19世纪中叶,斯宾塞以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成为近现代教育的预言人.他强调指出,科学教育必须取代古典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开设的课程与人生、事业有密切的关系,才能培养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人[ ].在斯宾塞那里,有价值的知识更大程度上是科学实用的知识,而不是古典的有利于人和谐发展的人文知识和与社会价值有关的知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对的,它更强调教育的效率,强调最大限度地追求一些外在的价值,忽视人的自身体验感受;按照统一的规格、模式培养学生,使其鲜活多样的个性被湮没.

2.科学主义教育理念引起的问题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知识迅猛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进而更深层次地引起社会结构及运行方式的重大变革.人们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提高社会生产力,必须学习掌握大量的技术性、实用性知识.人们对知识的这种要求与期望必然在教育领域得到充分的体现.既然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动力,那么追求科学价值、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也在情理之中.在这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教育成为冷冰冰的传授知识的场所,成为使人脱离生活世界的工具也就不足为奇了.人的精神逐渐地被淹没在追求世俗的功利之中,丰富多彩的个性教育就像机器制造产品一样被程序化、规格化和统一化.教育中的急功近利,重视智力培养与训练而轻视情感、人格的精心塑造;重视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等等的教育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过度关注.

3.时代的要求:重塑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面对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激烈化、社会成员的人文素质的严重失落,20世纪60、7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提出给教育世界带来了一丝暖意、吹来了一缕春风.人本主义者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由此可知,学生所学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他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教育资源."学科"应该是让儿童以人类文化遗产为线索展开对话,以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能力,进而谋求其整体发展的教育内容[ ].这里的"学科"和上文的"教育资源"是同义的,正是指的儿童所接触到的一切.因此,学校教育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教育资源也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挖掘并利用生活世界中的积极因素,并将消极因素努力改造为积极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思想的纯度,伸展其生命的张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教育领域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视被提升到了更高的理论层面.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校教育逐渐将此纳入到教育计划当中并付诸实践.重塑人文教育理念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重塑教育的人文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第一 ,将学生的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相融通.教育世界(也可称作科学世界)是按照成人的意志规定儿童的学习内容范围的世界,是充斥着"科学知识"的世界,是单一、片面传递书本知识经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教育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物质.而生活世界是真正以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为素材的世界,是鲜活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儿童在这个世界中能体会到个体生命价值之所在,能用自己的情感、心灵去珍视每一种生命的存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这两种世界几乎不相交,但当其相并之后,却能产生巨大的合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因此,良种世界的融通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充足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使学生的人格、个性得到和谐完善的发展.第二,学校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实现其人文理想.学校中的隐性课程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处处洋溢着人文气息的学习生活环境,以陶冶人的情感世界,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人文关怀;同时教师要以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无比的责任心与无限的爱心带给学生感动心灵的力量.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开放的教育平台,通过相互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所体验的一切,最终实现"心灵的交融".第三,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在国际政治局势日益复杂化、经济格局趋于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大背景下,"学会生存"引导世界各国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972年以法国前总统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学会生存"非常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确定终身教育的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教育担负起传授年轻一代在当代社会激烈变化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然而"学会生存"忽视了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学校智育和德育、情感教育严重脱节,教育造就了一个个只会做事而缺乏情感的"机器".为了弥补其不足,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作为会议报告的主题.该主题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重视教育的人文性,提倡合作,鼓励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强调为公众利益而学习,树立全球的观点和忠诚,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自此之后,教育更体现出人文性,教育不仅注重其个体性教育功能同时也注重其群体性的教育功能,使个体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团结与奋斗、学会关心与感恩......


教育是在不断反思与改革中得到发展的,转变教育观念,摒弃权威,提倡师生平等,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促进个体前瞻性发展,致力于建立一种以全面和谐发展为归宿根植于人性终极关怀的生命化的教育.

类似论文

终身教育理念下学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

【摘 要】近些年,我国对学前基础教育重视日趋加强,而学前基础教育质量的主导因素是学前教师素质的提升 在学前教师终身教育理。
更新日期:2024-2-7 浏览量:11562 点赞量:4675

生命教育理念关照下的对话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独白式的课堂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对“生命”的思。
更新日期:2024-6-19 浏览量:82511 点赞量:18541

生活教育理念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影响深远 高职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地方应用了生活教育理念,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深入。
更新日期:2024-9-14 浏览量:119174 点赞量:26105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摘 要 :人文作为社会概念是指整个民族全体公民的文化素养、文明行为、道德规范的水准;学校教育功能需要。
更新日期:2024-6-20 浏览量:82164 点赞量:18333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之我见

摘 要:所谓“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57192 点赞量:1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