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汀文学思想的意义

【摘 要】奥斯汀成功地将“真实”、“模仿自然”、“理性”、“朴素”、“教化作用”等文学思想融入小说创作中,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她创作了结构完整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艾弄尼;继承菲尔丁的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和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第一人称叙述模式,成功发展了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模式,其小说已经具备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

【关 键 词 】奥斯汀 文学思想 意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21-03

简奥斯汀(1775~1817年)是英国女小说家.她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理智和感情》、《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她成功地将“真实”、“模仿自然”、“理性”、“朴素”、“教化作用”等文学思想渗透到她的所有作品中.研究她的文学思想的意义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真实”、“模仿自然”、“理性”的小说创作思想具有超前性

奥斯汀成功地实现了“真实”、“模仿自然”、“理性”的文学思想,提高了小说地位.小说最早出现在18世纪欧洲,18世纪末出现了“小说”这个单词.奥斯汀生活的时代,流行小说还是具有传奇色彩,例如,哥特式小说、感伤小说.人们对有趣和奇特的曲折情节感兴趣.当时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没有地位,受人轻视.司各特说小说是“背着人偷食的面包”,菲尔丁称自己的小说是“散文体滑稽史诗”.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汀的写作是小心谨慎、偷偷摸摸的,她在小纸片上写小说,因为这样一旦有人进到她的房间时,容易起来.

离奇、曲折、不真实的内容和情节只能满足读者的一时的好奇心.19世纪小说的地位迅速提高,其创作的真实性起着重要作用.当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感受到现实的生活和生命,从中获得启迪,并且被作家的艺术手法感染时,他们开始钦佩小说及小说家.在“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流行的英国,奥斯汀没有迎合潮流,而是独树一帜,她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描写她熟悉的田园风光、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她所执著追求的就是一种真实感,没有传奇的色彩.这种创作精神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夏洛蒂不喜欢她的作品,认为她的人物太平凡.然而,这正是她的作品不平凡之处,真实、平凡的人物和事件造就出伟大的作家.现在真实性已经广泛用于现代优秀小说创作,奥斯汀可以说是其先驱,她为小说地位的提高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司各特属于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写作风格与奥斯汀截然不同.然而他却高度赞扬了奥斯汀,他说奥斯汀描写的是读者每天习以为常的事情,而她的前辈所描写的却是想象中的离奇世界.读者可以从这些使人惊讶的虚构的人物和事件中得到娱乐,但是他们永远无法在现在、过去或将来的现实生活中找到那些人物.这些过于虚幻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被滥用,已经失去了其感染力.

每一种文学形式和内容的流行都是与当时的道德、文化观念、社会结构、科学及哲学的发展有关.奥斯汀出生在1775年,新古典主义时期,1798年浪漫主义时期开始.毫无疑问当时的小说充满传奇、浪漫的色彩.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人们从浪漫的理想和自由观转向现实的金钱和阶级观.进化论、能量转化学说和细胞学说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使人们思考、理性地看待社会.人们开始厌恶矫揉造作的感伤、抒情,以及虚幻、虚构的小说世界.黑格尔的辩证法成了理性化观念的催化剂,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到来.现实主义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然而,40年前的奥斯汀已经在创作现实主义的小说了,她用理性的思维预见了文学的发展.

二、“朴素”的文学思想丰富了小说艺术,实现写作艺术的创新

奥斯汀在她的小说中成功地实现了 “朴素”的文学思想,丰富了小说艺术.司各特曾经说过:雕塑你的邻居比雕塑没有人见过的神像更难.因为雕塑是否像你的邻居,任何人都可以评判.创作真实的小说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成功.奥斯汀的小说语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词语,内容来自平常的素材.她成功地用恰如其分的艺术手法描绘出独特的小说世界,为小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一,奥斯汀的叙事手法优于其前辈.她吸收了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模式和菲尔丁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发展了其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叙述模式.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的主角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自己亲生的经历,有真实感、亲切感.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塑造是通过一封封的书信展开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入微.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动作、语言清楚明了.第一人称叙述有许多局限,一是人物不可能目睹所有的事情,因为他不可能事事在场.二是中途不能更换视觉,常常只能单线贯穿全文,情节单调,缺少活力,人物的描写缺少个性,特别是次要人物,他们通常只有通过主要人物的视觉才能体现出来.

