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自然审美的社会文化解读

项目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当代西方自然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2C02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美学的视角来分析当下自然审美风行的原因主要有:一为对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化和技术理性遮蔽自然的反拨;二是现代人通过自然审美超越现实生存境遇实现自我救赎.但当下的自然审美具有一定的虚假性:科学技术理性导致现代人的自然审美感受能力日益衰退;自然审美作为一种潮流逐渐融入到商品大潮中,并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关 键 词 :自然审美;技术理性;救赎;消费时尚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2

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新的潮流:极力贴近自然.社会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城市周边各种“农家乐”的兴盛,还有人们对于极地或原始森林的热衷,都无不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与回归.沼泽、荒野、沙漠、冰川、极地等都是人们选择的主要欣赏对象,越是无人触及的地方,越是人们的最爱.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引发了哲学领域的转向,当代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曾预言说:当今哲学会有一个荒野转向.自然审美的勃兴,除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意识的觉醒外,还有来自人们对于审美方面的微妙变化.


一、

当下人们何以对自然有如此深厚的审美情怀?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自然审美潮流是对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化和技术理性遮蔽自然的反拨.现代文明即是一种都市文明,都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立交桥、停车场、商场、摩天大楼、火车站等所有都市化的事物都导致了人与土地的分离,城市意味着摩天大楼对森林和田野的控制与征服.而在这种都市化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与自然越来越疏远,脱离自然的节奏与韵律.都市人居住和工作在配有空调的高楼大厦中,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气息和冷暖变化和季节的更替,一切都在人工的环境中进行.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为种种机械所控制,如电脑,手机,等的运用.正如鲍德里亚所言,这是一个符号内爆的世界.城市的生活,即是符号充斥的世界,也即是自然消失的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也即是科学技术理性大行其道的过程.科学技术理性即是对自然的征服和对自然的遮蔽.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里激烈的批判了现代科学理性对自然的压制与征服.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理性即是从十世纪的启蒙理性开始的.他把启蒙理性理解为一种工具理性,其本质即同一性思维,也就是主体在客体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反过来抽象出的概念获得自律后任意支配和控制客体与对象.在阿多诺看来,科学即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和规则,然后又不断扬弃自然的过程.启蒙理性一方面促进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在运用其内在的同一性原则不断压制和破坏他者,尤其是对于自然的控制,“人们在自然中想学到的就是如何利用自然,以便全面的统治自然和他者”.[1]3海德格尔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的科学技术对自然的遮蔽.在他看来,自然或物是自行涌现和自行绽放的,但自然或物的涌现绽放最初并不等于物是“什么”.物作为什么来存在,与人特定的揭示方式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科学性的认识与技术性的实践这两种基本的方式规定了自然与物.这种对自然的规定,使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自然只看到其认识和使用的价值,从而也就堵塞了自然其他可能的存在方式,“这一揭示方法勒令他把自然当做一个研究对象去靠近,甚至自然对象消失于定位-储备的无对象之境”.[2]150都市化和科学技术理性导致自然的遮蔽反向激发人们找寻自然,因为自然是人性的一部分.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分析了十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们为何热爱自然.在他看来,是因为自然那种寂静的在发展过程中的生命的特性使人感到一种人性的和谐,而不是人性的分裂.自然是人性本身是的东西,自然是人的存在状态.在古希腊社会,自然还是人的一部分,因此自然与人是一体的;但在近代社会,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分裂.因此,在近代社会诗人们在诗歌中感伤自然的失去和追寻自然.自然即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一种本能性的追求.

