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诚信教育,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摘 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通过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关 键 词:高校诚信教育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概念,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005年2月19日,总书记在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与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作为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之一,凸显了“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大学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和谐社会这一治国理念和方略的贯彻与实施,也是当前高校现实的客观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阻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其诚信表现也有所不同.某高校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主流和总体水平较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重要品质之一.

诚信极差的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处于中流水平,但是,调查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在与本人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呈现不诚信现象也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情况:(1)认同诚信道德的矛盾心理,对周边诚信认同度不高,对自己诚信度认可较高;(2)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3)选择诚信时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4)把不诚信原因归结为外界因素.

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失信行为,具体表现为:(1)考试,近一层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经常,逾五或多的承认自己曾;(2)毕业生自荐材料“注水”现象,就业自荐中夸大自己的能力,经历,蒙骗招聘单位;(3)就业过程中随意毁约,学生择业时,脚踏多只船,签约后随意毁约,或者工作不久达到目的后就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破坏了学校的就业秩序;(4)恶意欠费,国家和高校为贫困学生专门开设“绿色通道”,为其申请缓交学费,申请各种特困生补助提供方便,从各种渠道防止贫困生缴纳不起学费而辍学.但有部分别有用心的同学,却钻政策的空子,故意欠费,将父母给的学费用于上网、交友,吃喝;(5)拖欠贷款,1999年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此举却遇到了“信用”瓶颈.据教育部2006年3月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06.8万人,合同金额172.7亿元,但在已到还款期的大学生中,有20%以上的贷款者不同程度存在还款违约,导致部分银行已明确表示暂停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


这一些失信行为,不仅极大损坏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影响着大学校园和谐的氛围,也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社会呼唤诚信,教育呼唤诚信,要构建和谐校园,要建立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形成.

二、构建和谐校园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我国发展市场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他们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趋利性质,奉行经济利益与效率的原则,使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的行为和现象,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弄虚作假等,使诚实守信者得不到相应鼓励和保护,更谈不上受益,而不讲诚信的人大行其道,轻而易举获得各种利益,大学生也受这种种现象的冲击,从而不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只追求自身利益与效益的最大化,进而丧失了诚信.

2.学校诚信教育滞后和管理上的缺陷.首先,高校在诚信理论教育上,认为诚信教育应在中小学完成,因而忽略了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及出现非诚信的行为现象未能及时进行正确引导,这种观点显然滞后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要求.同时,许多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实,诚信教育内容过于单调、抽象和枯燥,学习好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因此,导致学生采取非正确手段提高成绩.另外,高校个别教师诚信素养不高、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淡漠,专业水平不高,也影响到学生的诚信行为.最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估体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尚未建立起信用保障体制,使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现实责任感不强的学生放弃诚信原则,做出一些诚信缺失的行为习以为常,而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公正和不诚信的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3.家庭教育乏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智育,只要能考高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对德育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孩子出现的不诚实行为没加以适时的引导;另外,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诚信行为影响子女,自己的一些不诚信行为也是导致部分子女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4.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失衡.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方式,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对人们诚实守信的要求就愈高.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竞争是一个“黄金法则”,许多大学生误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获得高级别的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等,这些外显的“硬件”越多,就越有竞争力,而诚实守信这种内在素质,则是可有可无的,虽然也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信,但由于来自社会各方面思想的多元化碰撞,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在完善自身修养时,忽视了诚信是自身修养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三、科学把握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好的社会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针对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情况,立足现实,以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种措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实现校园和谐.

1.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良好的诚信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诚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国家政府要下大力气加强政府诚信行为,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改进政府管理作风,树立一个勤政为民,取信于民的政府形象;其次,努力优化社会舆论媒体环境,充 分发挥舆论媒体在诚信道德教育中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大诚信宣传力度,树立起“守信者光荣,失信者可耻”的良好舆论环境;第三,以经济信用为突破口,对各行各业的失信行为重拳出击,让诚信作为诚信者的“通行证”,切实创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气;第四,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律法规,通过法制建设规范社会秩序,使作伪者无机可乘,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

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看,家长应调整自己对孩子重智轻德的评价标准,要鼓励和督促孩子讲诚信,同时要身体力行,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加以正确引导,给孩子营造一个诚信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建设要以诚信教育为基石,通过创新的思维开展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创建优良的学风、校风,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思考,通过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实现从诚信认知的积累到诚信情感,诚信信念的跨越,成为诚信的自觉接受者、宣传者、监督者和捍卫者.

2.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强诚信教育,构建具有“和谐”概念的校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导性地位.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的确,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高校开展诚信教育,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言行.杜威也说过“每一门学科,每一种教学方法、学校中的每一偶发事件都孕育着培养道德的可能性”,所以应抓好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机会,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塑造功能融合起来.广大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应具备勇于责己,不护己短,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言出必行,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等优良品质,要遵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提倡学术自律、严谨自学,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以身立教、以行导行,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引导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完美人格,懂得诚实守信.

3.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贯穿和谐校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基石,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紧紧抓住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分阶段,重实效的开展诚信教育,大力营造诚信和谐的校园环境.一是以新生入学为契机,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让学生清楚诚信的含义及诚信对每个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入学后刻苦学习,诚实应考,诚实教育;二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突出“两课”教学的坚定性和彻底性、时代性和现实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效果的实效性;三是加强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结合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是职业生命的观点,教育大学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四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把诚信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激励学生的诚信道德情感,强化学生的诚信道德意志,进而在大学生的内心形成诚信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4.建立高校诚信监督体系.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培养,还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在新生入校时就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诚信档案,如实记录下学生在校时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信用记录等,这一记录成为学生在校期间评先选优、能否借贷、就业推荐等的重要依据,学生毕业时,这份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并交用人单位,把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使学生的诚信档案成为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这也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的一个结合点,具有自律和他律双重作用.(2)借助校园舆论监督,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刊物、校园网络等舆论阵地的监督功能,对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监督,促进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3)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诚信管理制度.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要依章办事,做到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对学生评价时,要重视道德标准和道德评价,而不应只看学习成绩和能力.(4)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对失信学生要给予惩罚.大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一定认识,只是没有意识到失信的严重后果,甚至有些人感到不诚信反而给他带来好处.在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的时候,这些容易使大学生心理转变进行效仿.因此,加强对不诚信的惩罚力度,是对诚信体系的有利维护.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在于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诚信的后果,从反面来教育大学生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5.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诚信品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身体力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通过亲身实践和情景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因此,诚信教育要走出校门,让大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教育,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高校诚信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只有抓好诚信教育,才能实现校园和谐,而校园和谐正是诚信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类似论文

对构建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的

1、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在80多年历程中战胜各种挫折、取。
更新日期:2024-8-28 浏览量:107377 点赞量:23349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摘 要: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构建和谐校园也提上了日程 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
更新日期:2024-5-24 浏览量:72746 点赞量:17127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探微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
更新日期:2024-2-17 浏览量:34091 点赞量:9008

新时期高校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诚信建设是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诚信历史内涵和现代意蕴的诠释,探讨诚信对于和谐校园构建。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21036 点赞量:6274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的新视角

【摘 要】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和谐的人的存在,而和谐德育教育正是以培养和谐的人为最终目的&。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4147 点赞量:20641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摘 要:提高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21294 点赞量: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