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

【内容摘 要 】文章围绕“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采取“主客观同时关注、各维度全面化具体化”的原则,重塑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维度,构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主客观心理支持”“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情况”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四维度模型.通过对5名空巢老人的定性访谈,分析了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了反思与建议.

【关 键 词】空巢现象 老年人 社会支持系统

一、引言

“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两个概念.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1].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中,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2].在数量增多的同时,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影响着社会安定与和谐,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较多地应用于精神疾病及医疗康复领域.社会支持系统有许多定义,这里我们选择狭义定义,即:社会支持是一定的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3].关于社会支持系统的分类,许多研究者运用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社会支持进行了区分:(WellmanandWortley,1989)将社会支持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4].国内学者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利用率[5].

笔者分析了目前关于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


1.在题材选择上,大部分研究者集中于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老年人心理状态和生理疾病等的影响上:说明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刘茹茹等在《温州城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与幸福度的调查》中指出: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情感世界影响明显,其中主观支持影响较大[6].杭荣华在《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研究》中指出:独居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观社会支持及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7].然而,对于“空巢老人”这一特殊老年群体的关注很少,且对于“现状”这一点进行论述的研究也很少.

2.在维度划分上:在已有的关于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中,对于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维度划分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将社会支持系统与“生活状况”相等同,划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考察论证,忽视了空巢老人主观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主动利用率情况.例如:李爱芹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8]和赵芳在《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9]中均使用此维度;第二类根据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系统量表”,划分为主观社会支持系统、客观社会支持系统和个人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率三个维度,但是,此量表只关注人际关系层面的社会支持,没有涉及经济、生活照料等现实具体的问题.例如杭荣华在《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研究》中就采用了此维度.

笔者借鉴了以往研究的经验和教训,采取“主客观同时关注、各维度全面化具体化”的原则,在社会支持系统的维度划分上,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主客观心理支持”和“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情况”四个维度,重建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四维度模型.通过对5名社区空巢老年人的定性访谈,探究我国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并提出合适的建议和发展思路.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为社会有关团体关心和帮助社区空巢老年人提供相关指导、为社区空巢老年人自我调节提供心理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根据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等的5名社区空巢老年人,其详细信息整理如下:

(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访谈的方法.借鉴了已有的关于社会支持系统的测量研究[5、10],自编“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访谈提纲”,内容分为基本信息、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观察访谈三部分.其中,对于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测量划分为四个维度:1.经济支持;2.生活照料支持;3.主客观心理支持;4.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情况.每一维度包含若干问题,共29个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经济支持

在访谈中,1号和2号由于退休金较高,且有医疗保险,日常开销只需花在吃穿住行基本开支上,所以其经济状况较好,有较多结余,这也是他们能够与儿女分开居住的原因.这两位可以代表社会中有稳定退休金、有社会保障的空巢老年群体,属于典型的“高收入低支出,收大于支”群体,笔者在访谈中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很好,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回顾自己的一生也倍感骄傲.可见,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对于保障空巢老年人晚年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号和4号没有固定工作,靠临时工过活,收入较低,没有社会保险,但是由于平时生活节俭,日常开支不大,故收入略有结余.在访谈过程中,其多次流露出“知足常乐”的思想和乐观心态,批判社会上越来越严重的拜金主义风气,指出“有多少就花多少,钱少就少花,健康快乐就好,没必要攀比”.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平时不花孩子的钱.可见,经济收入总量对于经济满意度并不起决定作用,积极的心态也会起到很强的调节作用.但是在问到生病时怎么办时,他们的回答是“能托就托,一般不买药”,而且笔者观察了他们的晚餐,只是米饭和一份素菜,其生活质量问题不得不引起笔者担心,也在怀疑其积极的心态是真实的状态还是碍于“面子”的谎言.

5号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独居,虽有儿子,但是儿子不孝顺,不给老人花销、不给老人看病,导致老人无人照顾、身体有病却没有钱看病吃药.此老人因为有儿子而不是“三五”老人,受不到社会救济,但是其“身体有病、无钱、无社保、无人照顾”生存状态十分糟糕,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国家在实施社会救济政策时,要根据对象实际情况灵活对待,不能使类似5号的社区空巢老年人因为处在制度的边缘而难以安度晚年.

(二)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支持

1、2号生活可以自理,家里请了保姆负责做家务活,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高质量的养老院,同时对所在社区提供的服务其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思想,认为社区没有提供任何保障老年人的服务,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重视.可见,收入较高、保障较好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较高,即使可以自理,依旧会请保姆做家务,对养老机构的质量有较高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较高,他们善于利用“话语权”宣泄不满表达要求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容易成为社会资源的“享用者”.

3、4号生活上采用自我照料、配偶相互照料的方式,没有多余的钱请保姆,但是理解空巢现象,表示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遇到困难时,配偶是自己的最直接的依赖者.在问及养老倾向时,表示“以后走不动了就去养老院”,但是,并没有对养老院的质量提出要求.同样是空巢现象,收入较高、地位较高的老人群体(如1、2号)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想拥有独立的生活”;而中低收入的老人群体(如3、4号)却是被选择的结果,因为“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这种选择上的差别必然能够折射出他们在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上的差别.不过,在养老倾向上,“养老院”成为多数老年人今后选择的第一候选,对政府提供高质量的低的养老机构提出了要求.