其次,自然审美通过超越现实生存境遇成为现代人自我救赎的一种路径.正如马克思所断言,现代人已被“异化”丧失了自由.无论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都市化还是科学技术理性对自然的遮蔽,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遮蔽与异化.都市的生活使人们感受到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但同时人们的精神与心灵空虚无聊感日渐深重.而科学技术理性更是通过剥离自然而使人自身处于遮蔽之境:“这里,两者的存在样态是相互生成并且对等的:人把物揭示为什么也就同时把自己揭示为相应的什么.物的遮蔽也就是人的遮蔽.” [3]38人在现代社会随着自然的遮蔽而逐渐也丧失了作为人原初的本真性.人如何救赎自己?自然审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逃逸现性生活的途径.自然的魅力不同于人工品的一般特性,它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性和强大的潜力.康德就认为自然美比艺术美更具有优越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艺术是人为的规则强制的,而自然不是.自然的无形式、丰富性、生动和深邃及无限性能够让人感到自我力量的强大,从而使人处于一种极大的自由中.康德说:“不能纳入任何音乐规则中的鸟儿的歌唱,也比哪怕是依据一切音乐艺术规则来指导的人类的歌唱,显得包含有更多的自由、因而包含有更多适合于鉴赏的东西.” [4]80自然超出了人的控制范围,超出人们日常经验范围,这正是自然美之所在.阿多诺说:“大自然的美是事物中非同一性的残余.” [5]大自然的美是非同一性思维可以掌握的,但正是自然的非同一性及非一般思维可以掌握,所以自然之美更接近真理,更能显示整个宇宙的精髓与真谛.大自然以它非命题式的语言将世界的真理显现,从而使现代人暂时逃离现代科学理性生活获得解放.海德格尔更是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现代人为何对于自然迷恋.在《我为什么住在乡下》一文中,他分析了人在自然中生活具有一种单纯的丰富性.虽然远离了都市喧嚣的生活,但在与世隔绝的境况中人却感到一种扎根于大地的充实感.海德格尔说:“孤独有某种特别的原始的魔力,不是孤立我们,而是将我们整个存在抛入所有到场事物本质而确凿的近处.” [2]84他把在自然中的居住看成是人自身在场的一种表现和呈现方式.因此,赫尔德林“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成为他崇奉的诗句.人存于大地与天空“之间”,“诗意”并不意味着对大地的逃离,而是“在大地上的安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反,喧嚣的都市生活与成熟的技术理性,使人的存在往往成为飞离大地、脱离根基的非本真的存在.大地与自然是对抗都市经验与技术理性的唯一的将人进行救赎的路径. 二

现代人能否在自然美的沉迷中真正实现自我救赎?我以为,当下的自然审美作为一股潮流只是一种表象,人们的自然审美意图往往在现代化的陷阱中难以超越.

首先,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能力已经很难适应于对自然美的欣赏,人们对自然的感受力正日渐下降和减弱,这主要归因于科学技术理性的发展.英国美学家赫伯恩在论述人对自然的这种审美危机做出了一些解释:“科学的成果也使人们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产生了迷惑与彷徨.” [5]366尤其是显微镜与望远镜这些重要的科学手段将自然的认识纳入到实验室,自然景色的各种鲜活的形象在科学的揭示下变成了一堆僵死的材料,而对于自然本身是什么,人们无需过多地追问.赫伯恩认为,虽然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然美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但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使自然本身祛魅,将自然变成了活生生的科学认识的对象,因此自然审美必然出现新的危机.阿多诺也表达过相似的担忧:“你越是认真热切的观看自然,你对自然美领悟越是微乎其微,除非你已凭借某些直觉手段把握了自然美,审美行为看起来是童年时期接触自然美的结果或副产品,随着审美行为的成熟,它将背离自然美的意识形态方面.”[6]他认为,审美行为的成熟与审美经验似乎是相反的.审美经验匮乏的儿童反倒对自然美的领悟更加深切.在阿多诺看来,对自然的欣赏需要的是那种无意识的统觉.也就是说,随着现代人分析成分,理性成分的增多,对于自然的审美欣赏反倒越来越不准确.所以,现代人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知识不适合甚或阻碍自然美的欣赏.同样,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的科学理性发展的历史,但是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却反在走下坡路.古希腊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者对自然的欣赏与崇拜,我国魏晋时期对自然山水的崇尚与体验,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美之热爱和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与自然却越来越隔膜和疏离.

