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文学版图上的黑蓝

记者:不管出版与否,你都会写下去吗

柴柴:嗯.

――摘自黑蓝文学论坛

此前不久,中国的上海一小撮诗人小说家聚集举办了“中国当代文学追悼会”,林林总总列举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很多“死因”和惨状.谁都知道,新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事物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不景气有目共睹,但是在文学刊物衰落的同时,网络文学悄然兴起,越来越占据了新生代小说作者和读者的视野.

有人问过我,纸媒文学和网络文学有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想了之后觉得之前的回答应该被否定,二者应该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说载体,说作者群,说话语权等都是表象,浮在水面的一层乱糟糟的水藻.实际上,绕来绕去殊途同归.纸媒文学永远不可能被取代和消泯;现而今的网络文学甄选、归类和反思之后,所沉淀下来的也必然经历结集出版.

哲学上爱用相辅相成来形容俩东西掰不开,纸媒文学和网络文学本身就不该硬生生掰开来看.拿最好举的例子来说,黑蓝文学(.省略)在经历了各种形式的讨论、选拔,近期呈现出来的成果,也是几本小说作者的个人中短篇小说集.看看封皮,看看宣传海报翻翻过去的老帖子――它们终于爆出油墨香来,不能不让人长出口气,感慨.

仔细翻看,除了几个作者冥思苦想的灯下余温,还能推出一千人等为了一个执著的信仰所付出的默默无闻的努力.这些人图什么呢看来,这“追悼会”,开得早了点.

汤锅里飘出一缕黑蓝

论坛是对应网络媒介而产生的新名词,中国古代有言日“坐而论道”,论坛的效果就是一群五湖四海的人,坐在自己的电脑前谈天说地资源共享.说点儿叫bbs,英文原词bulletinboard system,字面直译“公告板系统”.

最初的公告板系统的功用比较狭窄,主要利用网络较为便捷的特性传递股市方面的信息.论坛虽然同为单向传递信息,却较之公告板更为自由开放,时空连贯性好,从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随着社会进步,论坛原来单向传输的特点已经不能适应于这种发展的需要.渐渐演变推进,产生了具有双向传递心底和相互作用的多重功能.即一方发出信息的同时,另一方接受信息并作出信息反馈,达到即时交流的目的.这种公告牌鉴于其优点,迅速成了网上沟通交际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论坛的逐步成熟,部分满足了网友无处宣泄的发表欲;网络的匿名性,又给了他们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勇气,所以,在各个网站的建设当中,论坛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

网络文学就渐渐盘根错节地在网络上铺展开了.提到网络文学,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不够端庄.因为网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较为自由较为随意的前提.日前被炒作得火热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无法脱离市场经济的漩涡,在寻找大众口味的羊肠小路兜来转去.网络的点击量由“噱头”分量和金钱所左右,真正对文学深层的探究一步步被挤出大众趣味的圈子,变成了圈子文化和边缘文化.当代中国不乏令人眼花缭乱、名目众多的文学论坛,在此不加赘述.其中的绝大部分的工作内容是煲汤――“心灵鸡汤”,一锅接着一锅灌进人民群众日益张大的嘴巴里,烫得他们满嘴燎泡,但放眼望去仍是一片面黄肌瘦.为什么都是观音土.从这一点说,黑蓝文学(.省略)从气味和实质上脱离了出来:就像《你是野兽》封底上说的,“当你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为它的品质担保.”

黑蓝文学网(.省略)源于七十年代后作家陈卫在南京创办的刊物《黑蓝》.由纸刊向网刊(网络论坛)转化的想法体现出网络时代作者群与读者群注意力的转移.由于创建者先锋意识的影响,黑蓝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处于写作前沿的并且不断向边缘辐射的探索体.这里聚居了一批严肃的写作者,对待小说的态度认真,近乎苛刻.黑蓝在众多的文学论坛中是最为形象鲜明和独树一帜的.

点击进入首页之后,没有花哨的信息扑面而来,取而代之的是一句话:

“小说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一场叙述的冒险.”

一个初来者可以立刻推断:这是一个以小说为核心的文学论坛;它的立场明确,它的重心不是情节,而是语言.

是的,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自己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其自身的理解范畴当中摸爬滚打编筐锔碗.网络产生的共融性的交流可以把一些条条框框从脑子里拆除,把人送到更宽阔的语境当中去.语言不是一种像花岗岩一样惰性的东西,它是人类的创造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的文化集合.那么,黑蓝首先摆在人们眼前的就是这样的方向,这里是一块属于文学的土壤,这里没有类似“想象性文学”或者“纯文学”这样笨重而容易产生歧义的界定.管理者在你进入之前,已经把游戏规则讲得很清楚,这是一块从语言人手解决小说和文学问题的天地.换句话说,黑蓝是解决问题的网站,文学的其他可挖掘之处也不是完全弃之不理,只是暂时排在语言之后.

