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解读的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多元解读概念界定,明确它的内涵.探讨诗歌、散文、小说等主要文学作品体裁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实施多元解读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多元解读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发挥最大效果.

[关 键 词 ] 多元解读;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近年来,在新课标倡导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的推动下,“多元解读”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多元解读”,很多人持含混不清的态度,所以出现了一些曲解、误读文本现象.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多元解读进行概念厘定,从而树立正确的多元解读观,以确保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是文本解读.多元解读指的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不同的阅读者以其特有的知识背景、人生体验、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对同一作品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理解,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过程,得到不同的阅读结果.因此,多元解读必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即必须在尊重和理解作者赋予文本意义的前提下进行解读.

中学文学作品体裁主要有诗歌、散文和小说.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多元解读.

一、诗歌:品味意象内涵

意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的融合.与意象紧密相连的是意境,是作者通过各种意象的创造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因此,诗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利用想象与联想去再现诗歌的形象与意境,从中受到启发与感染.

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借日月山川抒发了无限感慨.《琵琶行》中对“月光”这一意象就可以品味出不同的意境与内涵.从“别时茫茫江浸月”中可以想象诗人在秋风瑟瑟的夜晚,站在江边,对着朦胧的月色勾起了“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愁苦情绪.而“唯见江心秋月白”中则用“月”反衬寂静的环境.明亮的月色,平静的江水,静谧的夜色,更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白、与迷惘.“绕船明月江水寒”中朦胧、惨淡的月色给人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诗人与琵琶女两个虽说命运不同,却遭遇相似,这里的“月”饱含诗人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的悲悯之情.如果诗中“月光”的意象定为愁苦之月,这从狭义上去理解是可以.但是诗歌艺术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与诗人展开多元对话.

二、散文:注重情感体验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有取材广泛,写作自由;立意幽远,内涵丰厚;形散神聚,舒卷自如;文笔优美,个性鲜明等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即散文的外在形式,主要指材料的选用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与结构方式.“神”即散文的中心和主旨,是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情思”,是一篇散文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批文入情,从而真正读懂散文.


朱自清的《背影》曾引发了诸如“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父亲形象不够潇洒”、“父亲不爱清洁卫生”等等让人苦笑不得的解读.笔者认为课堂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解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没有对文本的情感进行深层的解读和挖掘,导致学生脱离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以现代人的理念来去评价前人的行为.如果教师在课前事先交代了朱自清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自己与父亲之间关系的思考,那么就可以减少学生误读、偏离主题的机会,将作品的多元解读拉到正途上来.

散文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真情实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思维方式进行多元解读,那么教学就将会是成功的.

三、小说: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深化对生活与人生的认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学生还能从作品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中受到感染,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物是小说的最基本要素,读懂小说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小说中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给我们展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因此在小说教学中采用多元解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项链》中的女主角马蒂尔德长久以来是爱慕虚荣的典型代表.但是仔细对小说进行分析品读的话就会发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德形象的丰富性.除了贪慕虚荣这个独特的个性以外,马蒂尔德身上还有单纯、勇敢、契约精神等这些可贵的品质.黑格尔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玛蒂尔德就是这么一个完满而富有生气的人.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些性格特点使其既真实又有更多人性的深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模式化的观念的局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会更加完整、深刻.

最后,多元解读教学应该是在充分理解文本和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注重的更多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形式.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必须围绕有一定的主题,所以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作用,而要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同时适时的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使多元解读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发挥最大效果.

类似论文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
更新日期:2024-12-24 浏览量:156502 点赞量:33455

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言语歧义现象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的某种意义,总是会恰当利用歧义所。
更新日期:2024-9-1 浏览量:18208 点赞量:5664

小学语文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探析

【摘 要】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意味着文学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意味。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7743 点赞量:23750

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作者:任静工作单位:广州市天河区第八十九中学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洞第八。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3756 点赞量:3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