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艺术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 红色经典内容涵盖了反映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题材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影视等多种形式.人的优良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目的的教育训练和培养的结果.通过合理的教育活动,可以使人的先天素质获得充分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关 键 词 : 红色经典 素质教育 提升

红色经典文本的丰富性、多义性和辩证性是艺术再创作彰显美学意义和价值的重要视点和维度.革命时期它作为传承坚定民族信仰的载体,十七年期间它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文本,当下它是怀旧情绪弥漫的填补,未来它仍然担当开启新一代身心健康之门的责任.红色经典经历了“”结束后数年的沉寂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再度走红.一方面,红色经典对大众的教育意义,红色资源对老区的经济贡献,红色经典作品的影视改编都成为热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有关红色经典的争论层出不穷,但是毋庸置疑,红色经典具有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红色经典的界定

“红色经典”这一概念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可.尽管对这一概念仍有疑问和探询,但它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学)话语类型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一种标志性、阶段化的文学现象.[1]“红色经典”能否够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学界仍然在讨论.加拿大学者斯蒂文·托托西在《文学研究的合法化》一书中提出“恒态经典”(static canon)和“动态经典”(dynamic canon)这一对话语概念,并同时对它们进行了理论阐释.根据他的理论,“红色经典”应被归入“动态经典”之中.

“红色经典”一词最初出现在新时期的流行歌界.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红太阳”歌曲专辑在音乐界的流行,勾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怀旧情绪.新时期有音乐制作人把一些政治上已经过时,但一度广泛传唱的“革命歌曲”,用带有流行歌曲特点的伴奏和唱法重新“翻唱”,然后制成唱片或磁带出售,所选的曲目涵盖了多种类型的“革命歌曲”,最后整体上冠以“红色经典”的名字.[2]后来影视界出现了竞相翻拍红色经典作品的浪潮,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在对革命作品改编的过程中往往片面追视率和娱乐性,存在“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2004年4月9日国家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有关影视制作单位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尊重人民群众已经形成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确保‘红色经典’电视创作生产的健康发展”[3].该通知也对“红色经典”做了一个大概的界定,主要指称的是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岁月久远的,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作品.这一界定尽管没有学术的缜密论证,但是后来还是被社会逐渐采纳和不断延伸,内容涵盖了反映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题材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影视等多种形式.[4]

稍后文坛出现了大量的解放区文艺和十七年经典作品中的改写作品,影视界也有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改编作品,还有一些新作出现,逐渐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红色资源.其中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极为重大.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

自从素质教育在我国被提出后,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它最初是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而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素质教育已成为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对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欢迎.目前素质教育不断被深化拓展,已超越了中小学教育范畴,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界,延伸到大学生教育及成人教育等领域.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目标层次完全相反.传统教育目标层次结构为:知识→实用技术→态度和技能;而素质教育目标层次为:态度和技能→实用技术→知识.其中人格,即非智力因素成为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5]

素质教育有这样的理念:就是通过合理的、有明确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极大地发展和完善人的素质,使得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与完善,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的不同的素质和品格.人的优良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目的的教育训练和培养的结果.通过合理的教育活动,可以使人的先天素质获得充分发展.素质教育承认人的自然素质,确定人的先天潜力的丰富性,坚信每一个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是这种潜能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才能得到适当的开发和展现.素质教育承认人的素质的差异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也注重人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培养.

人类全面素质体现在知识、智力、情感、能力、思想、体力及品德等.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和测试标准.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从社会需要、学科专业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来看,应包含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层面.大学生的基础素质包括品格素质、文化素质、体质素质、能力素质等.品格素质中又包括政治态度、先进观念的学习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等.而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表现在知识、能力和方法三个方面.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随着社会条件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凸显出来.

红色经典中的苦难教育和革命教育无疑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红色经典中蕴涵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者的坚忍毅力正是当下大学生所缺乏的,也是他们应该学习的.无论是革命歌曲,还是反映革命斗争的文学作品,样板戏、歌剧、电影、电视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都有帮助和提升作用.

三、红色经典对大学素质的提升作用

红色经典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前辈内心深处的纯洁记忆,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历史命运几经沉浮,但红色经典至今,并在以后也会传播它们无尽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品格.[6]红色经典代表着一个时代,承载着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记忆,诠释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建构了那个时代的价值理念.红色经典的内容丰富,让广大的艺术接受者可以有各自的理解和想象,其中的革命浪漫与豪情仍然鼓舞和激励着亿万观众和读者的心.大学生作为受众的一部分,也会受到影响,吸收其中的精髓,学习坚韧的革命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无形的力量,应对当下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同时激励学生研读红色原典,再加上开设红色经典课程,这些红色经典教育形式可以让大学生得到感受深刻的教育.

红色旅游可以让人们到革命老区和旧址体会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环境,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红色旅游感受革命精神.在延安大礼堂有学者现场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旧居有老师讲解诗词;在鲁艺旧址观看延安时期的经典剧目《白毛女》等.这些资源可以消除大学生由于时代原因造成的与红色经典的距离感,让他们体会到红色经典的艺术感召力,引导他们阅读更多的红色经典作品.

