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扩大路径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扩大路径切入,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1.政治经济因素制约.其一,政治体制的制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定程度的脱节,有关政治制度的设置还不够完善,从而制约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其二,经济体制的制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发展还相对落后,国家用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相对不足,公民从事政治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公民还在终日为生计奔波,难有政治参与的闲暇[1].

2.参与热情不够高.公民的政治意识还不够强,“政治冷漠”仍比较多见,仍有相当多的群众尚不知“政治参与”为何物,更不要说主动去参与了.相当一部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目的是出于自身利益诉求,对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政治生活参与热情不高.也有部分公民即使参与了,也有被动参与和消极参与的心态,大多走过场、流于形式.如就选举权来说,相当数量的公民在选举活动中消极参加、被动应付.

3.参与方式途径有限.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形式和渠道主要是通过、选举、结社等形式进行,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制度来开展,参与机制相对单一.参与途径也很有限,“官办”的社会组织较多,它们代表党和政府更多一些,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比较严重,亲和力不够,社会公众对其依赖感不强 .部分新的参与方式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要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比如网络和手机这两种参与方式,对于参与者的经济基础和知识素养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在短期内难以成为普及范围很广的参与方式[2].

4.参与主体不均衡.政治参与尚未完全焕发出整体的热情,主要还是集中在社会的“精英阶层”,对其他阶层尤其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社会群体,如流动人口、民间组织等还没有很好地纳入参与主体中来,农民和工人的声音不够,表现出参与不足,甚至不参与的特点.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政治素质的公民政治参与也很不均衡.

5.法律制度显得滞后.目前,同公民政治参与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只有选举法、代表法等少数几部法律.一些对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利的法律,如公民参政法、社团法、新闻法、出版法、舆论监督法等,都尚未制定.现有的法律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如参与的程序、方法、途径、参与权受到侵犯后的补救方法等等.当前常用的信访、公示、听证会等参与制度存在执行力度不足、执行不到位和走形式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绩效和影响力.


6.参与信息不对称.公民个人相对于政府而言在信息量和信息处理能力方面仍处于劣势,公民参与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信息发布、接受和反馈情况.仍然存在重要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部分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等问题;由于受传统等级结构的影响,公共服务理念得不到完全落实,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对权威的屈从会导致信息被扭曲[3].

7.参与能力不够高.传统文化的一元价值取向,扼制了群众的创造精神,使得依赖盲从的政治心态成为群众的心理痼疾,政治参与的盲目性突显[4].公众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不够高,很多公民没有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相当一部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权利和义务所知甚少,不知道应该如何实现参与.

二、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

1.着力加强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加强国家制度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有效的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手段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公民决策的权利.对公民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其可以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际操作,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参与[5].

2.健全完善基层.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管理制度,支持群众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充分保障广大公民的结社自由,鼓励公民依托这些自治组织有序地参与国家的各项政治活动.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有意识地培育社会力量,扶持和扩大代表各阶层利益的社会团体的影响[6].

3.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健全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对公权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惩治各种滥用公权、以权谋私的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民批评制度、建议制度、控告制度、检举制度、对公职人员的评议制度、公益诉讼制度、信访制度等体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监督机制[7],进一步促进政治参与政策及各项制度的执行.高度重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8].

4.扩大公民立法参与.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立法的制度,积极推进立法、开门立法,使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都能得到体现和表达,并逐步做到制度化、法律化.广泛开展立法调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对涉及面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草案,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直接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9].

5.开辟社会参与渠道.在政治监督上,积极探索代表联系选民的途径,拓宽选民监督代表的渠道.发挥好党派、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多种监督主体的职能和作用,运用各种媒体进行社会舆论的监督.在利益诉求和表达上,要广泛开辟各种渠道,如接待日、协商对话、制度、评议、听证制度、政风行风、电子信箱、网上博客等,将更多现代化信息载体和手段有效运用到有序政治参与中来.

6.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国家机关的活动应进一步透明,信息应进一步公开,公众知情权应进一步落实.如尽快实现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加快实现财政预算的公开、人大代表的公开、立法公开听证、公民自由旁听人大会议辩论等.

7.提升参与能力和积极性.在全社会更加广泛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和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教育、传授和训练,使他们了解规则和程序,掌握生活技能,提升其参与能力.实行一定的激励机制,有关国家机关对政治参与的公民给予一定的物质补贴,如食宿费、交通费、资料费等[10].此外,还可以从精神层面给以褒扬,如将有序政治参与情况载入有关个人资料、进行表彰等,增强其荣誉感和积极性.

注释:

[1][2][3][4][6][10]叶战备、惠娟:《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载《探索》2008年10月15日.

[5][8]罗豪才:《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推动政治文明建设》,载《人民日报 》2003年9月9日.

[7]张伯铭:《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载《人大研究》2006年第10期.

[9]杨茂林:《县级可持续政治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10月1日.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人大常委会)

类似论文

当代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

【摘 要】网络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对促进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自身不可。
更新日期:2024-10-6 浏览量:19297 点赞量:5661

公民自发政治参与的现实解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市场开放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公民的维权意识、法治观念、诉求和平等竞争精神不断提升,自主性。
更新日期:2024-10-5 浏览量:18842 点赞量:5469

公民有效政治参与探析

摘 要:公民有效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目标 政治文明程度、公民满意程度和社会政治稳定程度是判断公民政治参与是否有效的基本标。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0160 点赞量:543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建设的意义

摘 要 :公民有序政洁参与是我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9239 点赞量:4097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制度构建

【内容摘 要】政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被诠释,并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核心,。
更新日期:2024-5-4 浏览量:12924 点赞量:4372

“”与青年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摘 要: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扩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有序合法的方式和途径。
更新日期:2024-9-26 浏览量:120341 点赞量: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