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服务开题报告

 1 选题依据

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部分公共部门也相继开始探索各自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有关问题.近几年来,龙口市立足自身经济实力和基础条件,把城乡体育一体化建设作为引领县域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使整个经济社会向统筹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迈进.但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社会需求、政府服务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已然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迫切要求.因此,理论界亟待开展对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2.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对完善体育服务体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国民体质给予了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是由国家倡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大众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一项跨世纪的、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生命力的宏伟事业.围绕体育领域的公共服务问题,国内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本文试图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体系、产品形态、供给和发展趋向等5个方面对体育公共服务进行系统的阐述.

2.1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含义

当前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两个术语是公共体育服务&rdquo,和体育公共服务&rdquo

针对体育公共服务,刘艳丽、苗大培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体育服务(《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樊炳有等在《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中指出,体育公共服务就是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包括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公共事业、发布体育公共信息等,为丰富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和创造条件.也有学者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共同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供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市民提供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可以看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界定是出于产品属性视角,即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体育服务就是体育公共服务.

针对公共体育服务,闽健等在《公共体育管理概论》一书中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肖林鹏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并继续提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各类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受益主体是全体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等观点.大体可以分为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制度性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性公共体育服务和政策性公共体育服务.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界定则是组织视角,即公共组织供给的就是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

综合而言,无论产品属性视角还是组织视角都存在着缺陷.综合当前学术界对体育公共服务&rdquo,和公共体育服务&rdquo,的各种认识,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提出体育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活动的总称.一般而言体育公共服务可以包括以下六类服务:健身设施服务、健身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健身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

2.2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研究尚未见报道.为科学开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我们不妨先在公共服务体系的属&rdquo,概念范畴内,对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邻近的种差&rdquo,概念进行分析,但这必须首先确定体育公共服务的上位概念&mdash,公共服务.所谓公共服务,是指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

学者李静指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保障人民群众体育权益的各种公益性体育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体育公共政策法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公共组织机构和人才、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体育公共服务的方式和体育公共服务的事业经费(《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曹可强等以区域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为依托,提出政府是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市场与非营利体育组织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实施主体.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和非营利体育组织的作用.

当前盛行的各种体育服务体系&rdquo,,部分可以归结为体育公共服务的范畴,如全民健身服务、基本体育服务等.而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涉及体育的部分也该纳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只是体育公共服务要素的静态集合,要实现体育公共服务要素动态上的提高,需要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行进行深入研究.

2.3 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

体育公共服务是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的基本精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两大基本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这不仅是《宪法》的规定和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要求,也是体育本质功能的体现.

作为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也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樊炳有等认为体育公共服务的总体目标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居民提供基本的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他在文章当中同时也阐述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其共同之处在于团结凝聚和以人为本.《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将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核心目标确定为:整合社会资源,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向市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及体育产品,以保障市民的体育权利的实现.

在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上,各位学者和课题组基本上达成一致,即认为其最终目标是立足于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体育生活环境,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完善体育服务体系. 2.4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在当前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不少硕博学位论文涉及到这个领域,如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卢文云的《我国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李静的《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王才兴的《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张小林等人的《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研究&mdash,&mdash,&mdash,基于西方公共产品相关理论模式分析与启示》等等.

对体育公共服务构成要件供给的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肖前在分析体育公共产品具有准公共性特征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的体育公共产品市场已经具备采用非政府供给的条件,可以适当引入非政府供给方式以满足大众的不同需求.李正明针对体育公共服务,提出对大众体育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适用公共生产、免费供给.同时在具备有效的宏观管理的条件下,某些大众体育产品可以采用私人生产,如交由一定的社会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负责,政府以公共财政对这些协会和俱乐部进行必要的补贴,即采取非公共生产、免费或成本供给的方式;对个性化需求的体育产品,采取非公共生产的方式;对国家运动队的体育产品,适合采取免费供给的方式(《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

樊炳有等人在探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中总结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模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渠道多元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学者们认为,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必须有政府介入,但却并不一定须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与手段是多样的,其所依托的组织机构也是多种形式的.以上观点已经成为共识.虽然学者们在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问题上较少争议,但在是否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民营化问题上却有大的分歧.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必然趋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条件并不成熟,因此要冷静分析,逐步发展,不可盲目推行.(《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当前我国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应立足于各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差异的实际,深入研究统筹城乡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相互关系;探索在当前条件下,促进各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应把握的重点、难点和阶段性目标.注重区域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探索不同区域的制度与资源约束下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路径.

2.5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取向.

对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取向的研究,当前研究成果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指向.第一种是以效率至上的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另一种则是以公平至上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另外,伴随着多中心体制理论逐渐渗透到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容纳两种价值取向的多中心供给模式也有学者提及.李静提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不可能走纯公益或纯市场的路子,要使体育公共服务既符合公平正义的标准,又提高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应该选择并不断探索公益化与市场化有机结合的道路(《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樊炳有总结出从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状况看,不是我们要不要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问题,而是如何不断创造条件加快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步伐问题.因为大量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果不积极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不仅政府难以适应民众对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政府自身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

针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取向,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和第三部门参与的模式,逐步实现区域乃至全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如何完善政府各项体育公共政策、保障参与主体的利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总之,以制度建设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改革,已经成为后奥运时代的核心问题.


