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特色提高质量培育民族音乐本科教学性成果

摘 要:中国音乐学院在本科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推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及方法的更新与应用,通过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实践过程,在近两届的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了显著成绩,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今后学校会继续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创新艺术类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等方面深入工作.

关 键 词:本科教学,教学成果,民族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民族音乐教育的特色是学校办学之初即明确的办学宗旨与定位,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不断得到强化,是学校的历史使命和独特风貌,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近两届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得,是学校长期以来坚持特色、夯实基础,不断加强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内涵式发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坚持特色,教学成果显著

中国音乐学院在近两届的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成绩显著.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1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中国民族音乐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工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高教类)一等奖.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共有八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四项.这些成果集中体现了学校在本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代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充分体现了学校民族音乐教学特色.

多效并举,紧紧扭住教学不放松

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本科教学中心与基础地位,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坚持内涵式发展.

1.特色立校,明确办学目标与理念

建设高水平的音乐院校,首先要有一个特色鲜明、质量目标明确的办学定位.学校整体形成统一认识,围绕着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为教师实现价值、理想搭建平台,与此同时为学校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学校在继承优秀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坚持精英教育的理念,确定了建设具有鲜明民族音乐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著名”高等音乐学府的总体目标定位,以民族音乐为特色,以理论研究、创作和表演为支撑,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为学科专业定位作出了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统一思想,坚持不懈,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质量不断提高、向着高水平音乐院校不断迈进的发展之路.


2.彰显传统,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学校是伴随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长期以来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对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三个专业分别给予重点支持,使其各自在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促使三个专业之间相互支撑,互为依托,为构建中国民族音乐体系起到支柱作用.通过对民族声乐、民族器乐、音乐学和作曲专业方向的重点建设,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西方音乐理论和方法的吸收借鉴,合理建设和发展,西方音乐相关专业方向为学校民族音乐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对中国民族音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由金铁霖教授领衔完成的“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学校民族声乐教学团队在坚持民族音乐特色,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该成果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采取科学态度,比较完善地构建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依托这一成果成立的金铁霖声乐艺术中心已经成为全国同专业的教学中心,占据了本专业教学的制高点,引领着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用歌声弘扬民族精神,反映人民的心声,诠释民族音乐文化的先进性,推动了我国声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由姚艺君教授领衔完成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由张维良教授领衔完成的“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获奖成果都是对学校多年来继承和创新民族音乐的充分肯定.

3.积极探索,加强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以新建专业课程为主要任务,以培育优势创新为重点,以模块化课程为试验点,鼓励和引导各学科专业建设一批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深度融合,反映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有鲜明民族音乐教育特色,引领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课程.目前,学校已经建设了一批能够引领民族音乐发展方向、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特质的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是对民族音乐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充实与完善,是对现有学校总体课程体系的有益建构和补充.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结构合理、内容完善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

在北京市和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民族声乐”“民族器乐”“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古代音乐史”等特色课程及系列教材先后获奖,尤其是“民族声乐”“民族器乐”“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三门课程,是学校传统优势课程,“民族声乐”课程教学团队以国家级教学名师金铁霖教授领衔授课,“民族器乐”课程以北京市教学名师张维良教授为课程团队带头人,同时其课程团队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由北京市教学名师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姚艺君教授为课程团队负责人.这些名师带领教学团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4.搭建平台,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开拓本科艺术实践新载体和形式,不断创新艺术实践管理机制,完善艺术实践系统,开放特色教学资源,实现优秀资源共享.制定《中国音乐学院实践活动管理规定》,并将本科实践教学纳入到各系培养方案与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来,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和灵活的考核方式,细化实践教学方案配套环节设计,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建立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发挥“艺术实践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艺术实践经验方面的独特作用.此外,学校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模式,创办学生乐团、合唱团,举办音乐节、研讨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学校成立了华夏民族乐团、中国青年爱乐乐团、中国音乐学院青年爱乐合唱团等实践团体,邀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的理论研究专家、作曲家、演奏家、表演艺术家、指挥家等为学生提供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需求直接对接的能力,使学生更快更好成才.

由张维良教授和关乃忠教授共同完成的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民族器乐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成果,其实践平台即是依托张维良教授作为团长、关乃忠教授作为驻团指挥、由学生组成的华夏民族乐团.华夏民族乐团为学校从事民族器乐的表演、创作以及理论研究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具有不同风格与流派特征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可以展示其才艺、彰显其观念,具有不同创作风格的作曲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同时不论是从事理论还是表演的教师和学生,都能以其研究成果支持与支撑华夏民族乐团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探索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经验与规律,以及不同风格流派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以此成果促 进学校民族器乐的教学和实践.

5.革故鼎新,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积极为师生建设数字化的教育环境,鼓励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本科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成果“中国民族音乐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工程”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以我国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学校的历史积累,建设民族音乐教学资源数字化体系,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成果和经验在我国民族艺术教学资源数字化领域中起着引领性作用.同时艺术管理专业方向也在积极探索艺术与现代科技维度下的艺术管理实践教学新模式,其初步成果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学校在艺术与科技深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方面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6.质量兴校,狠抓教学科学化、规范化

艺术不同于科学,但艺术研究、教育和管理是科学.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普遍应遵循的一般规律,艺术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办学.学校结合艺术教育的自身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本着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严格教学管理、强化质量监督,重点抓好教学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有力地保障了本科教学的顺利运行,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启示与展望

学校虽然在本科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足,需要继续坚持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特色课程体系.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的规律和本质,在挖掘、整理和传承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同时,在本科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践行创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理念,并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予以实践,进一步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基础性的探索与贡献.

二是进一步研讨与创新艺术类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推进实施卓越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择优选拔、重点施教、打破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实践能力,较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的优秀本科生.

三是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重大科研课题的攻关,不断推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并使这些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资源和平台,促进教学成果的不断形成与丰富.

类似论文

高中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尝试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
更新日期:2024-11-10 浏览量:142449 点赞量:30591

提高工程力学专业外语本科教学质量的改革

摘 要: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本科生阅读专业文献、阐述专业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而传统工程力学专业。
更新日期:2024-5-2 浏览量:14652 点赞量:5308

考研为抓手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摘 要】本文探讨了考研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认为考研是促进学风建设、教风建设的强有力抓手,是缓解就业压力、提。
更新日期:2024-3-9 浏览量:11472 点赞量: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