我愿意在此占用篇幅引用黑蓝网站首页的十六条理念,它反映了对小说(其主打产品)的认识:

1、人所认识到的全部存在,只能在意识中作为对象呈现;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对人毫无意义.因此,小说的现实性实际上只针对现实在意识中的投影.

2、现实本来流动不居,但它在现实主义的假想中被固定,变得像镜子中的反射那么简单.而现实投影更多地把有色眼镜当作自身的隐喻,目光的角度和主观性决定了现实投影的形式化.

3、小说必须把研究形式作为意识对象化关联外部世界的首要手段.以何种方式即以何种形式与世界发生联系,应该是不同作家风格区别的根本所在.

4、真实,其实只是形式与现实投影的和谐统一.传统现实主义作为形式之一曾经是真实的,但在今天则是虚伪的.因为随着现实的变化,对现实的认识也必然发生改变,这要求小说家必须不断寻求新的形式来适应这一变化.真实只面对发现敞开.

5、所以,必须反对建立在常识经验上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今天,尤其应该反对以反映个人经验为目的的私人写作.无所不在的“我”在“她/他们”的小说中只保证了个人经验的真实,在发现的意义上无疑是任性而狭隘的.

6、同时,从意识的主观性上讲,小说只与绝对的“我”有关,这一绝对表现为:意识并不反映现实,意识只创造现实.在此意义上,超越现实经验的虚构和想象成为必要.真实不仅体现为和谐的形式,还体现为绝对的主观性.

7、而这一主观性为小说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提供了保证.这里所说的形式主义,仅仅意味着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处理,使形式与材料达成和谐,而不是那种普遍认为的、把形式从材料上剥离开来.形式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小说的惟一本体.

8、强调本体,就是让小说回到它自身,成为它自身.只有这样,小说才可能从讲故事变为讲故事的艺术.就像绘画就是色彩和线条一样,小 说首先应该关心叙述和语言.

9、小说反对题材和主题意义上的时代性.小说反对小说、知青小说、改革小说等等落于“小说的历史”之外的历史小说.小说反对以“提供生活方式”为目的的私人小说,“酷”、“愤青”、“肉体”、“反社会”等等以刺激读者为目的的小说只在树立作者个人形象上具有意义.

10、小说反对道德,小说反对反道德的道德.

11、小说只在构成的意义上考虑题材和主题.只有当小说仅仅把它们当作材料来运用时,小说才拥有的身体.

12、一个好看的故事仅仅是小说的一件华丽的外衣.

13、对“小说应该好看、舒服”的叙述要求难道不应该质疑吗小说不是为了讨好读者而存在,这种习焉不察的强制态度下隐藏着深刻的危险.“好读”的、“可解释性”的小说是面对文化和小说惯例妥协的文本,往往借助提炼语义、复述的手段让意义始终保持充盈、在场,它以丧失小说本体为代价而获得语义和快感.

14、所以,小说不追求快乐,小说只追求极端的快乐.给读者制造重重阻碍的小说,以破坏文化霸权、写作惯性、读者的趣味为己任,最终让读者抵达本体层面上的纯粹爱欲.

15、一个真正的小说家必须具备严肃而深刻的批评意识,这要求小说家必须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去同语词搏斗,大量的阅读、有怀疑精神的思考、必要的知识储备是他写作的前提.这本应该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却因为当下一种流行的观念而有重提的必要,这种观念就是:在反抗文化霸权的路途中,只通过本能、身体、天才、“生而知之”就可辨清全部方向.

16、当小说抛弃了上述这些身外之物,还可以继续推进到取消意义,甚至小说的认识功能,这是“本体”的题中之意.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小说仅仅被它自身的光芒照亮,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这是一种正在实践中的可能.

这些盖棺定论似的语言方式得出的结论从口气上是毋庸置疑的,它们仍旧聪明,没有扣成严密的思想体系.它仅仅把小说和小说作者的追求,把本体认识、实践等观点列举出来,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上述的观点,都是针对创作者的角度而言,所以进一步说,黑蓝论坛所做的前期功课,都是为了影响新的小说作者而铺设的.一个有自觉意识的小说作者看到涵盖上述内容的页面会作何反应,无论认可与否,忽略它或者被它忽略都是损失.

