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草案之争

2005年12月,劳动合同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草案中诸多“偏向”劳动者的规定,引发了褒贬不一的强烈反应.这些争议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更为实质的分歧劳动合同法,究竟应该是平等保护劳资双方利益的“平等法”,还是侧重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倾斜法”

劳动合同法最初起草时,遵循的正是“倾斜法”的立法理念,开宗明义地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过,众多的企业主、用人单位,并不能接受“倾斜法”的立法理念.在学界内部,也出现了罕见的意见分歧.

其实,劳资双方及相关利益集团在立法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是现代立法的正常现象.值得关注的恰恰是,在利益之争、学术之争背后的立法话语权之争.与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的地位失衡相比,在立法博弈中的话语权强弱不均更加令人深思.

有专家指出,目前,一些利益集团已在国内形成,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劳动者个体的知识、水平、能力都很弱,反映意见的能力也弱.有人因此担心:“在立法讨论过程中,资方的声音可能要比劳动者大.”

为了合理平衡劳资双方的立法话语权,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社会征集立法意见.在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集期,通过各种渠道共收到191849件立法意见,这一数量,远超上一年物权法草案公开后收到的11543件立法意见,再次刷新了历次法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的纪录.

对于此次“全民立法”事件,坊间赞誉如潮.在一些强势的利益集团试图操控立法话语权的微妙时刻,通过“全民立法”这一管道,为弱势的劳动者群体提供一个平等的话语平台,显然有助于平衡劳资双方的立法话语权,进而促成更为合理的利益协调、更为公平的立法博弈.

事实上,为弱势的劳动者群体争取平等话语权的意图,已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此次收到的十九万多条意见中,来自劳动者的占到65%左右.立法机关相关人士披露说:“劳动者提出的意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了立法机关的预期.”

不过,由于此次“全民立法”更多地依赖于网络,数量众多的农民工并无条件利用这一管道.而在现实生活中,多达1.2亿的农民工群体恰恰是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生存状况最为恶劣,权益受侵最为严重,维权能力最为薄弱.

显然,在一时难以改善自身能力的现实束缚下,农民工等弱势劳动者能否赢得应有的立法话语权,取决于立法机关能否开辟更为有效的途径倾听他们的声音,也取决于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能否更为有力地成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按照通常的立法时间表,劳动合同法草案还要经过多次审议才有望过关.可以预见,在劳动合同法尘埃落定之前,劳资双方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仍将持续,立法话语权的激烈争夺也不会停止.立法机关有关人士指出:“立法就是要在矛盾上切一刀.”很显然,劳动合同法的这一刀最终如何切下去,将继续考验立法者的智慧.

点评:

劳动合同法的制订,既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近年来中国立法博弈的一个典型样本,各方意见对抗之激烈、立场对峙之鲜明、阵营对立之清晰,在中国立法史上堪称史无前例.本文并未局限于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条款之争,而是从劳资博弈、立法等更为宏大的角度,对这一立法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就显示出了独特的解读视角.此后,随着劳动合同法立法进程的演变,本刊于2007年10月上半月刊,又以《劳动合同法四审之变》为题进行了跟踪报道.

类似论文

《劳动合同法草案》五大看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劳动合同法草案被提请二次审议,草案做了多处重要修改 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879 点赞量:5902

2023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大问题 修正案第一个就是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范围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
更新日期:2024-3-3 浏览量:8623 点赞量:2987

有关劳动合同法中基本问题的

摘 要本文对劳动合同和劳动法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同时也阐述了劳动合同案件对合同法的适应性,最后对。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7010 点赞量:23383

劳动合同法中口头合同的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2 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2摘 要:2008年1月新劳动合同。
更新日期:2024-8-15 浏览量:106905 点赞量:23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