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两汉译本文学翻译的历史性

摘 要 :源文本是时代的产物.同样,译本在语言文字、思想内涵以及风格特色上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译本产生时代的特征.本文以《简爱》的两个汉译本为例,欲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文本阐释、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本语言的历史性特征等问题.从而证明文学翻译的历史性.

关 键 词 :《简爱》,文本阐释,翻译策略,译本语言,历史性

一、引言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自1935年第一个译本问世以来,在中国大陆《简爱》迄今子拥有40多个译本(不完全统计).本文选取了《简爱》的两个译本:1933年7月完成的李霁野译本(简称李译本)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黄源深译本(简称黄译本).在现代阐释学的框架下,本文试图通过译本窥见译者的阐释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诚然,两译本各有所长,本文无意对此作任何评说,而要说明译者的“偏见”决定了翻译的历史性.


二、阐释学的衍生与前见理论

阐释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阐释学”,中世纪的“文献学”,施莱尔马赫(F.Sclllciermacherl和狄尔泰(W.Dilthey)的“古典阐释学”以及海德格尔(M.Heidegger)和伽达默尔(H.G.Gadamerl为代表的西方现代阐释学等几个阶段.

前见理论是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重要内容.前见(Vorurtcile),或者说是前理解、偏见、成见、先入之见,主要是指人们在理解文本或认识事物之前由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历史地位等因素而构成的人类先存的心灵状态.前见就是一种判断,它是在一切对于事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被最后考察之前被给予的.建立在海德格尔理解的前结构基础上的前见理论认为.任何理解和解释都依赖于解释的前见.前见不再是达到文本正确理解的障碍,而是理解和解释的首要条件.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前理解包括三个因素:1,先行具有,即预先有的文化习惯.2,先行看见,即预先有的概念系统,人从他所在的文化中接受了语言及运用语言的形式,必定将其带人理解过程中.3,先行设定或先行把握,即预先有的假设.人是在具有了某种观念、知识、假设和前提之后才开始进行的理解.

三、文学翻译的历史性

(一)文本阐释的历史性

译者对原文本的解读过程必定会受其“先有”、“先见”和“先设”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翻译过程.换言之,同一文本经过具有不同前见的译者解读,其译文差别会很大,首先表现为文本阐释的历史性.

李霁野翻译《简爱》时,中国正经历着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五四运动,人们急需引进新的思想和新的风气,更迫切地找寻人类的平等,妇女的解放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李先生更多从政治的视角来阐释原文.在《译序》中,李先生称简,爱为“反叛的要求解放的近代女性”.译文语言也激进,具有明显的阶级斗争色彩.

黄译本完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人们渴望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黄先生翻译《简爱》则更多着眼于艺术阐释,再现原作的艺术风格.例如:

例1:but the longer l considered the position,education,etc.,of the parties,the less I felt juified in judging and blaming either him or Miss Ingrain等

李译本:但是我越思量两方面的地位,教育等等,我就越觉得来批判或者责骂他或她,等

黄译本:但是我对男女双方的地位、教养等等考虑得越久,就越感到自己没有理由因为等.而责备他们.

两译者对“blame”一词的翻译有较大的差异,李霁野将它译成“批判’或‘骂”’两个词,而黄源深则将它译成“责备”.“blalne”这个词在英文中是中性词,它没有任何的意识形态含义.但是.李霁野选择了“批判”和“骂”这两个词来诠释“blame”.这与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所决定的译者的前见是分不开的.而黄源深的选词更接近原文含义,再现了原作的艺术风格.

(二)翻译策略选择的历史性

不同时代的译者,具有不同的翻译思想,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表现为翻译策略选择的历史性.

李先生翻译《简爱》时,正值我国翻译处在第三次翻译西学翻译之后的转折期,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等人的翻译思想深深影响着这个阶段的翻译实践活动.鲁迅倡导直译,并提出了“欧化”的主张.李霁野深受鲁迅先生和当时译潮的影响,为忠实于原文和借鉴异国语言,译文风格主要采用了欧化汉语的语言特点和直译的翻译手法.

黄译本问世的九十年代,中国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时期.黄源深认为,翻译要“谋求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即:译者“既要表达原作风格,又要具有自己独特风格”.黄先生采用了比较灵活的意译的翻译策略,以期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请看下例:

例2:The next day Bessie、was sent for home to the deathbed of her little sister.”

李译本:第二天柏西就被叫回家,到她小妹妹的死床跟前去.

黄译本:第二天贝茜被叫回家去看她咽气的小妹妹.

李译本将“deathbed”直译为“死床”,黄译本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意译为“去看她咽气的小妹妹”.由此可见,翻译策略选择的历史性,创造出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表现为译本风格的历史性.

(三)译本语言的历史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同时代译者的语言随着文化、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选取的两个译本时间问隔长达六十几年,不同的选词,反映了语言在不同时代的演变,体现为译本语言的历史性.前五章中,原文“an hour”和“hall an hour”均出现了四次.李译本将其翻译为“一点钟”和“半点钟”.黄译本翻译为“一个小时”和“半个小时”.现举其中一例:

例3:We had been wandering,indeed,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等

李译本:不错,早晨我们已经在无叶的丛林中漫游过一点钟了等

黄译本:其实,早上我们还在光秃秃的灌木林中溜达了一个小时等

李先生从事该作品翻译的年代,“一点钟”表示一个小时.可见,译本的语言受当时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具有时代特点.此外,动词形式的“欢喜”仅在李译本的前五章中,就出现了29次之多,黄译本则使用“喜欢”或其他近义词或者用意译的方法进行传译.请看其中一例:

例4:I never liked long walks,especially on chilly afternoons等

李译本:我从来不欢喜远长的散步,尤其在寒冷的下午

黄译本:我向来不喜欢远距离散步,尤其在冷飕飕的下午等

译者不能超越时间和历史而客观存在.前理解中语言演变的历史性决定了译文语言的历史性.语言的演变.必然使译文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特点.因此,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译本,复译是时代的要求.

四、结语

总之,文学译品既保存着原著的历史风貌,又包含译者时代对作品的理解.前见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具有历史性,理解具有历史性,因此文学翻译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性.文学翻译不仅体现了语言本身的演变,而且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翻译思想的转变.

类似论文

《黄河大合唱》中的文学蕴涵

摘 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音乐的重要作品之一,是我国合唱音乐的典范作品 认真欣赏《黄河大合。
更新日期:2024-8-17 浏览量:106479 点赞量:23299

《简爱》文学欣赏

摘 要:《简爱》可以说是夏洛蒂·勃朗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所塑造的年轻少女简爱不卑不亢,充满想法,对生。
更新日期:2024-10-24 浏览量:130050 点赞量:27529

《个旧文艺》对地方文学期刊的

摘 要:《个旧文艺》作为一个地方性文学期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某些国。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5350 点赞量:33319

探析《简爱》的魅力

摘 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带有很浓的自传色彩,是英国文学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
更新日期:2024-12-14 浏览量:153867 点赞量:32501

《简爱》不同时代的意义

摘 要:《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 它成功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宗教都采取独立自主、敢于争取。
更新日期:2024-4-10 浏览量:55524 点赞量:1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