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间阶层的和谐文化建设

[摘 要 ]社会中间阶层是“稳定器”和“推动器”的综合体,具有积极而又功利、理性但不安分、成就与失落并存等特征.要发挥其“稳定器”作用,抑制其不稳定作用,必须从社会文化、阶层发展、政治秩序、社会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改善社会环境、塑造内在品质、容纳合理诉求、引领行为方式,建设和谐的中间阶层文化.

[关 键 词 ]中间阶层;和谐文化;“稳定器”;政治秩序

[作者简介]兰峻,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分校教师,广东深圳518081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1-0182-03

十六大以来,多次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于是,培育社会中间阶层,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被认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路.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社会中间阶层“稳定器”作用,使中间阶层真正成为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必须推进中间阶层的和谐文化建设.

一、中间阶层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的关键在文化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中产阶级不发达,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而穷人和富人是天然的敌人,必然互相排斥,导致社会不稳定.这就是中间阶层社会“稳定器”观念的初论.结合我国实际,中间阶层的壮大标志着传统农耕社会的彻底解体,是推动社会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菱形结构转型的措施,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积极因素.与低收入阶层不同,中间阶层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对经济的发展持理性、积极态度;他们的收入稳定并呈现刚性特征,边际消费倾向明显,能有效地促进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因而是社会稳定的基本经济因素.

在西方国家,“中间阶层”已成为推动现代社会稳定和发展、引导主流社会价值规范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约占人口的80%左右,“大众”几乎就是中间阶层的代名词.日本由于战后中产阶层不断扩大,日本人对中产阶层归属的认同率达到90%以上,成为自民党保守政治的重要支持力量,支撑着社会的长期稳定.与此相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增长很快,但由于社会两极分化,中间阶层发育缓慢,结果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如当今的巴西、阿根廷等.

这似乎说明中间阶层的确是社会的“稳定器”.但这只是事实的一方面,中间阶层也曾经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在西欧近代,产业阶层居于贵族阶层和农民阶层之间,是社会的中间阶层.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产业阶层充当了社会运动的领导角色,与下层农民、手工业者、工人等社会力量一起,在与上层的贵族、僧侣等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在美国20世纪初,中间阶层曾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当时社会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麦卡锡时代,美国知识分子在平等主义的感召下不满于群体社会地位,曾一度有明显的“左翼”倾向,是政治争端的根源.后来,随着战后长期繁荣、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知识分子地位的相对改善等,他们的“左倾”微妙右转,趋向于保守.

1985年前,菲律宾在马科斯的专制统治下,社会政治、文化腐朽,无法保障中产阶级合理的自由和秩序,于是中产阶级一反保守的性格,在反对马科斯的斗争中与其他不同政见者携起手来,成了政治不稳定的根源.有学者指出:第三波化运动不是由地主、农民和产业工人(除了波兰)来领导的,几乎在每一个国家化最积极的支持者都来自城市中产阶级.甚至有学者认为,若说国际上任何社会运动,几乎都是中间阶层掀起的,应该符合事实.这种经验俯首皆拾,如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葡萄牙等.

两方面的经验说明,既不能简单地认为中间阶层是“稳定器”,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其稳定作用.从既得利益角度,或者从经济角度看,中间阶层更多的是“稳定器”;从存在的诉求角度,或者政治角度,中间阶层往往成为“推动器”.经济和政治持两端,文化居其中,文化“倒”向哪端,“天平”就倒向哪端.所以我们说,要使中间阶层成为一个稳定、保守的力量,抑制其不稳定因素,发挥其“稳定器”作用,关键要看中间阶层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持的文化认知.建设中间阶层的和谐文化,就是发挥中间阶层社会“稳定器”作用的关键.

二、中间阶层文化现状与行为特征

中间阶层文化是中间阶层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是其存在状态和社会现实的结合.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斯梅尔在《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中间阶级在形成过程中,并非仅仅构成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而是介入到建构一种属于中间社会阶层的“公共领域”,生活社群、公共生活空间、社团,乃至议会政治,进而形成一种与其公共领域相对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中间阶层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和一个文化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套新的社会关系、一套新的经济实践、一系列新的嗜好和.简而言之,即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

我国中间阶层处于刚刚产生和开始壮大的过程中,中间阶层文化则未见明显的个性特征,甚至是未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中间阶层文化.《上海证券报》最近就有文章批评指出:“今天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显然缺乏公共领域和价值体系的支撑.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依旧是寄生性的,是对强势阶层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依附,无法在整个社会生活架构中,发挥积极作用.”该文还认为,现在这股徒有其表的中间阶层文化潮流,是拙劣的东施效颦,是一些没有来龙去脉的暴发户,在金钱的沼泽地里孳生的灰色蘑菇等

这一批评虽然有失偏颇,但却道出了我国当前中间阶层文化意识缺失的现实.分析我国中间阶层的存在状态,可以得出其以下几个行为特征.