为了那些网盲前辈.还有源源不绝的后来者

这里有必要为不熟悉网络现状的读者描述一下现行论坛的基本轮廓.论坛现在一个基本的功能是发表帖子和回复帖子.一般而言,一个文学论坛大致由创作区、灌水区和管理区三者构成.细分下去,创作区可能包含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评论以及相关艺术展区等分段区间.在不同的区域由不同的管理者对网站的日常运作进行管理.管理的形式包括对帖子的回复、删除、精华、置顶等等.这些措施中一些是鼓励性的,对来访者和发帖人的发言是一种刺激,另外一些是惩罚性的,不赘述.概而言之,一个版主(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让好的帖子升上来,得到更多被关注和讨论的空间,同时,让坏帖子沉下去或者消失掉,把不好的错误的影响减到最低点.当然,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主的趣味、知识结构、水平和认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人人知道,写作首先需要禀赋.黑蓝论坛对这一点的态度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对那些灵性的作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鼓励;一些气味不投或者复印机式的作者,往往被嘲讽或弃之不理.一个作者如果在黑蓝得不到欢迎,他必须做出选择:抑或坚定地平庸下去,抑或离开.

有时候,版主甚至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一位作者:“别写了!该干点什么干点什么吧.”

这样的状况是再好不过了.文学网站对作者就应该有这样冷酷的诚恳不是吗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双方最为负责的作法.毕竟当代文学制造了太多的文字垃圾和赝品,一个人中途放弃了写作不见得是多么坏的一件事,至少他放弃了一件不适合自己的事情,节约了自己以后的和大批读者的时间.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心灵鸡汤和饕餮大众对于文学自身没有丝毫建设性的实际意义可言.对于中国在文化上落后西方的几十年的问题,只有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才可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得到解决.

写作如海选,跟一些娱乐节目的本质一样.票友和热衷者像海水一样不能斗量且后浪追前浪,而上帝赋予人类的禀赋永远集中在极其少数的人身上.听起来这好像是精英论调,其实不然,你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真实性以及这种表达的真诚.文学不是发烧友能够写好的文学――这里所说的是“写”好.

除了自己,没人能够剥夺你阅读的权利.

翻翻文学论坛的作业本

文学论坛都有其不尽相同的海选机制,比如把值得留住的人加为“贵宾”等等不同名目的虚拟等级,这对写作者是一种鼓励和邀请.黑蓝在海选当中,做了很多的工作,不愿放弃那些才华横溢的散兵游勇.这方面的举措可以列举一大摞:首先是小说版每帖必复.

在黑蓝论坛小说版,版主每日的阅读量比较大,一段时间之后,熟练的阅读经验就能够带给版主迅速判断一篇文章好坏的能力,它由技术活变成了感受式的体力劳动.那些良莠不齐的作品在小说版主的劳动下,被赋予了一部分来自读者的内涵.作者来到黑蓝,至少能够得到一种声音的反馈,并且是真诚的,那么他又有多少充足的理由离开呢心态好的作者,会在这个过程里得到锻炼和有益的思考.

当然,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双重结合对论坛吸引人才的作用是管理者的一个思考方向.跟社会上无数文学类奖项一样,黑蓝小说创办了自己的奖项:“黑蓝小说奖”.黑蓝创始人陈卫曾经这样评价过这个奖:“黑蓝小说奖评出的获奖作品,是阶段性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换言之,黑蓝小说奖对写作者,应该是最佳的褒扬.”除了获得黑蓝的奖章奖状之外,网站的创立者还自己掏腰包,设立了一千元的奖金作为物质奖励.确实,跟很多有企业撑腰的奖项所设的奖金比起来,这一千元如九牛一毛瀚海一瓢,但是,这一举动至少说明了黑蓝对中国小说贡献的决心.民间的、来自网络的文学奖项发展到黑蓝小说奖这一步,不能不说是当代文学值得欣慰得泪流满面弹冠相庆的一件好事.


版主在每个月有义务对所管理板块的作品进行推荐和筛选,被推荐的优秀稿件将进入该月度的“黑蓝网刊”.网站的管理者意识到,文学既不是大众游戏也不是华山论剑.要想走向文学的开阔地,必须团结一部分有才华有个性有真知灼见的作者.网刊的出现,把网络的虚拟和散漫化零为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展示.这样,更多优秀的作家被吸引到黑蓝,在这里,有一片他们独享的发表平台,无需受到文学以外事体的钳制,多么自由.

进一步地,网站动了把好作品结集出版的脑筋.黑蓝在几年内,先后出版了陈卫,黑天才, 柴柴,马牛,顾湘等一大批70后、80后作家的作品,以小说集为主.至此,殊途同归,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运而生,由网络走进了万千读者的手里,变成了灌满铅字的纸页.