2.6 结论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理念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体系和内容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形成了几种比较典型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模式.但总体而言,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还是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基础研究缺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研究成果还很薄弱,术语的使用较混乱.其次,研究角度局限.当前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大多从公共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出发,是其他学科研究路径和方式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研究出发点和论证体系均印着深刻的公共经济学痕迹,研究中公共管理和政策理论视野较窄.最后,研究结果缺乏针对性.体育公共服务研究成果没有合理地平衡区域发展和政策的关系.研究方法以理论论述和逻辑分析为主,相应实证研究方式欠缺,导致缺乏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以及现有经验的提炼,过于强调理论推演而缺少可行性考虑,理论成果的政策指导意义不强.

3.研究对象:龙口市13个镇

4.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优秀硕士论文网等途径整理相关资料.

问卷调查法:对设计好的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然后发放.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定性和定量).

专家访谈法

逻辑分析法: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5.论文框架:

5.1 城乡一体化的含义、体育公共服务的含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

5.1.1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5.1.2 体育公共服务的含义

5.1.3 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实践

5.2我国当前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现状及问题

5.2.1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背景

5.2.2我国城乡体育一体化道路的客观必然性

5.2.2我国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所取得的成绩

5.3龙口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5.3.1 龙口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5.3.2 龙口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特点

5.4体育服务认证龙口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

5.4.1 体育服务认证的含义

5.4.2体育服务认证的价值

5.4.3 体育服务认证的结果

5.5 推进龙口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5.5.1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5.2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机制措施 6 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龙口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和重新构建的方面做出说明.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确立体育公共服务内涵,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构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使体育公共服务更好的满足大众需求.

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择、对龙口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地考察.

7.本研究的创新点

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领域,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体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而且是满足大众体育需求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顺应了国际体育行政改革的趋势.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根本参照系.在科学把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还要遵循政府主导性、需求导向性、公益性、全民性和便利性等基本原则,通过有效手段配置体育公共资源,组织并向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以保证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

8 预期结果

8.1龙口市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完全建立

8.2龙口市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

8.3相关配套法规还不完善

8.4体育服务形式缺乏多样性

9 写作计划

本论文预计用17个月的时间完成,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集资料,初步确定选题方向,参加院毕业论文预开题.

第二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在预开题的基础上,完善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09年5月至2009年7月,撰写论文开题论证报告和文献综述报告

第四阶段:2009年8月至9月,继续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写作论文框架和结构.

第五阶段:2009年10月至12月,论文写作并形成初稿,请导师给与指导

第六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按照导师要求进一步修改论文.

第七阶段:2010年3月至4月,论文定稿,准备盲评.

10 实验经费

资料费:800元

问卷调查:900元

差旅费:500元

论文打印、装订费:800元

共计费用:3000元

 11 参考文献

[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8):1-4

[2]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6):20-24

[3]范宏伟,靳厚忠,秦椿林等.中国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9):12-16

[4]王维,孙岩,王健.我国县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1):47-50

[5]韩振普.县域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J].理论学刊,2009(9):76-78

[6]张彤艳.上海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7]齐立斌,李泽群,曹庆荣等.关于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9,30(6):59-62

[8]钱伟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63-66

[9]路军.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研究&mdash,&mdash,兼论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D].江苏:苏州大学,2008

[10]陈弋.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1]夏成前.构建江苏省城市社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4

[12]龚超.青岛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13]陈玫.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框架探讨[D].厦门:厦门大学,2009

[14]廖金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8

[15]张小林,白晋湘.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研究&mdash,&mdash,&mdash,基于西方公共产品相关理论模式分析与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431-434

[16]王秀霞.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mdash,&mdash,兼以济南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09

[17]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72-475

[18]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4):27-32

[19]李静.试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62-65

[20]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26-31

[21]郑家鲲,沈建华.长三角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基本矛盾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3):6-9

[22]蓝国彬.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5):56-59

[23]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9(2):1-13

[24]郑家鲲,沈建华,张晓龙.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8):35-39

[25]刘艳丽,苗大培.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J].体育学刊,2005,12(3):126-128

[26]秦小平,王健,鲁长芬.实现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刍议[J].体育学刊,2009,16(8):32-34

类似论文

张家口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议题之一,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
更新日期:2024-8-27 浏览量:108366 点赞量:23878

体育类文开题报告

体育开提报告范文:目的:提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安定团结,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引导。
更新日期:2024-1-3 浏览量:5713 点赞量:2260

体育公共服务文提纲

 1选题依据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部分公共部门。
更新日期:2024-2-6 浏览量:7713 点赞量:2785

体育舞蹈文开题报告学校史

附件:最美舞者暨2016年世界体育舞蹈节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报名表选手编号(导演组填写):贴照片处姓名:年龄:民族:出生日期&。
更新日期:2024-8-8 浏览量:16427 点赞量:4880

体育系文开题报告

范文一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1381 点赞量:1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