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剧视觉文化时代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摘 要 :以英剧的文学特色为引,探讨视觉文化时代影视与文学的关系.认为影视可以改变文学的观念疆界,可以成为文学的存在或书写形式之一,却不可能终结或替代整个文学.文学与影视有相互依赖和支援的一面,但并非是对等的.在视觉中心、技术崇拜的时代,更需要凸显文学对影视的支撑和滋养作用.

关 键 词 :影视;文学;英剧;文学气质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一、从英剧的文学气质说起

2010年9月,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推出的英剧《唐顿庄园》首播,迄今播出二季,不仅赢得了本国观众之心,还产生了巨大的海外影响,先后夺得美国艾美奖和金球奖的多项大奖,并在2012年上海电视节上摘取“海外电视剧大奖”金奖.电视剧从1912年泰坦尼克号失事带给英国一个贵族之家的影响讲起,其中财产限嗣继承法的限制,一对年轻人逐渐克服“傲慢与偏见”的爱情,立刻唤起文学爱好者对奥斯丁的文学经典的记忆.人们纷纷发问:此剧改编自英国哪部古典小说呢?

其实这出剧为英国身兼作家、电影导演和编剧,曾以《高斯福庄园》勇夺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朱利安·菲洛斯的原创作品.剧作所具有的浓郁的文学气质,集中体现了英剧的一大特色.

英剧的文学气质首先体现在充分利用本国丰沛而优秀的文学资源.作为公共广播电视代表的BBC(英国广播公司)出品了一系列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1978年开始,以恢弘的气势将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全部制作成电视剧;单是19世纪的优秀文学作品,诸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盖斯凯尔夫人的《妻子和女儿》(电视剧译名《锦绣佳人》)、《克兰福德》、《南方和北方》,等等,均在荧屏上一一展现.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传统文学的辉煌时期,从经典作家到有特色的小作家,BBC文学改编剧均给予关注,并因其对名著的忠实、出色的演绎、精美的制作而赢得一大批拥趸,BBC电视剧也因此几乎成了文学名著改编剧的代名词.

即使是并非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是由编剧原创的电视剧本,也往往具有明显的文学气质,这也是影迷们所谓的“文艺范儿”的一个重要标记.就以《唐顿庄园》为例,围绕着庄园继承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与爆发期间那充满变迁、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将人物与庄园的命运交织展开.其中有贵族、平民,上层主人、下层仆人,纷纭的人物,复杂的关系,锋芒毕露或是暗潮涌动的戏剧冲突,悬念丛生或是峰回路转的情节铺陈.不同人物之间的故事,各自独立又相互交错,表现出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复杂的人性.同样是原创性的、表现青春叛逆题材的电视系列剧,从2007年起在英国第四频道播出、也受到中国网友热追的英剧《皮囊》(豆瓣网上网友对每一季的评论少则数千条,多则数万条)就比美剧《绯闻女孩》深刻,写尽了青春的飞扬跋扈、张扬无羁和迷茫艰难,其中的现实感和人文意味,明显可见悠远的文学传统的影响.

英剧的浓郁的文学气质特性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视觉文化时代文学与影视究竟是何种关系?同是具有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学传统国度,中国可以从英剧发展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二、影视进逼.文学败退?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传媒技术的影响下,现代文化出现了从以语言为中心向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文化无处不在,影视观看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中心,而传统的文字文学作品的阅读明显减少,文学的风光不再.今天,我们不断听到关于文学因为受影视步步紧逼而节节败退的悲观说法,甚至“文学终结论”或“文学死亡论”时有耳闻.

“文学终结论”基于一种认识:存在着一个有着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疆界并固定不变的文学观念.应该说,文学自产生以来所具有的超功利性的审美属性,没有产生根本变化,但随着从口语媒介、文字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形式的更新,文学的文本形态在不断变化,相应地文学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就近现代文学中的大宗小说而言,印刷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世纪报纸的发展和连载小说的形式,推动了小说的文化消费,加强了小说认识和娱乐的双重属性.而20世纪以来影视这样的电子文本,采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可视可听,进一步强化了文学的娱乐本性,文学成为一种极其大众化的精神消费品.随着科技发展和网络普及,文学文本形态发生新变.据《新京报》报道,今年8月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显示:数字阅读已成出版潮流.当有人感叹文学退隐的时候,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农贸市场”:“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科幻·灵异”、“耽美·同人”等,之下还有“盗墓”、“穿越”、“后宫”等热门题材类型,数量惊人,阅读者众多.


今天的文学的生态是芜杂的,市场化、大众化和传媒化联袂而来,文学生产体制包括生产、流通、评介和接受,已经并且还在发生着变化.当我们把文学当做一个芜杂而真实的存在而并非一个抽象的观念时,我们就不再轻易地把文学看作“明日黄花”,或是把电子时代的主要符号——影像看作是文学的替代者.电子媒介时代可能会使一些文学样式衰落淡出,也会孕育产生一些新的文学样式;可能会使传统媒介的文学形态被冷落,也可能产生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融形态.

影视与文学各有独立性,但又密切相关,甚而相互渗透、相互成就.

第一,作为影视基础的剧本,本身就是文学体裁之一种.“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构成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在通常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四分法”中影视剧本属于戏剧艺术这一大类.它具备小说等一般叙事文学的特征,就戏剧冲突的要求和语言的动作性而言,它类似于一般的戏剧剧本,但又具有突出的视像性特点.

第二,文学作品是影视剧本的重要来源.文学经由文字传达,不能直接诉诸人的感官,但擅长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一般而言,叙事性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才适宜于改编成影视作品;而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许多先锋实验性小说,却很难改编为作为视听艺术的影视.即使如此,文学作品仍然为影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定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一部好的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文学作品,在改编之后一定会充满魅力.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在‘成功’电视剧中几乎占了一半.”英国作为戏剧的鼻祖之地和小说的创作大国,优质的文学资源成就了别具一格的英剧.

类似论文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摘 要 中国的影视与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当电视开始普及时,也由“影视文学”取。
更新日期:2024-7-8 浏览量:13562 点赞量:3816

视觉文化时代建筑学商品展示设计的

摘 要:当代建筑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时代文化因素的作用 建筑学广泛的吸收各种因素,以期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
更新日期:2024-5-19 浏览量:70967 点赞量:16419

视觉文化时代影像传播的新内涵

摘 要 本文从影像传播的技术,内容,方式,价值、意叉和国际竞争等六个方面简要的分析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传播的新内涵,探讨了影。
更新日期:2024-5-28 浏览量:71249 点赞量:16233

科举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摘 要 :科举是一种制度,但更是一种文化,这种制度文化塑造了不同时代的文人的精神风貌 从科举与文学的关系来审视和研。
更新日期:2024-6-3 浏览量:14169 点赞量:4663

影视与文学的关系

摘 要:在视觉文化冲击的今天,影视代替了传统文学的主导地位 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的普及更是使影视作品。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68873 点赞量:15115

泛文化时代的写作姿态

不少外行人经常问我,“你们那个潘小平,厉害!她好像什么都能写 ”我跟外行人不好说内行话,就形象化地回答一句,“全能选手,什。
更新日期:2024-4-25 浏览量:57183 点赞量:12957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的关系

摘 要:视觉文化的存在几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样漫长,视觉艺术也一直是作为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的一面镜子而存在的 传统的视觉文化。
更新日期:2024-2-8 浏览量:9417 点赞量: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