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德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由于其社会制度及历史发展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征.通过从历史上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到至今探索,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定比较研究,从而起到对我国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的借鉴与学习作用.

关 键 词 :德国 思想政治 教育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德国都是作为欧洲强国呈现在世人面前,其实国家强大的背后是德国教育的强大.诚如曾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著名元帅毛奇所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德国教育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分析、了解、研究德国的教育发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对当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词源学上的考察

在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考察之前,有必要对德文语境下的“教育”一词,进行语言学意义上的剖析,以期能够真正了解它的内涵.“教育”在中文语境中意思相对比较单一,但在德语中,却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词语表达,即(aus)Bildung 和Erziehung.虽然这两个词语直译都可以用中文的“教育”来表达,但是两个词语内部深层的涵义有较大的差别.一般认为,Bildung或者Ausbildung 意在知识、文化层面上的教育,并且强调教育的过程性.比如职业教育,德文中表述为berufliche Ausbildung.与此不同的是,单词Erziehung的动词形式是erziehen,这两个单词更多的是强调对教育对象的一种培养,目的是使之变得成熟、得到成长.在德语中对该词使用较多是在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处在文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处在提高内在的素养的层面上.

上文所提到的“教育”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用德语表述为ideologisch- politische Erziehung,但是笔者查询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一词语在德国一般仅出现在对第三帝国(Drittes Reich)、德国(DDR) 以及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述中.从词语构成来看,ideologisch是单词Ideologie的形容词变化形式,而Ideologie的意思是指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是一种与特定的社会团体、特定的文化上相关联或者相类似的一种世界观,价值观.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部著名的著作《德意志的意识形态》,它的德语原名就叫做 Die deutsche Ideologie.Politische一词,其内涵相对单一,在此不再赘言.因此,所谓的德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sch- politische Erziehung)所强调的也就是意识形态和政治的结合,是一种侧重于对教育对象的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培养的教育.


正是基于对“教育”一词在德文语境中的复杂性,在德国历史上不同阶段对于一词的使用也有差别.德意志在帝国时期以stattbürgerliche Erziehung 来表述当时所强力推行的“国民教育”,而后来的魏玛共和国时期,政府致力于推行的教育叫做“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其相对应的德文的翻译是Staat und Volk Bezugspunkte politische Bildung.与前面所有阶段不同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纳粹时期)推行的“政治教育”又重新使用了politische Erziehung,二战后的联邦德国使用 demokratische politische Bildung来表述“政治教育”,而与之相对的同时期的德国使用的是和中国类似的表述,即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sch- politische Erziehung).下文就讲对以上所提到的各个时期政治教育加以分析、考察.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1.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时期的“国民教育”

1817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国家.在这一大的制度背景下,社会的等级仍然非常明显,专制色彩浓厚.帝国政府虽然也在大力推行教育,但是当时的教育理念却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对待,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学生只是完全服从的工具,需要由教育者通过教育、教化使之成熟.因此,在这一时期受到封建统治皇权的政治影响,教育则以“驯服臣民”为最高目标,其教育浓厚的政治性灌输以“君主”“权威”及其色彩为主.后德皇威廉二世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要求学校在国民教育的大框架下所开展的政治教育要服务于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在这一过程中,以期通过政治教育来灌输、培养学生对上帝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从总体上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德国,其政治教育要以多种方式维护帝国的统治,培养对神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要求通过教育、习惯和公共生活等向民众反复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包括权威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内的思想.

2.魏玛时期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

一战后诞生的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政体,由于受到当时、共和思想的影响,魏玛共和国宪法引入了社会国的理念,开启了近代经济宪法的先河.魏玛宪法的某些条文为二战后的《基本法》所保留,迄今仍然适用.依据魏玛宪法第148条的规定,所有学校都应致力于道德教育、公民意识、德意志民族精神以及国际协和的目标.它同时也规定了对持不同宗教或政治见解者的宽容.另外,依照本条的规定,国民常识是学校开设课程之一.在这些规定的指导下,魏玛共和国于1920年召开了国家学校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制订了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依照该原则的规定,国家又必要对学校的政治教育问题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同时在国家范围内,所有类型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以及学校的教学生活中应当渗透进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在公立学校、初级中学以及业余学校和职业学校,要把国民常识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加以传授,并且要保证占用足够的学时.在高级中学里,要尽力把所有的教材中都渗入公民思想教育的内容.基于这样的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似乎并没有单独的成为一种学科体系,它虽然为建立一整套政治教育体系提供了相应的指导,但是由于其将公民教育通过渗透入学科的方式来进行,也会对今后的政治教育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

类似论文

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对中国的

提 要 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不同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
更新日期:2024-3-8 浏览量:11280 点赞量:4136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德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由于其社会制度及历史发展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征 通过从历史上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
更新日期:2024-3-21 浏览量:43443 点赞量:9888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

收稿日期:2012-01-20作者简介:郭钟琪(1961―),女,湖南桃源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7360 点赞量:11700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课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学生认知体系的有效转换,这个转换过程需要教师具。
更新日期:2024-7-19 浏览量:93199 点赞量:20238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
更新日期:2024-7-14 浏览量:96124 点赞量:21880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以往人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其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从未间断过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受多。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7705 点赞量: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