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看唐代的家庭教育

【摘 要】唐代之所以成为文治武功全面发展的盛世,家庭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内容、体裁繁多的诗歌至唐展到顶峰.唐人借助唐诗开展家庭教育,而唐诗是作者思想的凝结升华,让子女在进德修身、求真远志、节操正气、谦恭礼让、惜时爱物等方面受到启示.


【关 键 词】唐代;唐诗;家庭教育

唐诗作为唐代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其中对子弟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美好期许、教导的诗篇更是屡见不鲜.“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吟诗作赋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诗歌是语言的提纯与升华,因而诗教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一、勤学勉行、读书致仕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空前膨胀,士族们垄断政治、经济、文化,下层庶出地主阶级处于被统治之下,社会地位也低于门阀大族,被排挤在上层社会之外.由于政治被世家大族所控制,九品中正制也渐渐沦为为士族服务的工具,结果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统治局面.南北朝后期,士族门阀势力逐渐衰弱,隋末农民大起义更是给士族致命之击,被士族所垄断的政治局面开始松动.新生的李唐王朝为了巩固政权,消除士族的不良影响,废除九品中正制,转而实施科举考试.“在这种制度之下,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庶民百姓,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这就打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凭门第‘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垄断局面.”寒门士族在这种情况下读书进取、登科及第之心随之高涨,这一大环境下,鼓励学子勤学苦读、治学修身的唐诗也是应运而生.

唐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知识的价值,其出发点是想改变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过去,希望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这一途径登科及第,光耀门楣.这种“书中自有黄金屋”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是科举考试制度的衍生物,科举成为寒门子弟摆脱困境,进入上层统治阶级的捷径,有了这样相对而言简单的敲门砖,学子们欢欣鼓舞之际,想通过科举改变困苦的现状也是无可厚非的.如王樊志的诗“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珍珠.丈夫无传艺,虚沾一世人.”“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一朝乘驷马,还得似相如.”这种书中求富的心态并非个别诗人所有,而是反映了当时唐代整个社会的思想趋势.

二、爱国忧民、建功立业

唐代建立,由于统治阶级吸取前朝教训,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稳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力日益强盛.不过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没落,国内民变不断,边疆战争迭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有志之士空怀报国之心,而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无奈只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怀.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流寓到四川成都,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除此之外,唐诗中表达爱国忧民的诗篇许多许多,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战城南》、杨炯的《从军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等.所有这些诗篇虽然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爱国忧民的情怀,但是对于教育时人和后代人要怀有一颗爱国忧民的心起到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它就像灵泉圣液,滋养着国人的心灵;像战鼓军号,激励着国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像罗盘灯塔,指引着国人前进的方向.毫无疑问,这对于提高国人的素质,锻造民族精神,培养高尚的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唐代鼓励学子从军卫国、建功立业的诗歌基本上充满了当时人们慷慨报国的豪迈之情,虽然其中不乏求取功名利禄的成分,但爱国主义情感却充斥其中,这种希望学子们报效国家的热情是难能可贵的.士人子弟在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鼓舞之下,纷纷走向战场,上阵杀敌,在扬名立万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是将唐朝推向另一个发展高峰得到边疆少数民族的拥护,成为多民族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三、道德教育、家庭美德

1、修身养性.坚持对于良好道德修养的追求,不断以更好来要求自己,以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之人,是唐代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不论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亦或是从军报国都需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前提,为此修身养性是唐代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唐诗中表达修身养性,练就良好道德品质的诗歌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如不畏权势所折腰的“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出李白正直无私,不畏权贵,坚守道德情操的高贵品质.又如杜甫在颠沛流离,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之际仍能坚持自我,高唱“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以葵藿向太阳自比,表达出自己忠贞不阿,不为富贵权势所动.修养心性不为外物所动,执着于自己内心所想,才能朝自己的既定目标努力,达成读书致仕、建功立业的理想,因此,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成功在望.

2、三纲五常,忠恕孝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积累.换言之,要想实现自身价值让社会承认自己,必须先学会在自己的小家中如何让家庭成员认可自己,这时良好的家庭美德是不可或缺的.“唐代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主要以三纲五常、忠恕孝悌为主,要求敬天尊祖、忠君报国、孝敬父母、尊敬仁长、礼待师傅.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如李白在《赠历阳褚司马》中写到的:“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先同稚子舞,更有老莱衣.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人间无此乐,此乐世中稀.”表达了诗人因常年游历各方,与家人少聚多离,无法享受家庭温暖,而对娱亲、家庭和睦的羡慕之情.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因表达对母亲感恩、思念之情而流传至今.

3、勤俭节约.华夏民族素来是以勤俭持家著称于世,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事例比比皆是,散发着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美德光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持家,戒绝奢侈,为唐人所崇尚.晚唐诗人李商隐从国与家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创业守业的真谛――“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白居易在《狂言示诸侄》中教育侄子要知足:‘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他的《闲坐贻诸少年》一诗则指出物语不能过度膨胀的道理:‘多取终后亡,疾驱必先堕.’劝诫后辈不要干名邀利.”唐代把勤劳节俭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子弟在思想上要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鄙视贪图享乐,反对坐享其成,憎恨奢侈浪费,崇尚艰苦奋斗.在生活中要吃苦耐劳、勤奋努力,并把恪守俭朴、厉行节约作为自己的良好习惯.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唐人勤劳持家,为唐代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代家庭教育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系统、理论、成熟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完善、定性并逐渐繁荣的时期.唐人重视家庭教育,这不仅为促进唐代诗歌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奇葩作出了贡献,而且也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唐代家庭教育为我国古代诗歌文化的传扬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梵志.全唐诗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邓小军,鲍远航.唐诗说唐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吕思勉.隋唐五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5]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李肇.唐国史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1.

类似论文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补的重要性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 就幼儿园教育来说,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
更新日期:2024-2-15 浏览量:33498 点赞量:8783

唐代文学繁荣的新角度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影响唐代文学繁荣和发展的多重原因,除了政治昌明,社会稳定之外,从文化教育制度和用官制度等多方位进行研究,。
更新日期:2024-8-4 浏览量:15048 点赞量:4341

当代家庭教育的定位探究

作者简介:冯文霞(1984-),女,江西省九江市人(汉族),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 摘 要:家庭。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1997 点赞量:3871

唐代政治宗教对唐诗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代 这一时代里,统治阶段,一方面固守着剥削、压迫的本性,另一方面又不同于本阶级早期。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57516 点赞量:13235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利用"校讯通"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摘 要】"校讯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让学校和家庭有了。
更新日期:2024-3-1 浏览量:9446 点赞量:3471

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的建议

[摘 要]大班幼儿面临着升入小学,入小学后学习任务加重,作息习惯变更,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
更新日期:2024-12-22 浏览量:155400 点赞量:3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