菲尔丁的小说使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模式.这种叙述可以客观地描写人物和事件.作者可以创作出多视觉的人物,多线条的情节.读者的判断力没有受到影响,因为读者不容易知道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也不容易知道作者的态度.但是这种叙述容易写成流水账,人物心理活动无法描写,不能充分表现矛盾的冲突.由于作者有着上帝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视觉,作品失去了真实性.

奥斯汀综合前辈的叙述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即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模式.奥斯汀运用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就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故事中的人物讲述着符合自己性格的话语,却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奥斯汀同时又运用了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手法.她用这种叙述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成功、如实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奥斯汀运用了内心独白,其小说已经具备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

第二,奥斯汀超过前辈,创作了结构更加精湛的小说.英国第一部小说是笛福的流浪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6世纪中叶流浪汉小说在西班牙的产生逐渐代替了内容空虚、脱离现实的骑士文学.流浪汉小说通常是一个主要人物,可能是个流浪汉,从事一些冒险活动.流浪汉小说也许是第一人称叙事,它以主角的流浪经历为线索,反映当时的人物个性及社会生活状况.流浪汉小说常常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社会的善与恶,没有批判社会的恶习.流浪汉小说故事情节比较单一,人物也比较少,主角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这只是由不成熟自然而然地发展到成熟.人物的性格没有变化,内心世界也没有变化.人物自始至终都有同样的优点或缺点.人物塑造缺少立体感.流浪汉小说通常反映的是主角的活动,以主角的视觉引导读者去了解社会、人物及整个社会.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的结构已经比较严谨,其情节一环紧扣一环.小说描写了主角鲁滨逊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读者特别被他登岛后的情节所吸引,这时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鲁滨逊当过仆人,做过总督.读者通过主角的不同的遭遇,以及作者对其心理的描写了解其性格.作者有效地将荒岛的自然环境与主角的劳动联系起来描写,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菲尔丁也是18世纪的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许多学者认为是18世纪英国小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的《汤姆琼斯》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主角汤姆琼斯是一个弃儿.他长相英俊,吸引了许多女人.由于遭到他人嫉恨、诽谤,被养父赶出家门.汤姆琼斯流浪在外,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有大资本家、贵族、小偷、等.小说描写了法院、剧院、旅店、乡村、城镇、集市等场面,读者广泛地感受了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汤姆琼斯》的结构与前期的作品比,有很大的发展.湖畔诗人柯勒律治高度赞扬了《汤姆琼斯》,认为它是有史以来在布局上最完美无疵的三大作品之一.萨克雷也认为《汤姆琼斯》是文学史上卓绝的作品.小说情节有整体感,情节的出现不突然,而且,情节对故事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汤姆琼斯》的情节构造太精心,显得没有逻辑性,从而失去真实感.

奥斯汀小说结构超越了她的前辈.她的小说结构非常严谨,人物性格完整,细节刻画精心.她创造了心理变化的人物,人物的变化又引起情节的变化,由此又引起人物性格的变化.小说人物与情节如鱼水难分.奥斯汀笔下的社会是温暖、有希望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主角的行为受社会道德的评价和制约,主角对于自己的错误有认识、有谴责、有改正.

奥斯汀小说的主角已经不同于早期流浪汉小说的主角,他们不是在饥饿线上挣扎人物,他们处境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达西是有钱有势的乡绅,伊丽莎白也是一个绅士的女儿.达西、伊丽莎白来自不同阶层,人生经历复杂,他们不像早期流浪汉小说那样主角单一.奥斯汀小说中的人物增多,场面扩大,情节复杂,小说结构复杂.奥斯汀讽刺手法也比较成熟,揭露社会比较深刻.早期流浪汉小说的主角对于小偷等行为没有犯罪感,奥斯汀小说中主角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罪恶感,有忏悔,这就使得她的人物塑造更完美.作者引导读者对于做坏事的人物进行谴责,彰显了社会的正义.

第三,奥斯汀成功运用了艾弄尼(Irony).奥斯汀继承和发展了英国艾弄尼艺术的传统,成功地将言语艾弄尼和情景艾弄尼运用到小说创作.她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都离不开艾弄尼,她将艾弄尼艺术的使用贯穿整部小说,有整体感,小说结构相当完整,这超越了她的前辈.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也使用了艾弄尼,但是那只是局部的使用.

