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都揭出来不亚于一场政治运动”

对话“反剽窃”软件开发者、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

中国新闻周刊:武大版的软件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阻力,为什么没有率先推广?

沈阳:国内研究这个的有六七家,真正能够给社会提供实用服务的,可能就只有我们和清华同方.2008年4月完成它的时候,还是希望能推广,但是推了一圈之后发现,问题比较大.很多人一听这个东西,第一是不相信,第二呢,他害怕.没有谁不怕这个东西,哪怕是教授博导之类的.

中国新闻周刊:华中科技大学这边的情况是,学生们为了应付这个系统,想出了不少“高招”.比如加入一些字节,就不会被查出来.是这样吗?

沈阳:是的.这个技术暂时还不可能靠语义来辨别.不过在加的不多的情况下,系统还是可以模糊匹配,给出一个很高的相似度.

中国新闻周刊:许多人质疑:为什么只针对学生,不针对老师?

沈阳:这个软件并非针对学生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查老师(的论文),这个问题我把他叫作“学术原罪”,就是说,经过50万篇论文的抽样发现,这个(指老师的论文抄袭)量非常大,抄袭的人非常多,严重抄袭的人非常多.这就是说,如果都揭露出来,会不亚于一场政治运动.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去讨论.

中国新闻周刊:是什么导致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严重?


沈阳:社会网络中,这个现象叫做“偏好依附”,就是看到某个人做了这个事情,还得了利,别的人也跟着学,所以最终呢,就是越抄越猛.

中国新闻周刊:评价论文一般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学术水平高低,另一个是诚信.但这个软件只能检测出后一个问题.

沈阳:它不是水平评价软件.我们很多时候对技术的期望值过高,希望世界上有一种东西能够包治百病,但是反剽窃软件只是简单的字符串的对比软件.在很多情况下,人都不能评价人的水平高低,何况是电脑.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系统在国外推行的时候也是很容易吗?

沈阳:这个问题在国际上也都是有的.但是国外还有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是说,对于本科生而言,或者对于低端的硕士生而言,他利用这种系统来做改写,对能力的锻炼也很有价值――就是不完全从反剽窃的角度来考虑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判断这个博弈的走向?是系统占上风还是人的力量更强大?

沈阳: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今后反剽窃软件推广后,学界抄袭现象依然不容乐观.今后高校将大量出现首先拷贝他人论文,然后修改得面目全非、文理不通的奇观,还是抄,只是抄得更加隐蔽,更加辛苦而已.国外的大学里面,他们平常的作业和小论文如果是抄的,被发现都会被退学,更不用说是答辩的论文了.国外对学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是国内和国外的学术廉耻心以及整体学术环境的区别.技术只能跟着人走.

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的博弈,会不会让你觉得很沮丧?

沈阳:学生在拼命修改他们的论文,我也希望逐步去修改我们的软件.这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我很能理解这种情况,只要我们的剽窃的根源还存在的话,那么这种现象是肯定得不到根治的.所以从技术角度而言,我们只是想着怎样去把这个软件做得更好一点,在技术上做更多的探讨.★

类似论文

泰国街头政治运动的政治社会学

【内容提要】近年来泰国局势受到街头政治的严重困扰,这种现象从政治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属于社会运动的。
更新日期:2024-4-20 浏览量:58034 点赞量:13566

低碳是一场全球政治博弈

低碳带来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是一场绿色革命背景下的全球技术创新的国际竞争,“碳经济”变成了。
更新日期:2024-10-2 浏览量:17786 点赞量:5049

一场政治谋杀搅浑俄罗斯

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场谋杀案,把舆论焦点从乌克兰危机转回到俄罗斯国内事务 2月27日深夜,叶利钦时代的俄政府第一副总理、现自由派政客鲍里。
更新日期:2024-7-12 浏览量:92793 点赞量:20288

宋云彬日记反映的政治运动

文史大家宋云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写下了建国后的多次政治运动,他以亲历者的身份作了真切、生动、具体的记载。
更新日期:2024-6-26 浏览量:82662 点赞量:18360

解决党内问题不能依赖政治运动

摘 要: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但一些人认为,仅靠学习教育活动尚不能从根本。
更新日期:2024-12-16 浏览量:155850 点赞量:33422

汇改法案通过是场政治游戏

赞同汇改法案的美国众议员们很多只是借机作秀而已,企图展现自己逼迫中国提升人民币汇率以“保卫”美国。
更新日期:2024-9-26 浏览量:119539 点赞量:25849

气场――高中政治教师的生命线

摘 要:气场一词虽是个网络流行语,却一直存在于各行各业中 对于教师而言,气场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教师的气场。
更新日期:2024-10-17 浏览量:131350 点赞量:2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