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叶圣陶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情怀的渊源

摘 要:叶圣陶是20世纪我国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作为在教坛上耕耘了70年的大教育家,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始终蕴含着教育家情怀和眼光.叶圣陶通过小说、童话、散文、诗歌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及大量的教育教学论著,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和规模的“教育王国”,沟通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桥梁,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文化心理结构上探讨叶圣陶的文人素养和教育情怀的根基和渊源.

关 键 词 :叶圣陶;文学;教育;渊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教育史上,叶圣陶都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人物,他集多项成就于一身,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一个文学创作者的身份做着教育的事业,又以一个教育实践者的眼光观察着教育界的种种现状,用他那勤奋而诚实的笔揭露丑恶,书写“美,爱,生趣与愉快”.文学的浪漫情怀和教育的务实态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并且不断深化提升.

朱自清曾说:“他是生长在一个古风的城市——苏州——中的人,后来又在一个乡镇——甪直——里住了四五年,一径是做着小学教师;最后才到中国工商业中心的上海市,做商务印书馆的编辑,直到现在.这二十年来时代的大变动,自然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辛亥革命,他在苏州;五四运动,他在甪直;五卅运动与国民革命,却是他在上海亲见亲闻的.这几行历史的变迁,暗示着他思想变迁的轨迹,他小说里所表现的思想变迁的轨迹.”[1]纵观叶圣陶的一生,几乎是和人类社会变动最急剧的那个世纪同步度过的,叶圣陶的文艺思想和教育观念和时代风潮是密切关联的.家庭环境、地域文化,自幼传统文化的启蒙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思想和教育情怀形成的根基和渊源.


第一节、时代风潮的历史使然

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正值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叶圣陶就读中学时,帝国主义列强肆掠,封建制度日益衰朽,国内改革图强的浪潮此起彼伏.辛亥革命的风涛席卷中国古老的大地,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民报》、《民立报》、《民铎报》等“民”字排行的报纸,是当时学生们热心的读物和主要的信息来源.叶圣陶经常与同学们边读边议,辩难切磋,他事事关切,每每有自己的见解,在探索改革社会之路的过程中和时代情势的推动下,叶圣陶产生了这样的认识:革人先革心,而教育,乃革心之一种.在他看来:“固新民之基础须赖是焉”,“且其中乐趣亦无穷无尽”.沐浴着辛亥时代的革命风雨,叶圣陶选择通过教育走上人生之路和改革社会之路的.而正是这条道路,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叶圣陶看来,除了教育,通过文学的影响,塑造出众多的英雄人物,乃是改革人心,进而改革社会的又一有效途径.在时代的呼唤与造就下,叶圣陶积极投身于我国现代文学启蒙和教育救国的道路.

第二节、家庭环境与个人阅历的积淀

叶圣陶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悬桥巷一个平凡的市民家庭,家况颇为清苦.但其父为人忠厚笃实,这品性自然从遗传而自觉,潜移默化为叶圣陶人格的血肉.

叶圣陶从1912年开始,将近十年时间在几所小学任教.他先是在苏州城内的言子庙小学当二年级主任,对于教育,叶圣陶是有一番美好愿景的,能“使醇醇诸槔展发神辉”,于自己,也“亦此生一乐”[2].无奈三年后,遭同事排挤,被挤出了学堂.每月“二十尊番佛”的收入没有了,叶圣陶只好在《礼拜六》、《小说丛报》、《妇女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文言小说以维持生计.生活的困窘、初涉职场的不顺让叶圣陶一开始就把眼光在中下层穷愁不幸的人们身上.

1917年春天,叶圣陶转入苏州的甪直镇高等小学担任教职.同在该校的还有另外一位同学兼好友王伯祥n他们办农场,造戏台,开展览馆、阅书室,自编课本,定期召开同乐会和恳亲会.在这个江南水乡小镇甪直的五六年中,是叶圣陶的文学创作生活和教育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五年.叶圣陶后来回忆说,在言子庙小学任教时,“当了三数年的教师,单感到这一途的滋味是淡的,有时甚至是苦的;但自从到甪直后,乃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头也有甜津津的味道”[3]用顾颉刚的话说,叶圣陶是“沉浸在爱的空气里了”.十年清贫的小学教师的生活,不仅使叶圣陶熟悉了教师和儿童的心理、生活习惯、理想,为以后的文学创作特别是童话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使他看到了中下层市民困厄卑琐的灰色生活,较深切地观察了他们的辛酸.这就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获得了作品的灵魂——思想性的依据.可以说,正是这十几年的教师生涯,架起了教育家的叶圣陶和文学家的叶圣陶两位一体的桥梁.

