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数学之美

摘 要:“创新”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数学;创新;思维;心理学;意识;质疑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9-0047-01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像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等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1.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为什么老师一下就能判断随意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盖房子木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等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2.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种在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创新”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创新,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会出现更多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类似论文

错误成就数学之美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29982 点赞量:7204

开放教育,成就个性之美

教育是一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潜力实现作为目的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自。
更新日期:2024-9-8 浏览量:16950 点赞量:4779

田刚:追寻数学之美

田刚,1958年11月生,江苏南京人,民盟成员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副主席,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中。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18323 点赞量:4878

漫高中数学之美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
更新日期:2024-9-2 浏览量:15021 点赞量:4032

初中数学之美

【摘 要】数学美是一种完全和谐的、抽象形式的艺术美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反映了数学美 教师若能较深刻地认识数学之。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7787 点赞量:4501

数学之美2023年第11期

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中学数学学科领军人物,荣获“省青年教。
更新日期:2024-3-9 浏览量:9258 点赞量:3085

刍议数学之美

【摘 要】现在不少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枯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叙述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
更新日期:2024-8-1 浏览量:13382 点赞量: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