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客观性刍议

社会科学是从传统的人文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它至今还带有人文学科的痕迹.但是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科学的极大鼓舞,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其根本任务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袁方,1995:14).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项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和意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性问题就成为一个始终萦绕的问题,问题纠缠的大部分源于对“客观性”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

一、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研究对象上说,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现象,是没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自然客体.自然客体是一种物态性的实体存在,客观实在性、可重复显现性和历史发展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李文华,2006).社会科学通常是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社会世界的现象是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本身(王忠武,1999).这个差异似乎一目了然,其实它隐藏着更深刻的分歧,甚至可以说,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其它方面呈现差异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社会科学在客观性方面呈现争论的源泉.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为研究对象,而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二者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差别是显然的.有人否定社会科学客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社会生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参与其中,社会现象本身多系主观性所为,因而缺乏客观性.这种观点是把客观性的含义看做那种无人介入的、纯自然的客观性.但是,笔者认为,客观性包括“那些存在于人活动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客观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其社会功能集中表现在改善社会管理和制度文明建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身的客观性.总体而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程度可以说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键的地位上.且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均具有主导、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

二、基于社会科学的知识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可以表现为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果决定论和普遍性等几个特性(袁方,1995:14-16).具体而言,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系指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而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那样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社会科学知识的因果决定论是指,社会科学家也像自然科学那样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社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指,要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并把这种普通的、简化的因果说明应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包含了不同文化价值下的人对同一种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从以上罗列出的几个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科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与自然科学相比,由于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而且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不严谨,往往难以达到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准确和系统的认识,社会科学知识也更容易受研究者本人的世界观、政治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与所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存在偏差.因此,从社会科学知识这个维度来说,目前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仅仅是一种“准客观性”,亦或说是一种类客观性,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

三、基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早期社会科学由于受机械物理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科学的深度影响,坚持将社会科学的主观性视作不同主张的分水岭,主观性与“心理的、有价值的”等同.“心理的”具有私人性(袁继红,2008).孔德、迪尔凯姆等人推崇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排斥任何心理的因素,探索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社会规律,追求普遍的唯一的本,即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因而,孔德等人将“心理的”对立面视为“客观的”,并主张用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方和比较法等研究社会现象.此外,李凯尔特、狄尔泰等人则将社会科学研究的触角置于人类社会现象特有的价值上,人类自由意志赋予社会现象独有的价值.一切自然的东西都不具有价值,因而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文化科学),社会科学的课题具有私人性、独特性,只能采用“表意的”方法,把握主观的对象.“客观性”在此作为主观性的对立面被拒斥在外.然而,这两类主张由于都固守着明确的界限,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前者固守在价值无涉的自然领域,一味寻求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而不顾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后者则强调社会科学属于价值领域,认为社会科学不存在客观性,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实际上,大部分社会科学家都介于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中,韦伯的方法论思想最具代表性,他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韦伯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此外,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油研究.为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两个核心概念,也确保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性,同时也能很好的区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


四、总结: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

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党派,信仰哪一宗教,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袁方,1995:16).社会科学由于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机制,如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偶然性和独特性较大;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等,同时也难以摆脱与价值的亲和性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观基础上的,是在价值关联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被价值立场下 的人的普遍理解和接受的社会事实.所以,如果社会科学研究没有与任何文化价值相关联,那么任何处于价值立场下的人对于研究认识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也就因此取消了客观性的可能性实现,从这一点说价值关联是客观性的基础.

社会科学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是一个在动态中近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从文化意义上对历史因果分析的不断认识,是一个追求知识对具体实在的经验有效性和对这种经验有效性不断在文化价值上重新界定的过程(赖金良,1996).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表现是:这种研究由于实现了文化价值所界定的针对经验实在的有效性而被文化的人类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基础是文化价值和价值关联,这种研究的客观性来源则是这种研究所赖以获取的手段是被普遍理解和可接受到的,这种手段就是各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而这种手段的客观性基础是理想类型的开放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纵然如此,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并被其他学科所认可,其道路还是很艰难,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类似论文

社会科学的客观性

摘 要: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在中国研究领域刚刚起步的科学,不像其他哲学门类那样有大量的材料和。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2531 点赞量:3629

哲学社会科学普立法问题刍议

摘 要:尽快制定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和国家有关重大决策为此。
更新日期:2024-7-22 浏览量:94832 点赞量:2094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刍议

摘 要:科学、系统、客观、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是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与动力 然而,目前我国。
更新日期:2024-6-2 浏览量:15427 点赞量:5333

社会科学的客观性

摘 要:社会科学的客观性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科学哲学家一个主要问题 它与科学划界标准关系密切,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科学理论。
更新日期:2024-5-24 浏览量:68565 点赞量:15037

刍议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职院校专研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我国社会建设所需的人才,是现代我国高等教育௚。
更新日期:2024-6-10 浏览量:81010 点赞量:18121

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主体性刍议

摘 要:人的主体性自觉在历史上有一个漫长而不断深化的过程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理念,从。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31103 点赞量:28421

刍议如何加强10kV下客户工程验收管理

摘 要:10kV及以下客户工程针对于工程质量方面要求一般是比较高的,无论是规划,设计亦或是施工内容也都是。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3300 点赞量:29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