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长期深入人心,在于它以完美的艺术魅力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思想感情,激荡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正义、自由的歌颂,对邪恶黑暗的愤懑,对爱情的追求,对友谊亲情的怀念,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描绘.至今仍然使我们感到亲切,给我们以激励、以慰藉,使我们或击节高吟,或饮泣长叹;它以高尚的理想,优美的情操,使我们可以寄托情怀,陶冶情操.通过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可以了解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兴盛的发展史,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那么,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从以下三点进行探讨.

一、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旋律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绝大多数人民为争取民族繁荣,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历史,是被侵略、被奴役的各族人民对外敌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历史,是千百万爱国志士为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历史.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这一特色,决定了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主题之一.

我们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中的《载驰》塑造了一位贵族妇女勇赴国难的动人形象.《秦风无衣》是古老的军歌,反映了当时的将士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奔赴前线,患难与共、同仇敌忾的气概.屈原在他的《离骚》中表现了光明正直,忍辱负重.上下求索,虽九死犹未悔的报国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不论是沉郁,苍凉的现实主义的吟咏,还是狂飙式的浪漫主义的讴歌,尽管诗人出自不同的阶级、阶层,都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对爱国志士的赞颂,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气势恢弘,表达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凌云壮志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从军行》)赞扬将士的身经百战,誓破入侵之敌,裹尸马革英雄事.(杨家玉《军中夜感》)歌颂将士为荣誉而英勇鏖战,血染沙场的英雄本色.北朝民歌《木兰辞》塑造了替父从军的女英雄的光辉形象,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流传.“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赠江夏韦太守》);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杜甫《北征》)表现了诗人渴望祖国强盛的挚切情怀.

当外敌侵略,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古典诗词的作者的爱国主义更得到充分的发挥.诗人本人就是爱国志士,在国家危亡之际,李白投笔从戎,“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慷慨激昂,气吞山河,表达雪耻复仇,重建国家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土.”(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之二)都深刻地表现了收复失地的理想.抗敌兵败被俘的文天祥持节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这些长期传诵的爱国诗篇悲壮慷慨,感人肺腑,千百年来激励着千百仁人志士奋不顾身地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中国古典诗歌在挥扬爱国主义精神时,往往表现了诗人直面人生的壮志豪情.或安定天下的创业理想和为国家建功立业而积极进取的志向,或高歌蔑视权贵,不与黑暗腐朽势力妥协的反抗精神,或抒发为人民而不惜自我牺牲,为正义而勇于献身的凛然气节.曹操毕生为统一天下,重建开明的封建社会的理想抱负而奋斗,他的《步出夏门行》、《短歌行》表现了苍凉悲歌,顽强进取的志士胸怀,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建立丰功伟绩的雄心壮志紧密结合在一起.李白的豪中见悲,表现为独特的个性风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在飘逸之中蕴涵着苍凉,在豁达之中融合着悲壮,在压抑之下爆发着反抗,在苦闷之中又跳荡着建功立业的追求.爱国主义情怀还表现为为正义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慨,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志士慷慨赴难,视死如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这些诗都表现了顶天立地的坚强意志和革命气节.


二、重视明道观风强调美刺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统诗人必须“以诗载道”.“何谓‘以诗载道’即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并要鲜明体现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的精神.”“民胞物与”即应该像爱自己兄弟同胞一样关心人民疾苦,平和地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国身通一”即把国家的命运和自己融为一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天人合一”即人应当自强不息,乐天知命,强调个人在遵循自然规律时,应有自己的创作个性.以上种种,即构成了“道”的具体内容.《毛诗序》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以诗载道”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具体表现为同情人民的疾苦,为被压迫、被剥削、被蹂躏的弱势群体向统治阶级提出人道主义的.

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以后的历代诗人继承这光辉的传统,以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描绘了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的疾苦,刻画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民不聊生的图景.这里面有:战乱后的赤地千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王粲《七哀诗》)这里有水旱灾害造成的惨剧:“是岁江南旱,催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有的写徭役使人民背井离乡:“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李白《古风》十四)有的写太平年月农民的不得温饱;“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诗人的心灵与人民的脉搏一同跳动,他们为人民的苦难而悲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陶尽门前士,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这类诗句不胜枚举,诗人凭着他们的社会良知为劳动人民鸣不平.以强烈的对比,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诗载道”就应像屈原出淤泥而不染,像曹操慷慨悲凉、像鲍照拔剑击柱,像杜甫忧国忧民,像李白粪土王侯,像白居易为民请命,像苏轼吟啸徐行,像陆游永不放弃等

所谓“观风”,即通过诗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讽喻社会,《论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诗可以言志兴叹,抒情代言,可以观察社会,了解民情,可以教化民众,团结人民,可以讽谏君王,表达民情.中国古典诗词真正令人震撼的还是“刺”.“刺”就是通达,用诗歌讽刺时政,犹如用针尖来解开线缠的结一样,慢慢挑,轻轻理,虽然有些微痛,但成功之后,疙瘩就解开了,就顺畅通达了. 刺的体现具体说来主要是伤时、疾恶、刺世、讽君.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风相鼠》)开始,中国古典诗词就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尖锐矛盾.西晋诗人左思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痛斥门阀制度:刘宋时代的鲍照郁闷地唱出“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抨击出身贫寒而正直的文人在封建社会遭受压抑,甚至被扼杀的普遍现象;来大胆揭露杨氏兄妹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厚颜无耻的关系;白居易直面横征暴敛的官吏“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辛弃疾痛斥主和投降的佞臣“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白居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类直接讽君的诗作,但明道观风讽喻美刺确定是中国古典诗词最有价值的艺术魅力.