其次,当下人们的自然审美情怀逐渐被商业大潮和市场经济所操控,融入到消费主义的大潮中.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只是虚假的消费行为,而无法真正感受象海德格尔所阐释的向大地的回归和真正意义上的还乡,无法真正回归自我并确证自我的在场.阿多诺深刻剖析了消费主义对自然欣赏的影响.因为商业的操纵和规划,真正的自然已完全为社会非自然的东西所吸收和同化,回归自然只能意味着对整个社会的认同,而不再具有批判现实通向自由和真理的功能.自然美沦为意识形态观念,它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提供了一种伪装性的.自然因其“纯真性”成为掩饰现实生活的手段,并造就了人们仍在和谐幸福生活的假相.日益发达的旅游业表面看起来是人对自然表达亲和的一种主动选择,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但实际上完全受经济利益驱动. 阿多诺的理解并不是危言耸听.的确,在现代这个商业社会里,自然变成了被消费的商品,自然元素被加以滥用,扭曲了自然的本来面目.在迪斯尼乐园里,我们可以看到米老鼠;在电视和各种宣传画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芭比这个风靡全球的动物形象;在公园或风景区里,我们可以看到瀑布.但无论是可爱的芭比与米老鼠还是瀑布,我们看到的自然已经不是我们所要感受的自然,芭比已经不是在自然界里那个高贵的生物.按照阿多诺的逻辑,自然已经被文化工业所侵蚀,并按照文化工业标准化的原则来生产.或者依据本雅明理解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那样,自然于当今也在不断地复制.卡尔松深刻地论述了各种机械和技术手段将自然风景进行复制的情形和产生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重点提及的是,摄影技术的运用影响了自然美的欣赏.摄影,就象当初人们发明的镜片和照相机一样,使自然的各种细节越来越不明显,强调全面的关系和样式,但是对自然本身的欣赏却有很大的局限性”.[7]33一方面这些复制技术手段使自然的欣赏普及化,另一方面却使自然美本身发生了改变.卡尔松认为,这些对自然进行复制的技术手段就是将自然用“框”框起来,加以形式化,这种强制性的框定实际上是对自然的一种歪曲.自然本身是无边无界的,是变化不定的.这种“风景如画”的审美原则将自然缩干为如同艺术一样的人工制品,其最终的产品就是风景照片和风景明信片.在自然美的复制过程中,科学技术手段将立体的有生机的自然定格为二维的僵死的自然.

无孔不入的科学技术理性和商业大潮使自然审美潮流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因此人们希望逃离异化生活的企图无疑是乌托邦幻想.因此,阿多诺悲观地把自然的救赎使命放在现代艺术上.但实际上,现代艺术也并不能救赎自然,因为现代艺术在现代性的陷阱中也无法确保自身.我以为,当代生态美学提出的口号:把自然当做自然来欣赏,而不是文化符号,或许是当下的自然审美摆脱困境的最好出路.

类似论文

《美丽曲线》的社会文化解读

摘 要:英国当代作家阿兰霍林赫斯特的小说《美丽曲线》中主人公、同性恋者尼克有着三段具有悲彩的感情,从社会文化的。
更新日期:2024-8-10 浏览量:105488 点赞量:23061

我国市民社会文化环境之审视

摘 要:根据查尔斯泰勒的市民社会标准,当前我国仅拥有最低限度意义上的市民社会 我国市民社会的文。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3156 点赞量:8391

加拿大公共档案馆社会文化功能

加拿大的公共档案馆,有三个不同的层次,从高到低分别是联邦档案馆、省档案馆、市档案馆,分别由联邦政府、省政府、。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1949 点赞量:6219

建筑内部装饰的文化解读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意识和内涵也不断提高,对自ð。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20231 点赞量:5508

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求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不仅不能轻视学困生。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8006 点赞量:13772

自然辩证法与社会的

摘 要:我们知道,自辩法诞生于19世纪中叶绝不是偶然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诸多因素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3537 点赞量:32410

体育竞赛规则的文化解读

摘 要:规则是由一定的行为主体指定的要求,准许某一类人或者社会团体以某种形式行动的指令性原则,我。
更新日期:2024-8-10 浏览量:104893 点赞量:2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