――积极而又功利.中间阶层的多数人正处于向上奋斗的阶段,他们选择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大的希望是以自身努力积累更多财富.他们大多数人的选择不是出于实现个人价值等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是出于现实的逼迫.因此,他会要求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交际、婚姻,都作为提升社会地位的途径和手段,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理性但不安分.为维持既有的地位和利益,中间阶层往往会细心计算、谨慎行动,加之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有足够的社会判断能力,所以其行为表现大多是理性的.但由于其权利意识较强,在社会利益场中会为自己的合理权益奋力抗争,良好的教育背景往往又使其掌握了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最大利益的能力与技巧.所以,他们在理性的表现下不安分地追求着个人利益最大化.

――成就与失落并存.相比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而言,由于物质资料的满足及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一定地位,中间阶层有其成就感.但由于在文化选择上,中间阶层存在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诉求,而其他阶层人员往往无法理解这些价值诉求.所以中间阶层拥有失落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新生的中产阶层,由于现代中国发展史上传统文 化的断裂,存在着先天文化资本的欠缺,这种失落感体现得更明显.

三、积极推进中间阶层和谐文化建设

中间阶层文化意识上存在诸多缺失、行为方式上拥有许多矛盾,就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弥补缺失、解决矛盾,建设社会中间阶层和谐文化,真正发挥其“稳定器”作用,使中间阶层真正成为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

――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社会文化.由于我国当前的中间阶层文化尚未形成,还只是社会文化的寄生.随着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其文化正在逐渐形成.社会文化的品质与属性直接决定着中间阶层文化的品质与属性.必须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推动现代社会诚信的建立、传统社会的重构,营造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引导每一个社会成员科学回答“信什么、要什么、追求和实现什么”的基本问题,在全社会树立和形成共同价值观,促进中间阶层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最终使中间阶层文化的品质趋于、属性趋向和谐.

――重新塑造“三个尊重”,引导中间阶层全面发展.“三个尊重”即自我尊重、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是个人和谐的重要体现.由于中间阶层“不上不下”的特点,他们会对“上”表现出“洁身自好”;对“下”表现出“不屑一顾”;对个人的前途命运表现出矛盾、惶惧、迷茫.因此,塑造“三个尊重”显得尤为必要.个人的自由发展以全体的自由发展为基础.中间阶层有较强的个性意识.对此不可抹杀,但也不能任其发展.要积极引导其树立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实现自身价值和既定目标,养成安定健康的社会心理.

――建立灵活的政治秩序,容纳中间阶层合理诉求.作为一个新兴群体,中间阶层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和表达,现有的政治秩序如何适应这个变化,是一个新命题.如果政治秩序能与中间阶层产生良性互动,充分容纳后者的合理诉求,就可削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对基层冲突起到缓冲作用;反之,如果政治秩序僵硬,没能为中间阶层的社会期望留下容纳空间,就可能将中间阶层推向政治秩序的对立面.所以,应当建立灵活的政治秩序,容纳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使其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维持社会体系整体利益诉求的平衡;容纳其政治参与诉求,防止出现其对政治的冷漠、疏离甚至离异,进而反过来威胁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容纳其释放社会不满的诉求,确保言路畅通,防止其将问题抽象化、全盘化,使问题不断积累并最终爆发;容纳其加强社会联系的诉求,借助社会组织的平台,缓和无处不在的社会冲突.


――构建普遍问责机制,引领中间阶层的行为方式.普遍问责机制就是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个人都有其固定责任,并按照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自己的责任范围,一旦违反这个责任,社会就要问其责,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机制的形成有助于中间阶层控制自身“不安分”追求,约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维护法律秩序,发挥其缓解社会矛盾、平息思想冲突、引导社会消费的作用,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成为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清水]

类似论文

爱儿坊幼儿学苑和谐文化建设

摘 要: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操作程序和完整的。
更新日期:2024-1-6 浏览量:7941 点赞量:3266

和谐文化建设的文学诉求

摘 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浩大工程中,文学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针对新世纪四川文学乡土。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2762 点赞量:2030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文化建设

摘 要:和谐的大学文化,是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相互影响而成为的一个整体 建设和谐大学文化,必须继承弘扬优。
更新日期:2024-9-23 浏览量:121369 点赞量:26875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任务 总书记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
更新日期:2024-7-28 浏览量:97487 点赞量:22052

“科学社会主义与和谐文化建设”学术会综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 报告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
更新日期:2024-5-25 浏览量:73286 点赞量:17358

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

摘 要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丰富社会。
更新日期:2024-3-9 浏览量:10793 点赞量: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