从黑蓝文学谈开.到文学论坛的局限

当一个网站比你想象的更加健全,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时候,就是应该去考虑它弊端的开始.这跟所有问题的根本道理都一样,我们只有听专业歌手的演唱,才会去分析他/她的运气发声台风举止,面对一个漏洞百出的人我们永远提不起精神来如此苛刻.

黑蓝在2003、2004年的时候红极一时,由于人气和作品质量,被戏称为“黑蓝帝国”.霸气的名号背后是运作成功的喜悦和更深层的忧虑:当一个店铺变成托拉斯的时候,管理者面临的柴米油盐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最先突出出来的问题是,版主的趣味左右了论坛作品的趣味和方向.一段时期内,出现了大量的并不好看,但是技术上很细腻很突出或者语言特点较浓烈的作品,慢慢的,为了得到版主的“赏识”和群体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自己原有的风格而改道去写这样的作品,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后,发现这种借鉴并不可取,于是再回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很难避免.对于一个论坛来说,形成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决定了它自身的局限,这是柄双刃剑.所以,只能提醒作者们聪明一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了.

趣味核心产生了,那么论坛理念(小说观念、诗歌观念、对艺术的认识)就将慢慢趋同,形成一个坚固的圈子.一方面,站在圈子里的人会觉得到安全――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的感觉;另一方面,圈子外面的人急于表态,对一些认识囫囵吞枣;还有一些,坚持自己的理念,被挡在了论坛的门外.这样,自然而然,不必要的损失就产生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圈子,除非用新的圈子来代替它,但是,这样的圈子与圈子的转移、磨合需要漫长的周期,很多文学道路上懵懵懂懂的青年,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被扼杀了.

圈子产生了,自然少不了人情.人情化的现象俯首皆是,网络也无法逃避这种怪怪的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冷热太重要了,重要到可以拍着胸脯昧良心说话的地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资深版主贴了一篇文章,大多数的时候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台上台下一片叫好(主场效果)――实际上,一部分更为优秀的作品在这样的声音的掩盖之下销声匿迹了,这怎能不令人扼腕而叹呢!

中国的当代文学批评难搞,就难在这里.批评者说一篇作品的好话,好像天经地义相互受用;可是你针对文章道出一二三点的不是,那么就好像是跟作者本人过不去.一不留神,双方就搞得面红耳赤拂袖而去,交情算完了.面子比作品金贵,这是多大的谬论呢.所以,我们铺开报纸、文学杂志,看到某些“善意”的批评家把一篇文章吹上了天,也不要过于惊异,文学是文学,而市场是市场.

与时俱进,这样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当代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圈子里都是受用的.文学在百花齐放的同时,注定有一部分人顶风冒雪在坚守着自己认为值得的阵地,我们姑且对这样自定义的责任感表示钦佩吧,毕竟娱乐大众的东西多了,就需要一些严肃来补给生活;作者们用责任感来打理一下自己的娱悦物(作品),那么有益于当代文学的东西就有存活和被欣赏的空间.

个人的一点建议是,掌握着纸媒话语权的“老年人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网络,投向文学论坛,这是时代的总体趋势,也是未来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的,文学论坛的管理者在完备论坛自身的同时,要将视野放宽,和作者们一道多做自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不固步自封,不坐井观天.只有这样,文学论坛与文学的发展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鼓励黑蓝,鼓励当代中国文学,你会看到“一种优雅、明晰、冷静至于冷酷的力量,缪斯所喜爱的力量,正从潜伏状态缓缓地上浮到视平面以上.”

类似论文

世界文学版图上的“高密东北乡”

摘 要:中国一直在诺贝尔文学奖上留下空窗,在2012年中国籍作家莫言终于获得了这项殊荣,填补了这项空白 在得知自己斩获了诺贝尔文。
更新日期:2024-11-11 浏览量:143320 点赞量:30991

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的变革之路

摘 要:网络时代,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的状况日愈明显;唯有重新调整课程定位,选取贴近世代和反应学生内心需求的教材,。
更新日期:2024-7-4 浏览量:15792 点赞量:5077

网络环境下的俄罗斯文学教育

【摘 要】本文对网络环境下俄罗斯文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整合网络和多媒体资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资。
更新日期:2024-2-19 浏览量:32986 点赞量:8379

计算机与网络文学的互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
更新日期:2024-9-5 浏览量:16817 点赞量:4824

木心的私人文学版图

已故作家木心所住的纽约市杰克逊高地八十二街寓所北墙外,有一墙密密匝匝的爬山虎 一次,木心在课堂上啧啧称奇:“它。
更新日期:2024-11-11 浏览量:141075 点赞量:2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