红色原著“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不仅有反映工农兵生活的,还有像《青春之歌》这样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史的长篇小说,这些作品往往将革命叙事和情感叙事交织在一起,情节内容也丰富多彩,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早已被肯定.作品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传奇氛围、情感波澜、离奇曲折的情节等都是吸引大学生阅读的因素.

红色经典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以下作用.

1.主流价值观念的确认

主流价值,即指中国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学习红色经典,能教育大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随着高考理科不考政治科目的制度出台,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不是十分了解,又有网络信息的冲击,一些非主流的思想有了抬头.红色经典歌曲、影视作品起到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不是直接灌输观念,而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教育大学生,学习英雄形象,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集中表现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主流价值都深深地蕴涵在红色资源当中.[7]

2.先进文化的方向认同

学习红色经典,可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对低俗的、不利于人的发展的落后文化,认同有利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和谐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弘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使得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心灵自由、身体健康和精神财富.新的时代氛围,国际环境,国际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是各国的文化竞争加剧并且激烈,资本主义的势力渗透逐渐转变了形式,成为文化入侵.红色文化是抑制腐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文化的良药,是先进的文化,与低俗的、趋利的、商业炒作文化决然不同.先进文化在全社会的文化生活中的引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红色经典中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操、英雄主义情结、共产主义信仰等都是先进文化的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

3.高尚道德的自觉持有

拥有高尚的道德操守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志曾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这种自律表现为通过不断地强化自身内在的道德良知,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修身,甚至把修身同个人立身处世、治国安邦联系起来.道德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不仅个人的道德培养,而且社会道德规范的生成,都需要经历道德教化的过程.尽管道德教化不具有强制性,但它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形式.要开展道德教育,往往选择有高尚道德教化功能的资源.红色经典作品是开展高尚道德教育的首选.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拥有着先进的无产阶级道德规范,包括丰富的道德内容.其中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等精神内容.这些道德精神内容不仅规范和约束着党和政府的行为,同时规范和约束着个人.大学生学习红色经典,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高尚道德教育,这在当今的商业化冲击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是极为重要的.

4.健康身心素质的拥有

大学阶段是人一生的最重要阶段,是记忆力和身体状况最佳阶段,又是品德、信念、个性形成的时期,还是思维活跃,创造力上升的阶段.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接受红色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红色资源中的英雄形象身上都有着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他们在困难和死亡面前不低头,不屈服,这样的精神面貌正是当今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极为缺少和需要的.鲁迅先生很早就注意到只有健康的身体是无用的,必须先有健全的心智.一个健全的人是身心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当代大学生因为从小在家人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提高,他们没有经过苦难和挫折,所以耐挫力普遍较弱.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独立处理过事情.上大学后,离开了父母,学习独立生活,遇到很小的事情,就不知如何处理,心理压力很大,有的不知道与人沟通,少数则因为家境贫寒而固守在自卑的幻影里.长期的压抑情绪和脱离实际世界会导致心理疾病.近年来,学校已经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设有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做一些心理疏导.而阅读经典文艺作品尤其是红色经典能教育大学生拥有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优秀的品德,远大的理想,乐观的精神,形成健康的心理,远离心理疾病.学习红色经典能有效预防心理疾病,较之出现心理问题了然后治疗要早先一步,效果更好.

5.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对我国大学生的评价是:缺乏实践经验、创新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承受能力,所以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科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新型人才.大学生对红色经典的学习,可以学习到新型人才所具有的新品格.老一代革命者身上都有优良品质,比如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不服输的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等.大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行为,可以将英雄的品德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品质,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欣赏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参加红色旅游,同时与大学生校外实践活结合,这些实践活动包括与社会、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提高.

红色经典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应该在全国高校大力推广红色教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把中国的优良作风、传统、品质传播到即将进入到社会的新个体的大学生身上.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健康发展的社会.红色经典的丰富性、多义性和辩证性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视点和维度,革命时期它传播民族信仰,十七年期间它宣传政治意识形态,当下它引起怀旧教育民众,未来它哺育新一代,实现身心健康.

7,25(2):46-53.

[6]武忠远,侯业智.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实现形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3(3).

[7]杨宇光,胡松,朱小理.红色资源的功能及其转化的必然性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基金项目:2012年延安大学校级项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研究项目.

类似论文

全国艺术素质教育研修班,大学生素质教育全国

2016年全国素质教育舞蹈课寒假教师培训班(第三期)招生简章一、什么是素质教育舞蹈课 "素质教育舞蹈课"是教育部委托北京舞蹈学院课题。
更新日期:2024-4-9 浏览量:14734 点赞量:5458

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育

【摘 要】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教学,主要从艺术设计理论、个人素质教育、艺术设计实。
更新日期:2024-11-15 浏览量:141946 点赞量:30155

利用网络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

引言:互联网是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 互联网的产生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现代社会进入到信息网。
更新日期:2024-12-25 浏览量:157034 点赞量:3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