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应用效果观察

摘 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针对冠脉介入术后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2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2例,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术介入术后,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 键 词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并发症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能使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供应,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同时因冠脉介入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但如介入术后护士观察不仔细,判断不准确,出现问题时未予及时汇报处理,会产生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血、低血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此我科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120例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56.6±4.5岁),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0例,广泛前壁52例,侧壁梗死16例,右心室梗死1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符合手术指征,选择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脉内介入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冠脉介入术后护理常规..

1.2.2观察组 护士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仔细了解患者手术经过,每天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地预见性护理措施.

1.2.2.1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心律失常常见诱因为情绪激动、饱餐高脂食物后,过早下床活动或活动过度,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阻力增加,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在原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冠脉痉挛,使室颤阈值降低,而导致患者心律紊乱和猝死[1].AMI易发生心律失常多在24h之内,尤其以9:00~12:00最多,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患者在介入术后应入住监护病房,安置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予氧气持续吸入4~6L/分,持续心电监测及脉氧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每日关注患者血液检测指标如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血钾、血镁浓度等.同时护士需加强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帮助患者克服紧张、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如心电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如出现频发室速、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时,立即遵医嘱予泵入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用药时观察心电图变化,必要时立即行心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

1.2.2.2心力衰竭观察与护理 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与感染、输液量过多、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术后伤口疼痛、体位不舒适,尤其选择股动脉穿刺的患者,肢体制动时间较长,同时担心疾病预后,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有关,其次与患者进食少、活动减少、排便方式改变造成患者便秘有关.患者在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心率和冠脉血流量,诱发心力衰竭.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促进排便[2].

1.2.2.3穿刺处出血观察与护理 冠脉介入术后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或皮下血肿,甚至有假性动脉瘤的产生,原因与术中使用抗凝剂有关,加压包扎位置不牢固、过早下床活动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应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疼痛、肿胀等情况;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慌、腰痛等不适.选择桡动脉穿刺者,穿刺侧肢体适当抬高,避免活动,如穿刺侧肢体出现肿胀、出血,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予重新加压包扎,必要时予冰袋冷敷肿胀肢体,减少出血、疼痛.选择股动脉穿刺者,穿刺侧肢体需加压包扎伸直制动24h,砂袋压迫6h,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度.由于股动脉较粗、位置特殊,包扎固定困难,加之患者容易活动,出血风险更大.如已有少量出血者需重新加压包扎,必要时测量大腿围,做好比较.病情稳定后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尤其在大便时切忌用力,以免产生皮下血肿.

1.2.2.4低血压观察与护理 冠脉介入术后易发生低血压[3],一般于术后4h内发生,常因为迷走反射、造影剂反应、过度扩张血管、心源性休克引起,尤其在右心室梗死时更易发生.患者表现为胸闷、心慌、头晕、尿量减少、血压下降,护士在术后应密切动态观察血压变化,一旦发生低血压,应尽快分析原因,对症处理,及时给予补充液体,保证出入量平衡,必要时静滴多巴胺等升压药.

1.2.2.5迷走反射观察与护理 迷走神经反射主要是由于疼痛、大血管压迫等多种刺激因素引起,常由于在拔除动脉鞘管时按压伤口疼痛引起,医生在拔除鞘管时应给予心理安慰,让患者充分放松,按压时动作应轻柔,力度合适,询问患者感受.同时护士应预留好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时立即予氧气吸入,遵医嘱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静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血压、迷走反射、出血及皮下血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天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比较以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皮下出血、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住院时间明显减少.

2.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迷走神经发射、皮下出血、心力衰竭等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3.小结

随着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技术进步以及条件的不断成熟,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传统的护理常规不够全面、细致、周到,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做到防重于治,同时预见性护理也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应有扎实的专科理论基础与观察病情、评估病情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急救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早期预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真正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

类似论文

路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摘 要】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享我院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针对个体临床症状的差。
更新日期:2024-3-9 浏览量:12274 点赞量:4594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 要】目的:通过进行科学的护理及观察,尽最大努力挽救濒死心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在常规护理。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69451 点赞量:15991

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 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47。
更新日期:2024-4-15 浏览量:58190 点赞量:1382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

【摘 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病情重,手术风。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7827 点赞量:2379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医学护理

【摘 要】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强大的社会危害性 而且发病率较高,对急性心肌梗。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10761 点赞量: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