5号岁数大、身体不好、没有钱、丧偶、无人照料,困难很多,对未来也比较绝望.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和维权意识缺乏,她逆来顺受,从未想办法解决自身的问题,也不认为社区能够解决她的问题.这一方面与老年人文化层次低维权意识低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区在普通大众心中的“服务缺失”“认可度底”有关.

(三)空巢老年人的主客观心理支持

1、2号主客观心理支持均较高,对自己所处的人际环境比较满意,表示与配偶关系融洽,孩子也很孝顺,子女都住在同市,每周定期回家几次看望老人,感觉自己在社会中是受尊重、被支持的.他们和身边同龄的一群老人每天都规律的在下午聚会聊天锻炼身体,并指出这种聚会每天雷打不变,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精神上的支持.3号和4号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客观心理支持不如1、2号,但是由于身边有固定的同事群体可以交流,主观心理支持也很高.可见,主客观心理支持并不一定是同一的,对于精神状态而言,“主观心理支持”比“客观心理支持”更重要,而积极融入小群体并自我调节重建自己的精神支柱对于维持空巢老人的主观心理支持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比之下,5号空巢老人几乎没有主客观心理支持.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其一直说自己没有文化做不了访谈,低客观心理支持决定了低主观心理支持,低主观心理支持导致其孤独、自卑、封闭的“空巢综合症”[11].笔者认为,像5号空巢老人的情况十分危急,继续社会救助,而这种救助绝不仅仅是物质金钱,还需要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支持.这为政府解决空巢老年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尊老爱幼”的德治社会敲响了警钟.

(四)空巢老年人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情况

当问及“遇到困难时,你是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遇到烦恼时你的倾诉方式是什么”时,绝大多数老人都回答是首先是自我消化,实在不行再跟老伴讲,或跟自己的朋友说说.可见,社区空巢老人的传统观念“求人不如求己”“家丑不可外扬”依然存在,不善于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隐患.这启发老人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寻乐,主动充分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四、反思与建议

(一)四维度动态平衡,相辅相成

访谈后,笔者发现,在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四维度模型中,四维度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保持着动态平衡.如下图:

每一个维度都影响着其他三个维度,同时也受制于其他三个维度.四者保持着动态平衡,相辅相成.如果各维度之间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很好的保障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反之,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引发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样就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访谈对象要么四维度都很高、要么四维度都很低的情况,因为他们是动态平衡的,没有一个可以脱离系统独立存在.

经济支持居中,是个基础性维度:影响着空巢老人生活照料、养老方式的质量高低;影响着空巢老人客观人际交往和主观精神状态;影响着老人对支持系统的主动利用率.与此同时,也受其他三维度的影响.例如,主观满意的心理支持会反过来影响经济支持的满意度,也就是上文中所说的“知足常乐”积极的心理调节会使人们对自己的经济现状也“知足”.

(二)单一维度现状和维度之间的链接同样影响着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

单一维度现状和维度之间的链接同样影响着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在单一维度现状不好的情况下,如果可以借用外在或自身的力量形成积极的维度链接,那么维度链接形成的强大的反作用力会弱化单一维度的消极影响.例如,3号老人由于没有子女,生活照料和客观心理支持都不很理想,但是她自己积极主动的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在工作中积极与同事交流,保持了很好的精神状态,使得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消极影响减弱.同样,在单一维度较好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形成积极的维度链接,也会消极地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现状.

(三)解决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问题需从四维度同时入手

综上,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复杂多样,差别较大,不乏有一些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不容乐观,感到孤独且担心经济状况,家庭关系较差,在家里受到冷漠的对待,难以安享晚年.这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尊老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警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维护社区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成为社会愈来愈关注的焦点问题.

笔者认为,需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四维度同时入手,既注重单一维度的改善,也注重强化各维度之间的积极链接.

从经济支持来看,国家应加大为社区空巢老年人服务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加强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完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优惠政策.子女和家庭更要在物质上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使得空巢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同时,社区空巢老年人自身也要关注国家和所在社区政策,从而在经济支持上受益.

从主客观心理支持来看,国家应加强道德教育和宣传,强化大家尊老意识,延续中华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应积极成立一些兴趣社团和组织,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调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成员要关心爱护理解老年人、为老人带来精神的慰藉;老年人自身也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善于自我调节.

从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来看,老年人应该转变观念,走出家门,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寻乐,多与子女、配偶、朋友互动,沟通交流,排除心中的抑郁情绪;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加入老年团体和组织,发挥余热,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强内心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老年人为这个社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理应安享晚年,而社区空巢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无法提供照顾而面临更多的来自经济、照料和心理上的困难.社会所有成员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其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多层次全方位动态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得所有社区空巢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类似论文

空巢家庭的社会静力学

【摘 要 】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 简而言之。
更新日期:2024-8-16 浏览量:105176 点赞量:22685

高中生校园社会支持系统其构建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它具有相互依存性、可靠的纽带性、协调性等特点,包含一种在人际交往中ő。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7103 点赞量:23538

空巢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调研报告

一、空巢老年人社会福利研究的意义 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一般至少包括夫妻和子女两代人,并普遍存在三世同堂的现象 随着。
更新日期:2024-7-24 浏览量:95727 点赞量:21319

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文献综述

摘 要: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问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出发,对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
更新日期:2024-10-12 浏览量:132354 点赞量:29119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保障制度的

【摘 要】农村空巢老人为了生存还要奔波和忙碌,他们承受着劳动和经济的各种压力,身体状况也令人担忧,传统的养。
更新日期:2024-5-23 浏览量:70202 点赞量:15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