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审视摄影

一、总述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与重视似乎越来越突出了,都在推崇一种民族特色,无论是从社会的哪个层面,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色彩,这也是在整个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较为醒目之处,更多的国家关注中国了.仅从摄影的角度出发,就不难看出,极具中国特色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世界的认同.站在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审视摄影,其中体现了诸多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在高校摄影教学中,恰当的采纳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摄影教学增添一笔新的色彩,也未尝不可.

在中国传统美学当中,一些“意识”在指导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观点.当然在学术界的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格格不入的,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樊美筠所写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一书中,对这种态度却持一种保留态度.“我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确实与‘现代化’格格不入,但这种‘现代化’是有特定含义的,这就是‘西方的现代化’,即建立在工具理性和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化.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格格不入,恰恰表明,它是超越于西方现代化之上的,它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一笔宝贵的思想资源.”“这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文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一个美的海洋.”樊美筠从中选取了若干特征、若干思想、若干倾向,来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解读.“对于我来说,中国传统美学就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品味她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时,不禁触发了我从摄影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传统美学在摄影上的显现,站在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上来审视摄影,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摄影教学.

二、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看摄影的艺术意境

“整体意识”贯穿中国传统美学的始终.所谓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体意识”概括讲来就是“以整体为美”.“以整体为美”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也是艺术创造原则,更是审美欣赏原则.

在中国古人眼里,天、地、人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艺术的使命就是反映、展现、参悟这一整体,反映这一整体的艺术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中国古人对于“整体美”的追求,不仅生动地体现在中国古代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艺术作品中,而且明确地凝结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许多基本范畴中,特别是“道”、“和”、“意象”、“意境”等重要审美范畴中.在中国美学史上,几乎没有艺术家不把整体美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美永远是真善美的统一,主客观的统一.美的事物永远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孤零零的事物永远不会产生美感.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和”的关系中才能产生美,所谓“和”的关系,正是一种审美关系,孔子所推崇的正是这样一种“中和之美”.所谓“中和之美”,也就是一种“整体之美”.摄影艺术意境,是一种内在的最高艺术境界,是摄影艺术作品呈现出的含蓄而隽永的艺术意味.就实质而言,摄影艺术意境是一种审美意象,是一种在意象基础上产生的心境,是摄影审美活动的最高标准和最高追求.这种摄影特点与传统美学中的“整体意识”所强调的“意象”、“意境”不谋而合,可以说是有着同样的审美标准.

现代摄影艺术的意境,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统一,呈现为一种理性的外延.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摄影家因体验人生、体验社会生活而触发情感,萌生创作冲动.当这种情感与人类的情感,与时代的情感相通时,感性情感升华为了理性情感,转化为了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情感,并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便取得了情与理的统一.摄影家这种理性情感的物化形态便呈现为一种隽永的艺术意境,一种在有限画面中表现出无限理性外延的境界.在《远游》一照中,郎静山老人借助高调将景物朦胧化,竭力营造出一种“国画大写意山水”的效果,情景交融的画面流露出一种清淡、素雅和飘逸的意境.

三、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人文导向与纪实摄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人学.诸子百家都对人、人生做出了独到的哲学观照.儒学的核心是人学,孔子的最大贡献是把中国思想界的着眼点“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开了中国人文、人本思想的先河,此后中国思想之河便沿着这一渊源流淌着.因此之故,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洋溢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和韵味,始终贯穿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这一人文主义的主旋律.中国传统美学也始终是立足于人,并最终指向人的,它所关注的始终是人的精神发展,是人生活的意义,所以,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论是儒家美学还是道家美学,对于人的问题都非常重视,并提出了许多至今仍不失为真知灼见的美学思想,特别是儒家美学,更充分意识到美和艺术对于人生和社会所具有的独特而必不可少的作用.这一优秀传统,对于我们今天价值重估、重建人文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也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美学中包含着一种明确的人文精神,它始终是指向人的道德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它始终关心人生活的意义.它们的审美价值始终是依附于其社会价的.这一点与纪实摄影的社会功能不谋而合,黄少华1986年所做的硕士毕业论文《论纪实摄影》中,他对纪实摄影的定义是: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时世界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形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纪实摄影所具有的社会学功能,关注的是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里也体现出明确的人文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纪实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依附于其社会价值的.

我们来看谢海龙的《我要上学》这本摄影集,这是他走访了16个省40多个贫困县的150多所农村中小学,行程4万多公里所拍摄的纪实作品,他的这些反映失学儿童和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现状的照片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到海内外,大陆和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以及一些外国人在惊愕于现实情况的严重之余,开始以各种方式响应捐助的呼号.这可以说是自纪实摄影传入中国以来,较为成功的一个范例,通过这个摄影纪实作品,谢海龙也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中国大众社会中“影响力最大的摄影家”.美国纪实摄影家刘易斯海因受国家儿童劳动委员会的嘱托,深入到国内各地的矿山、磨坊、纺织厂、罐头厂、田间和城乡街头,拍摄了大量反映使用童工这一恶劣现象的照片,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在公众中一起了极大愤慨,直接促成了“禁止使用童工法”的通过.如此等等的纪实作品不计其数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这里不难看出,纪实摄影的社会功能的重要性.