奥斯汀使用艾弄尼塑造男女主角,往往贯穿整部小说.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傲慢的达西看不起伊丽莎白一家,却爱上了伊丽莎白,变得谦和.对达西有偏见的聪明的伊丽莎白却差点上坏人的当,发誓不理达西,却爱上了达西,嫁给了达西.主角的塑造横跨整个故事,人物的心理、性格由于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也逃不出奥斯汀艾弄尼的艺术手法.爱读书的玛丽却不知道处理实际问题;英俊的魏肯却尽做坏事;牧师科林斯结婚并没有爱情;横蛮霸道的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却无法干涉达西的婚姻.

奥斯汀使用艾弄尼构造小说的情节也贯穿整部小说.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当伊丽莎白与达西初次会面,由于伊丽莎白讨厌达西的冷酷、傲慢,达西不喜欢伊丽莎白的家庭,他们不喜欢对方,产生误会.最后,误会消除,小说以伊丽莎白嫁给达西而结束.小说开始嘲讽了男主角的傲慢,结束时男主角改正了错误,成了可敬的正面人物.小说的每个情节都离不开艾弄尼.例如,达西的姨母凯瑟琳夫人希望达西娶自己的女儿,她去伊丽莎白家干涉他们结婚,却让达西知道伊丽莎白对他的爱情,使小说的情节向读者没有想到的方向发展.

奥斯汀的前辈,创造的人物常常拥有自始至终的弱点,人物不够丰满.奥斯汀的主角能够发现自己的弱点,然后改正缺点,成了立体人物.她的次要人物也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读者,这些人物会对情节产生影响.奥斯汀的小说避免了菲尔丁的小说过于精心构造,而产生不符合逻辑的现象;避免了斯蒂文森的小说人物刻画一般及萨克雷的小说情节普通的弱点.奥斯汀小说情节具有连贯性,一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有很大的联系,读者必须读到小说结束才能知道结果,这也不像狄更斯的小说,作者可以随时停下来不写.

奥斯汀反对哥特小说.这类浪漫主义小说按照读者的意愿,幻想创作情节,引起读者的好奇,而不是根据现实生活.例如将没有意义的事情扩展,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使读者感到迷惑,猜想如何消除迷惑,产生好奇,从而得到娱乐.小说没有多少文学价值,人物的刻画和朔造往往很粗糙,人物通常是情节的附属品.

奥斯汀恰到好处地将艾弄尼艺术渗透在《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中,以此来吸引读者.她成功地制造了悬念,避免了利用 “鬼怪”“离奇”来吸引读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实现了她“求真”、“理性”的文学思想.读者期待着主角性格的改变,期待着情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确实是富于逻辑性和现实性的.奥斯汀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强调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

三、“教化作用”的文学思想具有深刻的美德教育作用,揭露了社会问题

奥斯汀成功地实现了“教化作用”的文学思想.奥斯汀的小说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现实生活.她的小说探讨了婚姻、妇女、道德等问题.她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给我们启迪.她没有把这些社会问题看成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她笔下出现的主角常常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最后这些主角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这让读者看到了希望.奥斯汀不是一味地批判、讽刺、挖苦犯错误的人,而是倡导人们去尽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积极重构社会,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在婚姻方面,奥斯汀探讨了爱情、金钱、个人教养、风俗习惯、社会地位在婚姻中的作用.她的小说全是有关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喜剧性的,一般都是主角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开始新生活.因此,许多主角成了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爱玛》中的奈特利等都成了少女们心中崇拜的对象. 奥斯汀强调了个人教养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爱玛的自负、伊丽莎白的偏见、达西的傲慢等都成了他们甜蜜爱情、美好生活的障碍.但是人们完全有能力发现这些障碍、扫除这些障碍,获得幸福.她的小说充满着人性的温暖、散发出人文主义思想.她的小说没有穷凶极恶的坏人,没有憎恨到了极点的复仇,只有因为道德品质差而成为讽刺对象的丑角.奥斯汀不仅讽刺了主角,更讽刺了次要人物,这些人物自始至终拥有同样的缺点,他们同样值得人们去思考.人们希望他们能尽早改正错误、不再成为讥笑的对象.人们从他们所犯的错误中悟出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言行,得到教育.

