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的情感教学尝试

一、教学目标

在《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通过诵读,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感情美和意境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②感悟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探究诗句中蕴含的深层意义;③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不止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与步骤

1.导入

在授课前,笔者设计了一段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一个山区孩子的梦想是看看大海.在去看海的途中,一座座高山挡在了他的面前.他感到绝望,但心中泛起的雪白海潮一次次拍打着他的心,在远方诱惑着他.他终于鼓起勇气,在翻越了一座座高山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人生的际遇总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个孩子的经历会让你们产生怎样的联想?得出什么结论?”听完笔者的这段话,学生们备受鼓舞,他们认识到:“只有勇敢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功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要斩断荆棘,勇往直前.”


2.讲解关 键 词 语

在讲解关 键 词 语这个环节中,笔者分了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诗歌中的关 键 词 语,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然后,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笔者讲解关 键 词 语.如痴想,即发呆地想;隐秘,即隐藏、不外露;铁青,即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种子,用来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喧腾,即喧闹、沸腾,指理想、信念对“我”的激励和鼓舞等.

3.赏析过程

(1)教师示范朗读第一章,再把第一章分成三小节,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一小节.

在朗读第一节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山那边是海吗?”于是,笔者趁机提问:“在第一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很巧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学生回答:“‘伏’字勾画的是遐想的神态;‘痴’字描写出了渴望的心情.这两个字神形兼备地刻画了山区孩子对‘山那边’世界的向往.”其中,再穿插笔者的一些感叹:“《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作者出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武当山下,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无言的群山.而‘我’偏偏又是一个好奇心重的少年.”

在朗读第二节时,学生能够体会出当“我”的看海想法遭受到了打击时,“我”是多么失望和沮丧.于是,笔者提问:“为什么是‘隐秘’的‘想望’?”学生回答:“因为作者儿时看海的想望没有告诉别人.”笔者接着提问:“在这一节中,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它们好在哪里?”学生回答:“‘哭’体现了儿童的特点;‘铁青’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和沮丧之情等.”在赏析第二节时,笔者又穿插了一些个人感悟:“‘我’之所以受挫是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有破灭的一天.我在青少年时期,也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时刻.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理想主义的教育,有人称我们是理想主义的一代,也有人称我们是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但我们也为‘理想’的虚妄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

在朗读第三节时,笔者要求学生深刻体会这些诗句中包含的丰富感情,如埋怨、怀疑和迷茫等.

(2)笔者示范朗读第二章,再把第二章分成三小节,请三位学生分别诵读.

在赏析第二章第一节时,笔者向学生解释海的真正含义是指理想和信念,即“海”的出现恰好与“山”形成了对应,这里的“山”是指一个封闭、灰暗、压抑的现实生活世界;海,是指一个想象世界,它开阔、光亮而自由.

在赏析第二章第二节时,笔者引导学生对比“今天”与“小时候”,从中发现“信念”不再是幻想,而是牢固树立在心中的信念和理想.

在赏析第二章第三节时,笔者总结这篇诗歌的真谛,即告诉人们奔向理想人生的征途漫长,但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会实现.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生长环境与诗人的经历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诗人儿时对山外面世界的迫切憧憬.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把诗歌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初中语文组)

类似论文

《电子技能实训》工学一体化教学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已逐渐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领域,特。
更新日期:2024-4-9 浏览量:12656 点赞量:4422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改的必要性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也是许。
更新日期:2024-9-14 浏览量:119784 点赞量:2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