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

[摘 要]本文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点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用技能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做法,并对其中的“树式”教学模式在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做了简要介绍.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探索做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最终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

[关 键 词]计算机专业树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8-0064-02

[收稿时间]2013-06-21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2501),山东枣庄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YJG11014).

[作者简介]杨振(1975-),男,山东滕州人,硕士,枣庄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算法设计.

一、引言

早在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已显示:在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赫然在列.人们不禁要问: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从以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逐渐失去优越的光环,这种角色的转变似乎来得过快.但纵观目前IT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绝对过剩现象并未出现,如各类IT培训机构仍层出不穷,且生意火爆,向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各招聘网站上IT职位的招聘更是持续火爆,供不应求.但为何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甚至毕业后需要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再回炉才能找到工作;与此同时,许多没有受过正统教育的所谓“杂牌军”却能轻松找到好的工作,这种现象被人戏称为:“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究其原因,教育界普遍认为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面前逐渐乏力,是计算机人才培养严重滞后行业发展的根源所在.

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专业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要务,对于新建地方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更是如此,这是涉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培养模式之探索

枣庄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92年,2000年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20多年的办学,初步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学院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逐步提出了一整套用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2000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试点英文原版书教学及计算机“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2006年提出并开始实施“教学质量目标控制体系”建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与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设校企合作专业.具体做法如下,供同行探讨:

(一)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并开展计算机“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为使学生能尽快掌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脉络,课题组设计提出了计算机“树式”教学模式思想,即把学生即将学习的课程看成是解决某一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形象地称为“树”.本质来讲,教学过程就是构建树的过程,即从树叶(知识点)到树枝(子问题)再到树干(解决综合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结构紧密、目标明确的教学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以Delphi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根据学期任务这棵树干,我们对各棵“子树”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是讲解Delphi的IDE环境和常用组件,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程序设计基础(如C语言),对比讲解Object的语法,强化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然后,重点讲解Delphi应用程序的整体框架.对于其他内容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均设计一到两个使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比如在讲授图像处理部分时,让学生动手开发一个小型的“画图”程序;讲授网络编程部分时,让学生选做一些诸如聊天室、FTP客户端、WebMail客户端和即时通信的小任务;最后,课程临近结束,重点讲解Delphi的数据库编程,并布置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绩要根据展示的软件和答辩情况评定,由老师和小组成员对其进行打分,答辩成绩将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到最终的期末成绩中.这样既增强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大家的能力.

(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提出并实施“教学质量目标控制体系”

教学质量是课程体系建设的生命线,是能否完成学生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00年建立之初就特别注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提出了“教学质量目标控制体系”建设.该体系建设思想是将学生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个学年,再逐层细分到每个学期的每门课程,形成课程具体的教学任务.通过课程教学任务、可实时控制教学进度和目标,从而达到抽象培养目标通过具体课程来实现的构想.此体系建设思想提出并开始实施的几年间,成效逐渐显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教材建设上,构建基于“树式”教学模式的教材体系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动力,始终跟踪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及时反映到教材中,自2000年开始,教学团队先后对《Delphi应用程序设计》教材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并把计算机“树式”教学模式思想融入教材中.同时,根据“树式”教学模式思想,还主编并正式出版了《汇编语言》和《SQLServer2005简明教程》等多部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为专业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年来,以承担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为依托,在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发了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专业教学网站和课程网站,形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该网站不仅提供所授课程的课件、教学计划、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还提供网上自测、网上作业提交与批改、在线考试、课程测评、教学答疑等互动功能,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互动教学环境,较好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五)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平台,全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和素质培养

通过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由学生自我管理的创新实验室、成立微软俱乐部和数学建模协会、组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等,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性竞赛;引领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工作.将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与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师资队伍组织等各方面进行了配套的改革实践,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同时,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计算机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促进了年青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历年的学院科技节期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制作项目繁多,成果斐然,创新参与气氛极其浓厚.

(六)改革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考试的指挥棒功能,自2003年开始,课程的考试试点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笔试方式转变为笔试加实验和平时成绩的综合评定方式.2007年,课程笔试实行教考分离,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及时掌握教师的授课情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发了网上教学评价系统,以便对教学进行督导,不仅 如此,结合教学质量目标控制体系,建立了集网上评教、同组互评、督导评价及分管领导打分等综合评价机制,从而极大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实施校企合作,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充分发挥地方各级大、中、小型科技企业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强大的技术力量、先进的设备支撑和雄厚的资金保障,以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期探索经验、科学规范的育人制度等有利条件,通过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共建产学研训练基地、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等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变革.结合专业大类特点,以“虚实结合、软硬结合”为目标推进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八)积极推进开放式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倡导“以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等理念,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试行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实行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及开放式管理,实现教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有较大力度的改革与创新.

三、阶段性成果

在近几年的专业课教学中,各任课教师结合上述教学模式积极地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果,我院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MCM/ICM)比赛、电子设计竞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等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国际一等、二等奖2项,国家级奖励19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在就业市场的含金量,近几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7%以上.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几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新做法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教学成果.这些成绩是学院以前从未有过的,证明了这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是可以继续前行的.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张利庆.本科教学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3,(4).

[3]常雪琴,邢西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责任编辑:左芸]

类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