奥斯汀的前辈,例如菲尔丁认为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产生错误缺点,甚至犯罪.他笔下的人物是有缺点、错误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稳定的,所以他笔下的人物自始至终拥有同样的错误.奥斯汀认为人物的性格是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说明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人的性格可以改变.

在《傲慢与偏见》中,最受读者关注的是伊丽莎白,她最出类拔萃,聪明、自尊自爱,但还是相信了韦翰的谗言,产生了偏见,变得糊涂,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后来她认识到自己荒唐、有成见、盲目、偏心眼等错误.奥斯汀提出探讨了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直到近代西方文艺才提出.

奥斯汀塑造了伊丽莎白新女性,打破了西方小说中正面主人公完美无缺的传统.她创造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人无完人.传统的主人公通常是英雄,外表俊美、能力强大、行为正确.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具有反英雄的特点.她的行为偏离常规,具有许多正面人物不该具有的缺点.伊丽莎白是一个矛盾的角色,例如,她踏着泥泞的路去看她生病的姐姐,达西认为她的行为高尚、得体,而另一些人,宾利的姐妹却认为她是不受欢迎的人.奥斯汀在这点上与当前西方文艺中流行的反英雄形象描写一致,说明奥斯汀是个开拓者.

奥斯汀向读者展示了这些社会问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说明了人无完人,指出人是可以改变的.她用善意的眼光讽刺批评了那些道德有缺陷的人物,所有的人物都成了批评的对象.奥斯汀的小说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她在《诺桑觉寺》中曾经说她在小说中用最精练的语言发表了最深刻的见解,对各种人物作了绝顶微妙的刻画,创作出了诙谐的意境.

综上所述,奥斯汀文学思想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她成功地将其文学思想运用于小说创作中,不仅提高了小说的地位,而且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她的小说已经具备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同时,其小说揭露了社会问题,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伍艳萍.奥斯丁文学思想探索[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2]伍艳萍.奥斯丁文学思想的实践探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

[3]伍艳萍.奥斯丁文学思想的根源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4]伍艳萍.试论艾弄尼在《傲慢与偏见》情节中的作用[J].芒种,2012(11)

[5]伍艳萍.试论“Irony”在《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中的作用[J].作家,2011(20)

[6]伍艳萍.《傲慢与偏见》中艾弄尼的喜剧功能[J].文苑,2010(11)

[7]伍艳萍.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J].大家,2009(11)

[8]伍艳萍.简奥斯丁对英国小说的贡献[J]. 零陵学院学报,2004(2)

[9]伍艳萍.《傲慢与偏见》中Irony的意义类别[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201204LX495)


【作者简介】伍艳萍(1963- ),女,广西全州人,硕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

(责编 黎 原)

类似论文

玛丽·奥斯汀沙漠小二题

作者简介: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1868-1934),美国女作家,一生中写了三十二部书,二百多篇散文和三个剧本 在她所有的著作中。
更新日期:2024-9-8 浏览量:17160 点赞量:4883

张恨水通俗文学思想的两重性

摘 要 :张恨水的两重人格导致了他的通俗文学思想的两重性 ‘既眷恋传统,又追求现代;既追求文学的经济利益,又强调文学的社会。
更新日期:2024-4-26 浏览量:58409 点赞量:13535

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

摘 要:古代文学思想就是指我国古代学者对文学思想进行的全面探讨,这是一门交叉学科,看似研究文学,却又会涉及史学、。
更新日期:2024-1-8 浏览量:6667 点赞量:2557

毕达哥拉斯的学思想

摘 要: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数本原说对古希腊的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更新日期:2024-10-7 浏览量:17568 点赞量:4760

郑振铎的人生文学思想

[摘 要]通过对娱乐派和载道派文学观的批判,郑振铎系统阐明了他的文学为人生和如何为人生的文学思想 在新旧文学。
更新日期:2024-3-20 浏览量:44122 点赞量:10263

文学思想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对高等院校影响力逐渐增加,英美文学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外语课堂中的重要组&。
更新日期:2024-7-10 浏览量:94784 点赞量:2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