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家学习写作结尾艺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和写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相辅相承的两个重要环节.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写作时说:首先,在书报杂志中随便找出一篇文章的小片断,耐心地读,达到快要背熟的程度,然后拿起笔进行不断地仿写.如此练习一个阶段后,筛选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读、默、背之后照上述办法仿写,所不同的是,写完一遍对照一次原文,一直练到和原文大致相似为止,然后,再重新挑选一篇文章等富兰克林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他的习作之路中,我们可以看出,模仿是写作成功的捷径.名家佳作历经时间和社会的检验,从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初学者学习之处.认真地揣摩,细心地品味,从模仿到化用,从改变到创新,定能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实践中,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确实,“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里,就以名家之作为例,谈谈写作基本技法——结尾的艺术.

一、自然收束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应该在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如迟子建的《农具的眼睛》:

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本文以农具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围绕农具把幼年的艰苦生活写得趣味盎然,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把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让平庸的生活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二、首尾呼应

作者先在开头表明写作的内容,然后结尾时再次强调,以照应开头,呼应全文.不仅使文章中心更加鲜明突出,还能唤起读者心理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张晓风的《有些人》:

开头: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结尾: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三位平凡人物的感人事件,以此表现他们的可贵品质.开头总起下文,结尾适当地议论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与开头相呼应.

三、卒章显志

又称“画龙点晴”.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或者对前文的观点、态度和主旨再次重申.

如冯骥才《珍珠鸟》描写的是珍珠鸟在作者的细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结尾作者写道,“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告诉人们,无论人与动物,还是人与人之间,只要彼此以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就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寓意深刻.

四、含蓄隽永

结尾时,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作品的主题,而是把它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让读者去思考、联想和领悟.这种方式委婉含蓄,留有余味,引人深思,能收到“发人深省”的效果.如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

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

本文是作者对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结尾,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点明人生哲理,可以说是“画龙点睛”,韵味悠长.


五、设置悬念

悬念是一种阅读诱惑.文章结尾时并不完全明白地交待事件的最后结果,而是留有悬念,这种似了非了、似断非断的写作笔法,不仅简省笔墨,还能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如司玉笙的《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半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隽秀的大字就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等”

小说截取了众人请求高局长题字这一镜头,用近乎荒诞的手法刻画了高局长只会写“同意”两字的尴尬和荒谬,有力地嘲讽了高局长官僚主义的作风,结尾引发读者无限的思考.

六、巧用修辞

每一种辞格均各有妙处.结尾恰当运用比喻、排比、引用、反问、设问、呼告、反复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行文摇曳多姿,色彩斑斓,引人深思.如马德的《石头,石头》:

是不是有一块好了伤疤忘了痛的石头,正在遭受新的创痛?是不是有一块坚强的石头,跌倒了又重新爬起来;是不是有一块会思想的石头,在静默中睿智地思考着?是不是有一块傻傻的石头,正在牵住所有石头的衣角高唱——石头,石头等

在文字的世界里,万物都有生命.一块块石头,同样蕴含人类难以言说的情愫.这里,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反复追问,引领读者不断追寻和思考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在澎湃中百感交集.

七、出人意料

其特点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前者指结尾没有依照先前的情节,而是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让读者有说不出的惊讶,更有顿悟后的畅快与拍案;后者指读结尾之后,警醒过来,细细品味,原来前文处处伏笔,时时作暗示.如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历经十年的艰辛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却最终发现项链是假的,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却更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性.

八、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自然风光、生活场景描绘出来,以此结尾,不仅能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衬托人物心情、深化作品主题和渲染环境气氛,还能产生含蓄蕴藉的艺术美感.如汪曾祺的《受戒》: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等

这是一段充满地域风情的景物描写,美丽的景色孕育了健康的人性,明海与英子纯洁的爱情,犹如安徒生童话,驶入了理想的圣地.同时,巧用留白艺术,让人浮想联翩,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以上笔者就名家佳作中常用的结尾艺术作了个归纳.其实,纵然再多的结尾方式也无外乎两个作用:收束全文和启发读者.有人说,“文无定法”,但写作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考生认真揣摩,加强训练,自然熟能生巧,妙笔生花.真正好的结尾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更在于考生平时扎实训练的“诗外之功”.愿考生们都能写出具有丰富的内容、经得起咀嚼和能启发读者思考与想象的作品.

(毛金荣 福建省长汀县龙山中学 366300)

类似论文

语文教学中结尾艺术

一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导入、精辟的讲解、更要有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语文课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归纳总结、或领悟主题。
更新日期:2024-6-10 浏览量:79475 点赞量:17354

数学结尾艺术

数学课的开头固然重要,但结尾也不可以忽视 目前人们在探讨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因为忽视结尾,而导致整个教学效果。
更新日期:2024-6-24 浏览量:79994 点赞量:17104

声乐学习应注重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力的培养

摘 要:力图通过艺术表现力和艺术解析力的阐述,从较高层面解决声乐艺术学习中如何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问题 强调声乐艺术学习应。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60177 点赞量:14566

小学语文课堂结尾艺术

语文课如果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
更新日期:2024-10-21 浏览量:130452 点赞量:27840

初中数学课堂结尾艺术

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下面笔者谈谈课堂结尾的教学艺术 1 课堂教学结。
更新日期:2024-9-3 浏览量:16193 点赞量:4585

初中数学教学结尾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 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213-01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设计得。
更新日期:2024-12-17 浏览量:154537 点赞量:32729

小学语文课结尾艺术

一堂好的语文课结尾是应该讲求艺术的 《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语文教学也一样,恰到。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0874 点赞量:1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