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某高校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现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79R395.6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8-750-02

【关 键 词】精神卫生,适应,心理学,学生,少数民族,藏族

近年来,随着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藏族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人数越来越多.由于西藏与内地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藏族大学生来内地后将面临诸多生理和心理适应问题.藏族大学生在内地的心理适应问题关系其正常学习、生活及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的形成.本研究采用CMI量表探讨内地藏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特点及规律,以期为内地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陕西某民族院校285名藏族大学生,其中男生131名,女生154名,理工类138名,文史类147名,一~四年级学生分别为106,47,61,71名.随机抽取同校汉族大学生361名作为对照,其中男生199名,女生162名,理工类188名,文史类173名,一~四年级学生分别是为123,52,109,77名.

1.2方法使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1](根据实际进行了个别文字修改)分年级、民族、专业进行整班施测.CMI量表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国外开始运用于跨文化心理研究,涉及面广,信息量大,能够了解人在适应过程中的心身变化情况[2].共18个维度,195个项目.评价标准:CMI全项目(A-R)得分男性≥35分,女性≥40分,心理项目(M-R)得分男性≥15分,女性≥20分,认为存在心理适应障碍[1-2].

2结果

2.1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的性别差异考虑到CMI各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以及性别、专业、年级对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可能的交互影响,对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进行2(性别)×2(专业)×4(年级)MANOVA分析,结果显示,藏族大学生内地心理适应的性别主效应显著(Wilksλ等于0.584,P等于0.000),年级专业主效应未见交互作用差异(P>0.05).藏族女大学生CMI得分除呼吸系统外,其他各项均高于藏族男大学生,其中眼和耳、心血管系统等13项均显著高于藏族男生(P值均<0.01).见表1.

藏族男、女大学生心理适应障碍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全项目还是心理项目,藏族女生心理适应障碍人数都显著多于藏族男生.见表2.

2.2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心理适应比较由表3可见,总体而言,藏族大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9项得分及CMI总分、心理项目总分均高于汉族大学生,其中不适应、紧张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其他9项得分低于汉族大学生,其中眼和耳、焦虑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年级时,藏族大学生疲劳感、不适应等8项分值及CMI心理项目总分高于汉族大学生,其中紧张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CMI总分低于汉族大学生,眼和耳、既往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二年级时,藏族大学生肌肉骨骼系统等6项分值及CMI心理项目总分高于汉族大学生,CMI总分低于汉族大学生.三年级时,藏族大学生消化系统、不适应等13项分值及CMI总分、CMI心理项目总分均高于汉族大学生,其中不适应、愤怒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眼和耳、既往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

四年级时,藏族大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10项分值及CMI总分、CMI心理项目总分均高于汉族大学生,其中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2项分值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焦虑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

3讨论

3.1内地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的表现特征本次调查显示,内地藏族大学生的适应反应主要表现在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2个方面.心理症状主要是不适应、愤怒、紧张,躯体症状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和疲劳感等方面.感冒、心悸、食欲不振、头痛、失眠、月经不调等身体症状并非躯体的器质性病变,而多是心理不适应、紧张、愤怒情绪的躯体化表现.疲劳、嗜睡是藏族学生初来内地时的普遍的身体反应,原因是其长期生活在氧气密度较低的青藏高原,骨髓代偿增生相对活跃,红细胞生成较多,初到内地,相对高氧的环境使其体内部分红细胞遭到破坏,身体出现短暂性相对性贫血,从而造成大脑相对供氧不足[3].

内地藏族女生心身症状明显多于男生,心理适应障碍人数明显多于藏族男生.该结果与Bloom等[4-5]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与性别生理心理特征差异有关.

3.2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比较本研究发现,内地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总体上差于汉族大学生.其原因是内地与西藏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藏族学生来内地后会面临很多变化和冲击,其次与藏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事件也有重要关系.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学习基础较差,成绩普遍较低,学习压力较大.从2007年开始,西藏高校本科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全部改为自主择业,学校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水平,相比以前的藏族学生,他们有了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忧虑.

对不同年级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比较发现,一年级藏族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疲劳感、紧张等不适症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藏族学生初到内地会有持续1~2个月的嗜睡感,此种生理上的不适应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初次接触新环境时的新鲜感和兴奋感,而代之以心理上的紧张、抑郁和孤独.三、四年级藏族学生相比汉族学生表现出较多的不适症状,主要原因可能是三、四年级藏族学生对内地文化生活越来越熟悉,认识越来越深刻,心理上有了对2种文化和生活较明确的评价和选择,并由此产生愤怒、敌意等包含负性情绪的心理不适感,并伴随相应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不适症状[6],与任胜洪等[2,7]研究结果不同.其原因首先是研究对象生活背景的差异:相比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藏族学生来自平均海拔4000m的青藏高原,其原生活环境与新生活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来内地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心理适应是正常的.其次,已有研究认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个体人格特征等因素制约心理适应,其中生活事件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8].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学业困难和就业忧虑生活事件是导致三、四年级藏族学生心理适应较差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也显示出藏族大学生眼和耳等项目得分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其原因与汉族学生在内地就业相比藏族学生竞争更激烈,对学业和就业存在更多的忧虑有关.


4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3-30.

[2]陈青萍.维族大学生在汉族地区的心理适应.青年研究,2003,10:9-14.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125.

[4]BLOOMJ.Migrationandpsychopathologyofeskimowomen.AmJPsychiatry,1973(130):446-449.

[5]LOCKEB.Immigrationandinsanity.PubHealthRep,1960(75):301-306.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40-341.

[7]任胜洪.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45-148.

[8]常永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的生活事件:对北京高校的调查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4,2:26-32.

(收稿日期:2009-02-20,修回日期:2009-05-15)

类似论文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

摘 要 本文讨论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亚健康类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如何对大学生。
更新日期:2024-6-4 浏览量:13104 点赞量:409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作者简介:刘冬梅(1991—),女,满族,辽宁抚顺市人,本科在读,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
更新日期:2024-9-12 浏览量:117431 点赞量:25307

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 键 词 ] 特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更新日期:2024-2-15 浏览量:32433 点赞量:8249

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干预

摘 要 :大学生心理问题事件频频出现在媒体新闻上,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广泛注意,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校园稳定的重要。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6222 点赞量:33204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其体系建立途径

[摘 要]文章剖析心理健康的概念,并以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为依据,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建立途径A。
更新日期:2024-4-13 浏览量:57990 点赞量:13799