三、隐逸蒙胧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人最推崇的就是“清白”二字,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是他们的立身做人之本.在黑暗无道的浊世,隐逸并非完全逃避.严酷的现实使诗人们尽力去追求另一种生活.如陶渊明构想出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是如此宁静和谐,就像诗人给自己注入了一剂止痛针,虽麻醉却无害,它给人以安宁、休闲、享受、希望.“不过,隐逸无论就其主体内涵还是客观表现,都洋溢着一种不同凡俗的冰清玉洁等这种崭新的文学观不再以政治立场,官位大小,是否受皇上的重用作为衡量世人的价值尺度,而是更加强调人的主体生命意识和人格尊严.”隐逸使诗人们在空山竹林清谈玄学,在山水田园倘徉往返,享受生命,怡情悦性的谈山水、田园,抒发诗人的人生睿智.具体表现为:

首先,在诗词内容上,隐逸常表现为中和、含蓄.“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仕途艰险,人生难测,自然应谨小慎微,少露锋芒.而且,不能直接抨击政治、指责社会,便只能以临谷履冰的感受来说个人在封建权力下的无所适从和胆战心惊.常采用比兴寄托、象征暗示的手法.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单一比喻和联想,到屈原《离骚》的以美人香草比君子、以飘风云霓喻小人手法.“在物我同一、情景交融中将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联系起来,构成一种象征,大大地扩展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如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阴此百尺条.”以涧底松的遭遇来比喻门阀制度压抑下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表面咏史,实际上是在以古鉴今.再如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歌咏梅花凌寒独开的君子节操中,寄予自己坚持抗金、主战、不投降不怕打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情怀.至于柳宗元《江雪》,则是在“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写景抒情中,寄寓自己傲岸不羁的人格,“在这种心境中完成的艺术境界自然能空灵动荡而又深沉幽渺.”这种表现手法既有生存的需要,又有审美的需要.隐而美,美而隐,相互关联,不着一字或者寥寥数语,便可尽得风流.

其次,在诗词隐逸的表达上,中国古典诗词还常采用朦胧的手法.朦胧是一种美.朗月疏星,艳阳花好,固然怡人悦目,云中月,雾中花,美人头上披轻纱,也绰约迷人.“日出江花红胜火”,描写江南春景的明丽,“烟笼寒水月笼沙”,展现秋江夜色的凄迷蒙胧,它们都是唐人名句.朦胧的美,在于含而不露、欲言又止、似隐似现、若有若无的空灵和迷惘中,在于耐人寻味,使人“思而得之”.更显示着美的多种层次,更引起读者探求的.“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明快是一种类型的美,“山色空漾雨亦奇”的朦胧则是另一种类型的美.那种别具一格美的魅力,正在于隔着一层朦胧的薄雾.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绚丽夺目.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数量之多犹如璀璨的群星,质量之精湛令人惊叹.尽管星转斗移,人世沧桑,而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华民族古老的肌体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作用,它甚至不仅仅属于文学艺术,它还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它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民族性格以及终极价值,它不仅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的文化遗产,也是整个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类似论文

艺术真实是正确赏析古典诗词的前提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正当你兴致勃勃、眉飞色舞地陶醉于古诗词的讲解中时,某位同学忽然站起来,以一种求。
更新日期:2024-3-17 浏览量:45967 点赞量:11297

中国合唱的艺术魅力

摘 要: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合唱音乐以其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被人们所接受,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高雅艺术品种之ߌ。
更新日期:2024-9-2 浏览量:15784 点赞量:4415

线条艺术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以中国古典舞蹈线条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蹈线条艺术的特点、对中国古典舞蹈的作用的分析,。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8181 点赞量:13680

中国古典园林的考察艺术特征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
更新日期:2024-7-16 浏览量:94002 点赞量:20749

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蹈的意境清空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蹈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交融之处,其中意境上的清空和天人合一性是它们在艺术追求上比较典型。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21777 点赞量:6611

中国古典诗词在舞蹈中的美学特征

摘 要: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诗词,它集中体现了我们炎黄子孙群体创造性的力量,有着丰。
更新日期:2024-8-6 浏览量:17360 点赞量:5421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赏析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积淀着深沉丰厚的中华文化,是远去的古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对中国古典诗。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18576 点赞量: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