如果说纪实摄影的这一重要特点与作用是符合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人文导向的话,却也是恰如其分的.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人文主义较之西方的人文主义具有早熟性,西方的人文主义兴起于14世纪,而中国则发生于三千多年前 0340;周代.我们姑且不去论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仅是站在世界文化大同的高度上来审视,这一人文主义精神是整个社会所共通的,不论处于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在关注着人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摄影产生之前,人们是用文字的图画来表现这一关系,而摄影产生之后,就有了极大的便利性,可以更直观地去关注整个社会的生存及发展状况,给予人类更多的警醒,促进社会的大发展,从这一点来讲,纪实摄影拥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而这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更是一种历史的契合.在摄影教学中,提倡这种人文导向,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是十分必要的.

四、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创新意识”与摄影的创新

清朝美学家王夫之,重诗歌意象的独创性,“凡言法者,皆非法也.”李渔推重“意取尖新”.叶燮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是,艺术要想由衰而盛,就必须变化,就必须创新.提出“以创辟之人为创辟之文”的名言,指出“相似而伪,无宁相异而真.”石涛倡导“借古以开今”,强调一个画家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自己的笔墨像某个古人,应当从中化出来,创造出自己的风格.郑板桥也是一位钟情创新、具有开放心胸的美学家.他坚决反对因循守旧,将创新与审美明确联系起来,认为艺术家只有不依傍前任,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所创作的作品才有美感可言.明末清初美学家傅山提出“非法,非非法”的主张等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美学家、艺术家灵魂深处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一种尊崇“能自驰骋,不落蹊径”的开放性的超越意识,是对封闭的泥古意识的拒绝.它鼓励人们用“别眼”看事物,倡导别一种思路、别一种写法、别一种风格,使人们发现别一种存在、别一种境界、别一种意蕴.这对于摄影教学中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中崇尚创新的传统,自觉地创新意识深深地根植于许多美学家、艺术家的思想中,这种创新意识绝非少数个体的思想实验,也并非刻意的“标新立异”,它往往折射着时代意识,是时代精神的先导和精华.中国传统美学家的创新意识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往往与个体意识的觉醒相联系,与自由意识、解放意识相联系,崇尚自由解放的美学家、艺术家必崇尚创新.创新的结果就是多样性和多元化.尤为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美学家的创新意识最终往往走向“自然”.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新纪实摄影最伟大的旗手――罗伯特弗兰克(1924―),他出生于瑞士的苏黎世,从1942年开始认真学习摄影,1943-1944年间,他担任苏黎世格罗里亚影片公司的摄影师,并在1946年左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街头摄影独到的风格.在弗兰克赖以成名的《美国人》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用抽象表现主义积极、敏锐的精神摄取影响、而又不带任何绘画的痕迹的.在拍摄的28000多张照片中,选取了颇受争议的83张结集为《美国人》,以一个旁观者审慎的眼光记录了这个张狂而又潜藏着众多危机的国家纷乱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人》成为纪实摄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传统纪实摄影几乎彻头彻尾的颠覆了.

在拍摄内容上,以客观而个性充盈的方式展示了那些疏离、孤独、麻木的美国人在最普通的公众场合下展示的最平庸的形象.美国的《大众摄影》杂志说:“如果这就是美国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把它夷为平地,一切都重新开始.等这本书是对美国的一大攻击.等你会发现《美国人》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生厌的摄影集.”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些照片极象“垮掉的一代”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视觉翻本.它之所以不为公众接受,“并非由于它错误地描写了美国,而是因为它唤起了美国人对所有生活经验中消极部分的回忆,而且,《美国人》的描写看起来与社会上盛行的对美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赞誉之词大相径庭.”(亚历山大那斯特伦科,美国学者)

在拍摄手法上,他的照片与那种古典主义的正统风格格格不入,他甚至指责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忽视了现实中更多的平平无奇、没有戏剧性可言的时刻――“你会觉得布勒松除了对美感和构图以外,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感受.”弗兰克极其随意甚至敷衍地使用35mm小型相机,照片颗粒粗糙、构图零碎、焦点不实.而这样的技术质量恰恰与他所反映的内容相吻合.在拍摄方法上,弗兰克几乎是随心所欲,没有什么计划性.在编辑方法上,“兼有情景性和上下文的逻辑性”,每一张照片都要依仗另一张而得以展示.

五、结论

摄影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是一个舶来之物,但其中不乏渗透着中国的传统美学观点,运用中国的传统美学的观点及方法可以让我们对于摄影及教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及创新.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述方式,一种更能揭示自然的手段,一种丰富人们视觉的形式,一种传达情感的载体.

类似论文

美学的多样性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复兴

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将于8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美学的多样性”,预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
更新日期:2024-3-21 浏览量:46574 点赞量:11452

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影视广告的融合之探究

摘 要:论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的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影视广告思想,而现。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3577 点赞量:7108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摘 要:传统美学对我国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设计思想 当然,我们也在不。
更新日期:2024-8-12 浏览量:107059 点赞量:23771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体现

【摘 要】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就如水之源、木之本,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是体现企业综合素质的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4230 点赞量:19330

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中国传统篆刻艺术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格式塔心理美学的角度,首先阐释篆刻艺术之所以能引起观者主观情感波动并产生审美体验的原。
更新日期:2024-7-16 浏览量:95583 点赞量:2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