第三节、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

叶圣陶从三岁起就在家中描红写字,六岁时进入富家自设的家塾,发蒙上学.他说:“我小时候读私塾,先读《三字经》、《千字文》、然后是《四书》、《诗经》、《易经》.都要读熟,都要在老师跟前背诵,老师才教下去.每天还要理书,就是把先前背熟了的书轮替温理一部分,背给老师听.”[4]这种传统的强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然死板单调,学者又被动乏味,但叶圣陶系统地掌握了古代典籍,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启蒙.

少年的叶圣陶喜欢跟父亲到设在茶馆里的书场去听“说书”,“小书”有《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有《三国志》、《水浒》、《英烈》、《金台传》等.在听“说书”中,叶圣陶除听到了不少历史知识和传统故事外,还接触到了苏州“说书”的传统表演艺术.年龄再大一些,父亲就带着叶圣陶看“昆曲”.“昆曲”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歌舞并重,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着青少年叶圣陶刚刚萌芽的文学之心.

第四节、域外文学的吸收与借鉴

中国的新文学,并非传统的旧文学的自然延续,而是在异质的西方文化催生下开始的一种创新.五四时期,是历史大变动大转折时期,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会撞击,中国的一代青年知识者,如饥似渴地介绍和吸收着来自西方的种种思潮和学说.但不同于鲁迅、郭沫若等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寻求救国真理的留学生,那时的叶圣陶足未出国门一步,滞留于并非通都大邑的苏州的里巷之间,但其文学创作竟也是从对西方文化的倾慕开始的.那时候中学里读英文,用的本子是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杂记》和古德斯密的《威克斐牧师传》,“那富于诗趣的描写,那看似平淡而实有深味的叙述,当时以为都不是读过的一些书中所有的,爱赏不已,尤其是《妻》、《睡谷》、《李迫大梦》以及叙述圣诞节和威斯明斯德奇的几篇”.[5]正是这股新鲜的异域文化气息,促使了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兴趣.

五四新文化时期儿童文学拓荒者们翻译了大量国外的优秀著作,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如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贝洛、科洛狄等人的童话作品在这一时期都被译介到国内.叶圣陶的儿童文学意识和创作冲动,当然也是受了西方儿童文学的直接影响.叶圣陶回忆说:“五四前后,格林、安徒生、王二代的童话陆续介绍过来了.我是个小学教员,对这种适宜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然会注意,于是有了自己来试一试的想头.”[6]这也促使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创作童话集《稻草人》的产生,在叶圣陶的《稻草人》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王子》的身影;《傻子》则同《少年国王》有类似的地方;《梧桐子》似乎脱胎换骨于《五粒豌豆》;《花园之外》或许借鉴了经典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书的夜话》、《玫瑰和金鱼》中也有安徒生童话的影子;《小白船》、《芳儿的梦》如梦如幻,纯真至极,有如泰戈尔《新月集》中的散文诗等诸多的童话故事,都散发着西方童话的浪漫情怀.

类似论文

叶圣陶日记中的出版总署“三反”运动

1952年,叶圣陶任出版总署的副署长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在日记中他记录了出版总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
更新日期:2024-5-5 浏览量:14173 点赞量:4961

叶圣陶语文审美教育思想其现实意义

摘 要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他一生能有连续长达七十六年的时间直接从事、。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7436 点赞量:33961

“我请太爷爷叶圣陶吃‘雪人’”

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倪焕之》 撰写过十多本。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71396 点赞量:16380

叶圣陶资料索引

叶圣陶先生是编辑出版界的一代宗师,他深邃丰厚的编辑思想和扎实严谨的编辑作风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8133 点赞量:2599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教师的

摘 要:叶圣陶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大胆而创新,对现如今的教育改革以及教师的教育实践都具。
更新日期:2024-9-26 浏览量:120550 点赞量:26358

叶圣陶批应试教育

叶圣陶晚年的时候,听说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时,好像又一次找。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19181 点赞量:4982

文坛伯乐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自1923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近10个刊物。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17381 点赞量: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